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油气微渗漏理论, 利用TM数据同已知油气田进行相关分析, 优选波段变量组合, 进行图像处理, 可以获得和建立反映油气水分布主趋势的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这些色调异常的形成, 除了与油气圈闭相伴的油田水类型及总矿化度有关外, 同时还受地貌和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第四条沉积、植被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在相同含油气条件下的不同地物具有相同的色调显示, 在不同含油气条件下的相同地物却具有不同色调特征, 因此, 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异常必然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了减少单一色调异常的多解性, 必须同时利用遥感图像中的线性体和环形构造信息, 建立油气圈闭的线性体-环形构造-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进行油气预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图像影像特征分析,并经地面调查证实,澜沧江兰坪地区铜矿化蚀变与围岩存在反射波谱特性差异,即在TM5(近红外)波段(1.55μm-1.75μm)蚀变岩呈高反射率。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提取与铜矿化蚀变相关的TM遥感信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方法研究。实践证明,该区主分量分析处理图像效果最佳。图像上显示的色调异常,通过与红土涧矿区地质勘查资料对比和根据兰坪地区图像上典型地物样区色调理论分析,评价了遥感异常的地质意义。由于图像预处理(几何校正、亮度拉伸、多元统计,最佳波段组合选择等)是针对澜沧江兰坪全区的特征进行的,故处理方法在全区内均有一定适用性。本文结合公式2、图4、表4、封二彩片5等实际材料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提取铜矿化蚀变遥感色调异常信息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计算机对卫星或航空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和提取某种有意义的异常或微异常信息。 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一直在沿着可能的通道(如裂缝)向地面运移,这种微弱渗透的烃类物质可以引起地表风化岩石的蚀变和土壤含烃量的增加以及地植物的各种变异现象。这种烃类微渗漏区的地表反射光谱特征与周围区域的差别往往比较微弱,因而传统的处理方法无法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到此类微异常信息。 本文介绍一种新方法,称为 MZ—T,它根据 Landsat— 5 TM卫星数据的波谱特性,将其在光谱维方向的采样特征模拟为专题制图模拟扫描仪(TM…  相似文献   

4.
用航空遥感技术摄制彩红外航片的特点是成本低 ,穿透力强 ,航片图面元素清晰 ,立体感强。但彩红外航片是假彩色 ,存在着一种视觉上的不习惯 ,特别是自然界中广袤的植被在彩红外航片中呈火辣辣地红色 ,镶嵌后的航摄图色彩单调 ,缺乏美感 ,利用计算机技术转换彩红外航片中的色相 ,使彩红外航片接近其自然色调 ,已成为当前各测绘行业处理彩红外航片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遥感图像中城市道路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制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图像中的地物自动识别一直是图像处理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彩红外航空图像中计算机自动识别提取城市道路上做了一些尝试,将形状指数作为光谱分类后的后处理,并通过人机交互修正分类结果。提取后的道路信息将通过自动制图功能形成矢量格式的地理底图。系统采用VC^ 6.0语言设计完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图像辐射恢复处理消除了大范围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扫描图像的辐射畸变。以土壤吸附烃的光谱特性为依据,通过对训练区图像的因子分析,在主因子空间上,确定出土壤吸附烃异常的特征方向。通过确定方向因子分析的处理,实现了大范围的油气异常信息的识别、提取与分类。  相似文献   

7.
遥感图像中的地物自动识别一直是图像处理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彩红外航空图像中计算机自动识别提取城市道路上做了一些尝试,将形状指数作为光谱分类后的后处理,并通过人机交互修正分类结果.提取后的道路信息将通过自动制图功能形成矢量格式的地理底图.系统采用VC++6.0语言设计完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陇东黄土高原油气田内外在遥感图像上大量存在的、不同类型环形影像的性质作了研究。对研究区南段6个不同色调类型的环形影像的地表环内、外土壤样品与油气相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图像上的色调环均为地球化学晕的反映;(2)包含已知油井的Y-I环是油气晕的显示。该环的地球化学数据与地表土壤的光谱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TM CCT亮度值分析发现,Y-I油气晕环内与环外之间亮度均值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经方差分析环内、外的差异均较显著。为验证Y-I环亮度变化规律的普遍意义,在自然地理条件稍有变化的研究区北部地区,选择了一个包含已知油井的色调环、一个包含已知无油井的色调环、一个包含仅有油气显示的色调环和一个已知含油区,进行了亮度变化规律的对比,从而建立了黄土地区判断遥感图像油气晕的模式。即:(1)在TM 4(R),TM5(G)和TM7(B)的彩色合成图像上,环内红色调,环外有蓝斑的色调环,可能是油气晕环;(2)该色调环CCT磁带的亮度均值为,TM1—7及TM5/7环内小于环外;(3)除TM4不稳定外,一般环内、外的差异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简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解译线性活动构造开始,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以可见光遥感图像应用为特征,90年代为红外遥感、GNSS遥感和InSAR技术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前10年主要表现为综合遥感应用和卫星电磁、卫星重力等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预研,2011年以来侧重于集成前期研究成果,实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目前可见光遥感技术在活动构造探查和灾害评估中已实现业务化应用,卫星红外、卫星电磁、InSAR技术、卫星重力和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领域越来越凸显出其应用效能。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2日进入预定轨道,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并产出了中国首幅全球地磁图,填补了中国在全球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质体的波谱特性测试资料为基础, 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 选择不同的处理 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 使其达到较好效果。研究中利用几种遥感图像, 如比值增强、密度分割, 对隐伏的含铁变质岩系构造和铁矿层的显示获得了好效果。比值增强图像上的色调异常显示为: 基岩区的含铁变质岩系呈深褐色、紫色条带, 第四系分布区呈不规则点状或彩色条带显示。色调 的深浅显示含铁变质岩系埋藏的深浅。通过图像增强处理, 圈定了一些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烃类微渗漏的间接证据,包括一系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和地貌异常以及以后认识到的在土壤化学与植物生理方面引起的变异。所有这些现象均与烃类微渗漏密切相关。根据这种地表“蚀变体”的波谱特征,可利用遥感技术在特定波段内将其信息直接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2.
烃类微渗漏造成的油气藏上方红层褪色是遥感间接找油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油气遥感勘探中,含铁矿物的分布制图和铁异常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作为新一代的多光谱图像,ALI(Advanced Land Imager)和ETM+图像相比,光谱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它在0.4~1.3 μm波长范围内有7个波段,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不同含铁矿物在此波长范围内独特的光谱特征,可以用于含铁矿物制图和铁异常信息提取。本文选取有天然气分布的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为研究区,对ALI图像运用光谱角度制图方法进行含铁矿物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13.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can result in vegetation spectral anomalies. Early detection of spectral anomalies in plants stressed by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could help reve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the origin of plant spectral anomalies affected by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was measured using indoor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analyzed wheat samples grown in a simulated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environment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The leaf mesophyll structure (N) values of plants in oil and gas micro-seepage region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measure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spectra simulated by PROSPECT, a model for extracting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information from hyper-spectral images based on plant stress spectra. Spectral reflectance was simulated with N, chlorophyll content (Cab), water content (Cw) and dry matter content (Cm).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varying gasoline volum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spectral feature parameters exhibiting a high rate of change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 derived a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applied it to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CASI/SASI) in Qingyang Oilfield, where extrac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was matched with known oil-producing wells.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 of correlating spectral signatures of vegetation with soil chemistry and, in turn, of inferring the presence of subsurface mineral deposits (oil in particular) is outlined. Variations in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sulfu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 known to correspond, for example, with underground deposits of oil, induce changes in chlorophyll content of vegetation that are detectable on imagery in different zones of the spectrum, which upon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oil in underlying strata. Translated from: Izvestiya vysshikh uchebnykh zavedeniy, Geodeziya i aerofotos'yemka, 1986, No. 4, pp. 88-93.  相似文献   

15.
油气勘探中的化探遥感综合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化探和油气遥感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油气勘查方法,但二者在油气勘查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地表化探异常与遥感影像异常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综合评价化探异常与遥感异常的油气指示意义,可提高油气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于油气资源遥感的近红外石油物质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油气资源遥感获得光谱信息的特点,采用综合测量一些石油物质的近红外(0.7-2.5μm ) 光谱信息。对其光谱特征及其在油气资源遥感上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遥感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 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出 露范围内,西段的油气还原蚀变强烈,中段和东段的蚀变弱,从而为矿区外围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苏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苋菜、四季豆及油菜等3种不同植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苏州城市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苏州土壤环境污染区域,植物光谱呈现可见光绿光波段反射率升高、红谷变浅、红边蓝移等变化特征;苋菜在3种植物中可成为植物光谱效应用于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质量研究的理想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