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书会 《水文》2000,20(1):51-52
汊道型河道是平原区常见的一种河床形态,研究汊型河道的水面线及分流比是在汊型河道上设计交叉建筑物的必要依据。以沙河为例,采用“96.8”洪水调查资料,对汊道型河道的水面线及两汊分流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汊道型河道水面线及分流比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各有关要素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4)
水面线推算成果是河道防洪工程的关键技术指标,是确定堤顶高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防洪工程的工程量和投资规模。以月河干流五里镇刘营村段防洪工程为例,论述水面线计算中河道大断面选取、糙率确定、起始断面和水位计算,自下而上按恒定均匀流推算水面线,并对天然水面线、设计水面线合理性分析,为堤防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冈河大堤是一宗典型的独流入海河流防洪、防潮工程,由海堤与内河防洪堤组成,其洪潮水面线推算中起推流量与起推水位的确定,囊括了水文水利分析计算中设计洪水推算、调洪演算、洪水组合分析、潮汐分析、洪潮组合分析、天然河道水面线推算等内容.还包含有汇流历时分析、桥梁(墩)壅水计算等技术难点.这一系列的分析推算工作,及其在黄冈河大堤加固达标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示范案例作用,可作为其他沿海地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中试图提供一个实用回水计算程序的编制和操作作流程。本程序对天然河道水面线和水库回水水面线均有很好的通用性,计算条件既考虑了沿程水头损失又考虑了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迅速准确,计算一条水面线只需几分钟,比手工计算提高工效数十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面二维河流数学模型,系统研究概化河道的河型转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成功模拟得到了初始比降、流量、入口含沙量增大和河岸抗冲性减弱时,河流从弯道向分汊、游荡河型转化的过程。根据模拟得到的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形态、河床纵剖面,沿程水面线及沿程输沙率的变化,分析了河床初始比降、入口含沙量、流量和河岸抗冲性等各种因素对河型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河型转化过程,与经典的河型成因及河型转化理论给出的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远东  高秀玲 《水文》2000,20(5):11-16,26
目前在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中,流量模数的应用尚存在一些值得研讨的问题,从数学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水力学原理,对流量模数的计算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按现行某些方式处理流量模数,将有可能导致所推算的水面曲线的水位偏高,以现有实例,按水面曲线图解方式,论述了合理选用流量模数计算的途径和方法,认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苏启东  韩慧卿 《水文》1999,(6):48-50
采用1934 ̄1996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黄河山东段天然河道的复式河床阻力分布规律,可作为天然河道水力计算及洪不演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沙河流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冲积河流河床演变速度快、边界调整幅度大的特点,采用积分方法数值求解水流泥沙基本方程,建立了适合于多沙河流泥沙及河床演变规律的二维数学模型,在数值方法方面考虑了物质守恒性及对多变边界的适应性,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动边界处理模式。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验证,证实了模型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合理的,模型有较强的河床边界适应能力,可用以解决有关多沙河流河床演变预测及浑水洪水预报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启后 《沉积学报》2015,33(5):845-854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根据现代长江三角洲考察中发现的"海进河床充填砂体",结合其他考察资料和古代砂体特征,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模式。3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水下分流河道",经长江三角洲、云南洱海、内蒙岱海等现代沉积考察和大量卫星照片分析表明并不存在。而据旋回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分析,水进型沉积是广泛发育的,水槽模拟实验也证实有水进期三角洲发育,因此笔者认为应以水进河床砂微相取代现今普遍误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微相。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须二、四段巨厚且大面积分布的砂岩是由三角洲平原各分支河道(分支河道砂)、前缘河口进积型(河口坝砂)和退积型沉积(水进河床砂)反复叠加,加上河道侧向迁移摆动与各个三角洲体相互拼接连片而成的。水进型三角洲多形成于湖、海水面上升期,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特殊地质事件、地形地貌以及沉积速率等都可能引起水面升降,当水面上升时常常形成水进型沉积。  相似文献   

10.
段志勇 《水文》2001,21(1):29-31,20
山溪性多沙河流中淤变化大、频繁、常受流域来水来水沙的影响,且当发生“平滩流量”时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作用最大。以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为例,从河床水力几何形态来水来沙条件之关系,分析了山溪性多沙河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朱小宁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1):48-49,54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对窑街三矿矿井危害最大的是位于煤二层上部的第四系砾石层潜水,其次是烧变岩孔隙水与地表塌陷区积水,经多年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砾石层与地表水大通河水力联系密切,如采用帷幕注浆,打放水孔或泄水巷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切断大通河与砾石层的水力联系,是根治砾石层最有效的方法,故要在充分研究大通河补给范围的情况下有目的地修筑拦河提与地下挡水墙,烧变岩孔隙水已利用打泄水巷,放水孔的方式排完,目前主要是严防地表水重新灌入,对塌陷区复垦,修筑防洪渠是防止大气降水进入塌陷区及防止地表水溃入矿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护堤抛石铺盖的探地雷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世坤  王惠濂 《地球科学》1993,18(3):345-351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双鸭山市低山丘陵区赋存的基层裂隙水资源及安帮河谷区发育的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讨论,估算了各自的天然资源量与可开采资源量,针对城市目前的供水状况及因过量开采与水质污染而产生的问题,指出了解决城市供水的远期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尺度流域水文模型一般只模拟河道径流,对河流水深和流速并不关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时,河流水深(水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时空变化及其对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影响应加以考虑。本文就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的时空变化计算及其与地下水的实时耦合模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改进了大尺度水文模型WATLAC,并通过V-型流域考题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显示,模型有效地模拟了V-型流域的河流水深、地下水水位沿河道的时空变化以及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揭示了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主控因子。此外就河床糙率对河流水深及河流与地下水间水交换量的影响做了模拟分析,发现河床糙率的改变将影响河流水深,从而进一步影响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本文提出的算法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河流洪水演进过程及其对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模型适用于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区域,可作为评估地表-地下水相互影响的有效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5.
肖光平 《湖南地质》1989,8(2):52-55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以往用补给量代替天然资源的方法计算其孔隙水天然资源,对地表水渗漏量很难计算,可信度低。用均衡法计算洞庭湖盆孔隙水天然资源,回避了直接计算地表水补给量,加深了孔隙水补给排泄的认识,计算结果亦较准确,故此种方法是地处暖湿亚热带、水系高度发育的湖盆孔隙水天然资源计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水质污染严重,但其水质净化作用也很强,两者相互作用结果使哈尔滨江段上游断面江水基本符合地面二级水标准,下游断面基本符合地面三级水标准,把通过河底沉积物向漏斗渗透补给的江水中的污染质,大部分净化在含水层之外,对优质地下水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井涌 《水文》2010,30(1)
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断面过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用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计算量的算法,利用华县、状头两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渭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4.91亿~66.33亿m~3/a.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岩溶地区已查明地下河445条,其分布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地下河出口主要分布于灰岩地层,在白云岩地区分布最低。以峰丛洼地区地下河分布数量最多、规模大,其次为峰林谷地和平原区,岩溶丘陵区地下河数量少、规模小。不同岩溶地貌区的地下河及开发利用带来不同的环境问题,峰丛洼地区以内涝最严重,峰林谷地和平原区的地下河水开发常造成塌陷,岩溶丘陵地区的地下河水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出口建坝蓄水,天窗提水,地下河堵洞成库,堵截地下河引水发电,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  相似文献   

19.
刘英学 《地下水》2014,(4):153-153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天然径流量表示,阐述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分布规律,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掌握水资源动态,为决策部门对水资源调度、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decades, due to river regula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river morphology, brown trout populations have been declining along Lar River downstream of Lar Dam located near Tehran, Iran. Considering the recent water scarcity in the country, development of river habitat assessment models seems necessary.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an analytically applied approach is adopted to evaluate brown trout habitat by creating a relation among the hydrologic, hydraulic, geomorphic and ecologic processes. After field survey, dimensionless shear stress of the stream flow threshold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flow, bankfull flow,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ediment flow thresholds was calculated for Lar, Dalichay and Sefidab Rivers using Shields formula. Then, by considering the dimensionless shear stress ranges of the stream flow thresholds, functional flows ranges and duration were calculated together with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cross sections. In addition, effects of annual water yield and entrenchment ratio of the cross sections on habitat functionality were also worked out as a result of which an exponential interaction was developed between the dimensionless shear stress and discharg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functional flows ranges and duration, together with rising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an increase in median bed sediment size, entrenchment ratio and annual water yield. Therefore, flow regime,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water-surface slope and bed sediment size could be effective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brown trout’s life cycle and functionality of river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