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旅游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但随之而来也引起了旅游城市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依据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其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34个评价因子,试着初步构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层次架构、指标的涵义作了具体说明,也对指标体系评价应用过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赵莹雪 《地理科学》2003,23(2):223-229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五华县对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下的制约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比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实例应用研究,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演变轨迹,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评价--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具体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度的评价方法。从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效益、资源利用结构、资源外部依赖性和资源管理5个方面选取22项具体指标构建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和协调度3个方面对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能力和协调度较低,整体可持续发展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针对陕西省区域特征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通过对区域十个地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 ,分析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球范围内 ,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甚至已经损坏了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是从学术层面上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不充分。该文研究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并对PSR框架模型作了扩展 ,制定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 ,据此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针对陕西省区域特征,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通过对区域十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序问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三级层次结构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其中,一级模型,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在二级评价指标集合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二级模型,根据一级模型的排序计算结果,着眼于每一个二级评价指标集合,在一级评价指标集合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三级模型,根据二级模型的排序计算结果,着眼于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集合,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运用该模型,对三西地区各县(市、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序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与景观规划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肖笃宁 《中国沙漠》2003,23(1):6-11
通过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目标和内涵的分析,提出生态建设尺度性的概念,从理论上总结了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设计指导原则。并以沙地田、草、林体系,三北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模式为例,论述了这类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乃是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通过增加景观异质性的办法创建新的景观格局;在原有的生态平衡中引进新的负反馈环,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取得了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并且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景观规划思路,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持续农业发展研究相接轨。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以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区域在国家内部相对的完整、独立性以及独特的“个性”等特征,区域创新系统在其构建时,就不能完全照搬国家创新系统的做法,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特色来设计区域创新系统,文章以淄博市为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设计原则,目标定位、时序进程和基本框架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F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基于DPSIR模型与Theil系数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科学》2010,30(5):728-734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模型,提出了计算区域空间开发所受合力的方法,得到了区域主体功能区的综合划分指数,根据规划空间单元综合划分指数的大小实现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解决了目前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技术难点。以京津地区为实证,根据对未来发展决策导向的预期,应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和方法实现了京津地区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产业生态系统内涵的理解,在分析了区域煤化工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认识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产业系统因素和资源、环境及技术、信息等支持系统因素;强调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认为煤化工产业在发展中只有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获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进行实例分析,结合该区域特点,从系统要素、构建层次和系统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郑度  傅小锋 《地理科学》1999,19(3):193-197
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综合地理区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划分原则有: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统一性原则,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等。综合地理区划的指标体系应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等方面,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要求简洁实用,避免繁杂。所选指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区域合作,协调产业发展和整治水环境是促进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太湖流域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在于共同整治水环境和构筑环境太湖旅游游圈。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01,56(5):561-569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求算出河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认为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但其地域分异呈现出某种规律性,流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流域中下游地区,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递减的规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呈现出从矿区到农区农步递减的规律,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呈现出从牧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呈现出从城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汉族地区,呈现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汉族地区逐步递减的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可为河西地区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