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报表预审工作是把好质量关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要素项目值之间的矛盾着眼,将一些预审经验和方法归纳如下,与同行交流。1建立基本气候资料一览表。即从30年资料整编中挑出逐月各项目的极值、月平均值和月总量,与本月值作比较,超出历史极值范围时须加以分析判断查实。2将气压日最高(低)值与各定时值作比较,查对其有无矛盾。日最高(低)值允许比前一日20时值低(高)0.3hPa。3将气温日最高(低)值与各走时值作比较,查对其有无矛盾,日最高(低)值允许比前一日20时值低(高)0.3℃。4当某日最高(低)气温的前后两日值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2.
在对新疆近60个气象测站3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新疆冬季日最低气温的统计特征和日最低气温的频率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日最低气温的分布规律,因而确定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极值分布为Ⅰ型(耿贝尔)分布。这个结论在全疆大多数地区都适用。这对于异常寒冷气温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及稠油沥青高等级路的抗裂性影响评估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无线性回归订正法,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外围的35个气象测站31年(1960~1990年),本站气压资料订正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为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四季、年气压序列的推算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塔里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油田地区大型工程设计中气象水文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塔里木盆地外围近40个气象、水文测站36年(1961-1696年)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最大洪峰流量等气象永文资料和塔里木盆地腹部6个短期观测站10年(1988-1997年)气象资料,对塔里木油田地区大型工程设计中气象水文参数及设计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塔里木油田地区冬、夏季及年日照时数预测方程,分别为:y1=-379801+2.7655E、y7=-304.7381+15.0241N;y年=-2345.0630+66.0556N+31.5592E。在此基础上,以气象水文要素预测方程和概率模式揭示塔里木油田地区气象水文参数及设计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油田地区冬夏季代表月平均气温、平均气压、日照时数随着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塔里木油田北部最大洪峰流量遵循P-Ⅲ分布。并进行Tk—s检验,通过年达100%。  相似文献   

5.
新疆最大积雪厚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熵理论模式中的极值分布,研究了新疆100多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最大积雪厚度概率分布规律,提出以熵模式预测新疆各气象测站最大积雪厚度30年、50年、100年一遇极值,作为新疆建筑工程设计中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电站日照时数推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淑红  熊建国  杨新才  张玲 《气象》2000,26(2):45-49
根据塔里木油气管道沿线周围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日照时数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塔里同气管道沿线年日照时数推长模式为y=-2345.0630+66.0556ψ+31.5592λ。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Ⅰ型分布)概率模式对塔里木油气管道中间站的太阳能电站的年日照时数不同概率设计值进行推算。由此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分布规律。建议以年日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50个气象站197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最低气温资料,依据《冷空气等级标准》(GB/T20484-2006),整理出塔里木盆地近46a来冷空气过程数据,采用合成、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Mann-kendall、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单站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冷空气频数的空间、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中等及以上等级冷空气高发地多分布于盆地西部的高原、北部的山区和东部的风口地带,单站各等级冷空气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整个塔里木盆地冷空气、寒潮减少趋势明显,递减率均为0.19次/10a,其余等级变化趋势不明显;(2)塔里木盆地冷空气年均103.2次,弱冷空气86.3次占总次数的83.6%,中等强度冷空气10.4次占10.1%,较强、强、寒潮分别为2.5、2.3、2.2次,合计占冷空气总次数的6.8%;(3)各等级冷空气持续1~3d的频率高达87.4~95.4%,弱冷空气持续1d的频率最高,其余等级持续2d的频率最高,3d及以上的频率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明显下降;(4)各等级冷空气的年代际频次变化不大,1970年代较强、强及寒潮频次最多,分别为2.8、2.4、2.9次,1980年代弱冷空气最多,达86.6次,近6a(2011-2016年)中等强度冷空气最多,达10.8次;(5)不同等级冷空气的出现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中等、较强冷空气夏季频率最高,分别占30.1%和57.9%,强冷空气春季最高,占到40.1%,寒潮冬季最高,占38.9%;(6)各等级冷空气均有8~10a的年际尺度周期,年代际周期却不一致,寒潮在1979年发生显著的减少突变。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扬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盆地周边22个气象台站34年扬沙日数的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塔里木盆地扬沙的时空分布、长期变化、随海拔变化和极值分布等特征。为防治风沙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极端异常变化与东亚冬季风   总被引:54,自引:16,他引:54  
武炳义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9,23(6):641-651
依据资料分析发现,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呈反向变化关系,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异常偏高(低)时期,30~50oN的亚洲大陆中部气压显著偏低(高),致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减弱(增强)以及亚洲大陆北部气温显著偏高(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异常变化对北大西洋涛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其对北半球海平面气压、850 hPa温度的影响也明显要弱于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21年8月22日勉县遭遇极端降水事件,日降水量高达2379 mm,灾害十分严重。统计分析1959—2021年勉县历史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简称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方法推算重现期及降水量,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对2021年8月22日极端大暴雨进行重现期估算。结果表明:勉县年最大日降水年际变化明显,2008年以来变率增大且有更极端的趋势;基于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的1959—2020年最大日降水积累概率拟合效果均较好,但耿贝尔极值分布对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拟合优于P-Ⅲ型分布;应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推算勉县极值降水,100 a一遇的日降水量为1547 mm,2021年8月22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4 88133 a。增加2021年最大日降水量进入样本序列重新构建耿贝尔极值分布函数,推算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70735 a,100 a一遇的估算降水量为1834 mm,重现期及降水量估算变化均较大,说明超极端降水和样本长度对重现期的推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88个站点自建站至1994年日极端最高气温≥35℃(下称≥35℃高温)的平均日数、出现频率和累年高温极值等项目的统计分析,揭示其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对工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欧亚地区1948-2007年冬季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欧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异常变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非线性主成分取不同的异常值时,对应的空间气压异常分布型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同时,第一非线性模态(NLPC1)年际振荡强度和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年以后,年际振荡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欧亚地区1948-2007年冬季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欧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异常变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非线性主成分取不同的异常值时,对应的空间气压异常分布型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同时,第一非线性模态(NLPC1)年际振荡强度和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年以后,年际振荡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推算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的极端气温,选取永修国家气象站作为参证气象站,通过建立机场站与永修站年极端气温回归模型,构建机场站长年代年极端气温序列,再利用极值Ⅰ型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对参证站(永修站)实测序列和机场站构建序列进行拟合和拟合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相同重现期的温度拟合结果不一致,差异在0.1~1.1 ℃;对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拟合,两个序列均以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效果更好,对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拟合,均以极值Ⅰ型分布的效果更好。以皮尔逊Ⅲ型分布拟合参证站实测年极端最高气温序列的结果作为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推算值,极值Ⅰ型分布拟合机场站构建年极端最低气温序列的结果作为昌北机场不同重现期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推算值。昌北机场10、30、50和100a重现期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是39.6、40.5、40.9和41.4 ℃,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是-9.5、-12.0、-13.1和-14.6 ℃。  相似文献   

15.
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乡气象站2012-2013年每目的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在正常出现时间之外,有许多异常情况。剔除异常时间点,对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得到:日最高气温冬半年平均出现在14~15时,夏半年在15~16时;最低气温冬季在07时左右,夏季在05:30前后。两年中有22%的温度极值在异常时间点出现。异常极值的出现主要由冷锋、强冷空气、云、降水、风、雾、霾等因素引起。当气温日较差比较小时,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存在随机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域大气降尘及TSP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在塔里木盆地布设了铁干里克、塔中、民丰、喀什4个采样站点,于2007-2010年期间利用集尘缸和大流量采样器分别对上述4个地区的大气降尘及TSP进行连续采样。通过对样品和数据的分析处理,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域大气降尘及TSP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1)2007-2010年塔中大气降尘量和TSP浓度均为4个站点中最高,其次为民丰和喀什,铁干里克最少。区域气候差异是造成塔里木盆地降尘和TSP浓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2)5-8月是塔中地区沙尘天气高发时节,7月沙尘暴天气处于峰值。3-8月是民丰、喀什和铁干里克大气降尘主要分布月份。春夏季节的塔里木盆地降尘污染明显高于秋冬季节。(3)每年3-9月都是4个站点TSP主要分布阶段,最高值出现月份略有差异。塔里木盆地周边TSP浓度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夏季大于秋冬季,不同的地区季节分布略有差异。(4)春夏季沙尘天气是造成大气降尘和TSP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8.5和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珠江流域降水基本特征、强度分布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可刻画出珠江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降水变化特征一致,未来不同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珠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春季和冬季减少,夏季和秋季增加,而且年平均和四季的降水频率均减少,强度增加(春季除外)。降水基本特征的变化导致降水强度分布改变,春季除外,不同时段的年和四季的降水极值(降水90th和95th分位值)的年平均值均增加,增幅最大为秋季,表明未来时段极端降水强度增加。未来不同时段珠江流域的年最大日降水量的5年重现期值在柳江流域、红水河、桂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增加,增幅30%~45%。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2080s时段珠三角地区的年最大日降水量5年重现期值相当于现在时段8~10年的重现值,50年值相当于现在时段100年的重现期值,表明未来这些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建立的5个边界层站(湄潭、巴中、什邡、曲麻莱、狮泉河)2019年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要素变化和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及异同点,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均符合一峰一谷的常规日变化特征,气压具有双峰双谷的日变化特征。(2)高海拔台站近地层温度日变幅(12℃)高于周边低海拔地区(4~6℃),季变幅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不显著。(3)相对湿度与温度关系密切,相对湿度的垂直结构和日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垂直梯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峰值出现时间随夏、秋、春、冬季呈现季节性滞后,而谷值超前。(4)风速春季较大,夏、秋季次之,冬季小,季变幅略小于日变幅;低海拔区域的风速及其日变幅均显著低于高海拔区域。(5)低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13 hPa)远高于日变幅(2.5 hPa左右),而高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3 hPa)略低于日变幅(2 hPa左右)。(6)感热通量春季大、冬季小;感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在高海拔区域均较高,二者具有较一致的日、季变化特征,表明大气动...  相似文献   

19.
以百分位法和空间系统聚类法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近30 a(1991—2020年)黑龙江省短历时(1 h、3 h、6 h、12 h)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短历时降水分布趋势与夏季降水量分布趋势差异较大;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较为分散,基本上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山区最低;短历时降水99%、95%和90%分位,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向东南和东部两个方向逐渐降低,大、小兴安岭最低;短历时降水从极值到99%、95%、90%分位降水量迅速下降,短历时降水高值在总降水样本中出现比例较小;黑龙江省各短历时降水的极值和均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短历时的极值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历时越短增加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的全国地面日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的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日降水极值的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日降水的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的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的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的划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