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这些年来,国家对林业建设非常重视,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等六大生态工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既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科技支撑,是保障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把绿色生态工程摆在了重要位置,制订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林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林业高等人才和从事高科技林业研究的历史使命,应该把握这一机遇,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下面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 林业科技园区建设是“科技兴林”的有效抓手,是新技术新成果组装集成及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林业高新技术孵化和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化创建的基地。近年来,浙江省林业部门加大了林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与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系统整合后的林业六大工程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主战场。随着林业六大工程建设的相继启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种结构上,都给林木种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为林业六大工  相似文献   

5.
东北经济区在国内是一个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石油、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劳动地域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占据太平洋地域和亚欧大陆之间的大陆桥位置,不仅和苏联、蒙古、朝鲜、日本等国陆海毗邻;而且有着密切的经济来往,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东北经济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将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举足轻重。当前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特别是全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全省山川秀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把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建设效果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的成败。为了保证顺利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强“数字林业”建设和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国家管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适时掌握工程进展的现状、动态、发展趋势,并进行综合分析和  相似文献   

8.
<正> 林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技推广应用是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技兴林的中心任务。北京市狠抓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我市林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统计,每年科技成果应用面积均在13.3万公顷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28.3%。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距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将就影响我市林业科技推广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林业苗圃的科学规划 苗圃是生产绿化造林苗木的基地,为发展林业生产的首要。建立林业苗圃或育苗基地要有长期观念,从苗圃自然环境、经营目标任务、技术配备、发展规模、经费预算以及苗木选择培育,都要进行科学规划。苗圃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严格苗圃规程。从整体上看,需要加快建设各省(区)中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指标之一,给林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林业工作全局,结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确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林业工作思路是: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加速推进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强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慎密和严格,生产协作也越来越广泛,要使生产过程连续和高效,必须以技术上高度的统一与广泛的协调为前提,标准恰是实现这种统一与协调的技术手段。这是因为各种期量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在过程控制中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标准在技术上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 ,国家遵循什么原则调整林业行政机构呢 ?中央最近作出了重要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 :“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 ,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 ,加强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机构建设”。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就林业行政机构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也是鲜为少有的强调行业机构建设的文件。说明林业机构建设摆到了国家政权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位置 ,强化林业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3.
<正> 西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整合过程中,由原陕西省林科院与原西北林学院的资源学院、环境学院的园林部分、林产学院的资源利用部分以及原西北农业大学的秦巴研究开发中心和西北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生态研究室合并组建的,是杨凌科教体制改革的产物。基本实现了科技力量、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重组。 我院现有教职工256人,其中科技人员200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78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博士46人。有国家  相似文献   

14.
林业空间信息是区域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信息 ,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迫切需要掌握全面的、系统的、可靠的基础资料 ,但是目前尚无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数据 ,需要数字化并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集成 ,集成后的林业空间数据 ,不仅能够反映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还能够反映其准确地理分布和特征。具有准确地理分布的林业资源信息 ,通过统一空间基底技术 ,也可方便地与其他社会经济信息和资源环境信息复合、集成 ,形成综合的信息 ,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正> 福建省建瓯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之一。为了加速科技兴林和林农致富的步伐,建瓯市将165名具中级以上职称和具专业特长  相似文献   

17.
<正> 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具有高原特色的专业研究所,也是青海唯一的省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青海林科所立足青藏高原,以林业资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显著生态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有一批多年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较高技术造诣的专业人才。 80年代以来,通过全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先后获得了20余项科研成果,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表彰,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专著十多部,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将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 ,由于体制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 ,仍然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如何 ?各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有哪些特点和问题 ?各地区应该采取哪种技术和发展模式 ?这些问题的解答 ,迫切需要掌握全面的、系统的、可靠的、翔实本底资料。但是目前尚无系统的、全面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数据。。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目标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及研究长期积累、采集的分散的、缺乏统一…  相似文献   

19.
非洲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不平衡,且退化较严重。非洲林业生产和贸易具有①在林产品结构上,薪炭材占绝对优势;②森林采伐受外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控制,采伐方式具选择性、掠夺性;③森林采伐地区差异大,明显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林区开发状况很不平衡;④木材加工工业薄弱,原木出口比重大,林业贸易具有殖民地特色;⑤非洲对林产品消费量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初级性等特点。非洲林业突出问题在于“出口原木,进口成品”的结构性矛盾。针对非洲目前林业特点及资源状况,在合理开采现有采伐区和积极开发新林区的基本保护措施基础上,提出了非洲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林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在中央对林业有关政策的支持、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新时期的林业正以跨越式的形势向前发展,在多行业中越来越显现出他的“青春活力”。然而,除林业以外,很少有人对林业比较熟悉和了解,只是把林业作为经济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辅助因子,对林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清楚林业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生存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加大对林业各方面的宣传很有必要,在“自我宣传”和“宣传自我”,采取多形式、多内容的宣传,对林业的发展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