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蔡淑霞  张云 《地质与资源》1992,1(4):235-242
本文介绍了堆浸提金原理和在实验室进行金矿石堆浸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辽宁猫岭金矿、四川茶铺子金矿和福建紫金山金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矿石粒度、氰化钠溶液浓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堆浸提金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上述三类矿石性质及堆浸性能的比较,认为矿石的物质组成和金的嵌布特性对金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滴淋技术在高海拔地区金矿堆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川甘孜嘎拉金矿堆浸提金方法试验探索研究,经生产实践检验对比,在高海拔地区首次采用滴淋技术取代一般常规喷淋工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滴淋工艺与喷淋工艺相比,节约设备及维修费用25%~30%,药剂消耗可降至最低、节省用量20%,浸出周期缩短5~10天,浸出率提高3%~5%,并有效地改善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绿岩中金淋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山  田军 《地质学报》1992,66(4):362-370
在200—550℃和60MPa条件下,以氯化物溶液对绿岩中金进行了淋滤实验,部分实验控制了氧逸度。实验结果显示,金的淋滤率与温度、溶液成分、酸碱度及氧逸度有关。在氧化和酸性溶液的实验中,淋滤率达50%以上。已查明金的淋滤作用受岩石中金溶解形成氯络合物的反应制约。因此,笔者认为花岗岩浆活动派生的酸性氯化物溶液话化迁移了绿岩中的金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木文着重介绍了双王金矿床低品位金矿石堆浸概况、工艺流程、技术经济指标及与国内比较,指出了双王金矿床堆浸特点和取得的初步认识,探讨了在一般条件下双王金矿床堆浸临界经济品位及今后堆浸远景。  相似文献   

6.
堆浸生产中高锑样品金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东会 《陕西地质》2003,21(1):99-101
在堆浸提金生产中,应用高锑样品的湿法测金方法,用氯化铵和溴化氢挥发法除去锑对金测定的干扰,用氢醌容量法测定,快速、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何忠福  吴文辉  蔡培全 《云南地质》2010,29(3):266-268,256
应用氧化铁含量变化确定矿石类型,分带界线初定为1 645米中段,但无法确定混合带界线,开发中很难满足生产。通过柱浸试验浸出率确定矿石类型,即可正确分带。  相似文献   

8.

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6000~5500 a B.P.)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文化面貌大范围统一的庙底沟文化,长期以来对于该文化农业生产模式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以植物种子、果壳、木炭等为研究对象的大植物考古研究方法),在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杨官寨遗址和西坡遗址获取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两处遗址共采集、分析了160份浮选样品,共获得3403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1597粒粟(Setaria italica),414粒黍(Panicum miliaceum),少量大豆(Glycine max)和稻米(Oryza sativa),以及1460粒包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豆科(Leguminosae)、藜(Chenopodium album)等在内的非农作物遗存。通过两处遗址出土炭化植物遗存,结合其他庙底沟时期中原地区遗址植物考古研究显示,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较为典型的旱作农业传统,粟、黍类小米为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稻米发现数量虽然很少,但是不论各聚落等级规模,几乎都有发现;大豆仅在个别遗址有发现,并不普及。杂草方面以狗尾草、豆科种子和藜为主,其他杂草数量很少。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一特点与庙底沟文化各遗址较为统一的文化面貌相契合。而通过与周边区域农业特点的比较,又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独特性,比如粟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性要高于周边其他旱作农业传统区域,也许从一方面也反映了庙底沟文化核心区域的古代人群对更为高产粟的需求程度要更高,与其较高的遗址数量、规模和人口密度相符合;而稻米在庙底沟文化遗址中也普遍存在,尽管出土数量都比较有限。通过遗址出土农作物遗存与可食用非农作物遗存比例分析,以及相关动物考古研究,庙底沟时期的诸遗址已经明显以农耕生产为主要经济模式,家养动物和农作物资源远较之狩猎采集获得资源重要,推测已经完成了由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的转变。因此认为在庙底沟时期的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的诸遗址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9.
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方法中问题浅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国内外各种勘察规范中所判别砂土液化的方法很多,但其效果如何,很维得到难3,笔者利用唐山地震砂土液化资料对几种目前较为常用、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回判分析,指出了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帅  高喜  高领 《地质与资源》2015,24(6):567-571
崤山地区具有多种矿产资源,是豫西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的重要成矿区,该区总体构造格局为崤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核部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周边盖层为熊耳群的火山岩,金矿赋矿岩系有利,含矿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资源潜力巨大.结合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有利的成矿因素,构成与金矿床赋存条件密切相关的三位一体成矿模式,这一模式将打开崤山地区找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采用堆浸工艺处理低品位金矿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经过对我国采用堆浸工艺处理低品位金矿的回顾,并与国外发达国家堆浸法提金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对比和借鉴,提出了我国今后低品位金矿堆浸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