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广东奥陶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颐 《广东地质》1995,10(1):17-22
广东奥陶纪沉积分为两种类型,类复理石含笔石页岩沉积(出露于桂湘赣分区及东江分区)和产三叶虫,腕足类的浅海壳相砂页岩沉积(出露于云开分区)。前者整合于八村群之上,以硅质岩、灰岩为标志,自下而上划分新厂组,虎山组,下黄坑组,长坑水组,半坑组,古亭组与黄竹洞组等7个岩石地层单位,后者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八村群之上,以砾岩,含砾砂岩及灰岩为标志,自下而上划分为罗洪组,罗东组,东冲组与兰瓮组等4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
广东泥盆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5,10(1):27-34
广东泥盆系除奥东区全由碎屑岩组成外,粤西,粤北和粤中区均具有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碎屑岩(或硅质岩)呈不等厚互层的二元结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的分界为标志划分为1个群(桂头群)13个组(杨溪组等)和5个段(石角咀段等)共19个岩石地层单位,广东泥盆纪海水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西一东方向进、退,形成的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延展中具有明显的穿时特征,沉积时间自西而东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4.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13-16
广东的寒武系为浅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基本层序为砂岩-粉砂岩-板岩(或粉砂质板岩)的组合,夹有含黄铁矿或含磷硅质扁豆体,碳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寒武系在桂湘赣、云开和东江3个分区,采用赣西南的岩石地质名称;下部的牛角河组以夹较多碳质板岩及含磷硅质扁豆体为特征;中部的高滩组,底以含砾岩或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标志,顶部可见灰岩,泥灰岩透镜体或钙质泥岩;上部为水石组,底部以含砾砂岩为标志,往上以板岩为主,在梅  相似文献   

5.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5,10(1):35-41
广东石炭纪地层发育不全,上统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下统在粤西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粤东以滨岸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夹碳酸盐岩);粤中为过渡地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含煤碎屑岩并重,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的差异,划分为连县组长组和大湖组等12个岩石地层单位,不少岩石地层体具穿时性,总的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或由西向东底界的始初沉积时间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6.
广东肇庆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肇庆内陆地盆地第四纪堆(沉)积物,从下而上具有粗→细→很细或粗→细→很粗的变化,根据沉积物的物质成分,成因类型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将其划分为黄岗组,大湾镇组,睦岗组,北岭组等4个岩石地层单位,其时代为中一-晚更新世至中一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7.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张永康  都洵 《江苏地质》1997,21(4):193-203
经过20多亿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国东南区及其邻近海域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各类沉积岩系,构成了不同地体及各类地质单元。在各省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清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起东南区地层序列,并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层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盆地的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广东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铭 《广东地质》1995,10(1):77-83
广东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雷州半岛及沿海地区以火山岩较发育为特征,珠江及韩江三角洲地区,下部以黄白至灰白色原砾石,砂砾,中粗砂和粉砂质淤泥层为主夹粉砂层,上部为灰色至灰黑色含腐植质和蚝壳的淤泥,粉砂和细砂层,内陆地区的第四系以云浮的大台组,三水的白坭组及封开金装地区的冰川沉积为代表,自1932年以来,全省使用过46个地层名称,现推荐使用1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10.
广东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下三叠统与二叠系为连续沉积,下部为碳酸盐岩(大冶组)上部为钙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薄层泥灰岩,夹细砂岩或粉砂岩(四望嶂组)。中三叠统称为黄健组,由杂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紫红色泥质砂岩组成,上三叠统的分布有显受印支运动后的构造格局控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特征等划分为小云雾山组,小坪组,头木冲组,小水组,红卫坑组和艮口组。  相似文献   

11.
南颐 《广东地质》1995,10(1):23-26
广东志留纪地层除底部为浊积相砾岩外,往上以类复理石含笔石页岩为主,仅分布于云开分区。根据岩石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组合特征,划分为大岗顶组,古墓组,连滩组和岭下组等4个岩石地层单位。郁南连滩地区志留纪笔石群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汉明 《广东地质》1995,10(1):54-60
广东侏罗系下部以碎屑岩为主,中部由碎屑岩和火山岩组成,上部以火山岩为主,1923年以来,广东创建或引用过的地层名称有69个,根据宏观岩性总体相似性、地层位置及岩相和古生物特征,推荐使用高基坪群和银瓶山组、桥源组,南山村组等18个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地层特征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ESR测年法)、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断陷盆地区域等时界面的识别、界面级次和界面性质的分析与对比,以三级层序为基本组构单元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系统。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四大次级凹陷古近系各二级层序和隐蔽油气藏最为发育的重点三级层序的可对比性,认为二级层序完全受构造幕的直接控制,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四个次级凹陷的重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的旋回性质具有一致性,标志性沉积物出现于相同或类似的旋回位置。然而,T2(沙一段底)、T4(沙三段上亚段底)和T6(沙三段中亚段底)的三级层序界面性质在不同凹陷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层序成因动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旋回性质的相似性和界面性质的差异性分别表明了同一层序地层格架中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类型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及渤海湾盆地构造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层序界面性质所起的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7-12
广东的前寒武系由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以其中的两套含砾砂岩为主要标志,划分为云开群,乐昌峡群和罗罅组、大绀山组,鹰阳关组、楼子坝组等16个岩石地层单位。大绀山组与下伏地层(云开群)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间断面,活道组之下,在区域上也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据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云开群的地质年代为蓟县纪至青白口纪。大绀山组属早震旦世,乐昌峡群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15.
标志层在区域地层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雄飞  熊清华 《江西地质》1996,10(3):226-231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实践,提出了次稳定标地,认为次稳定标志与原生沉积的特殊标志等同。因此,过去的标志层涵义应进一步完善,标志层不仅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盆地分析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广东第三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汉明 《广东地质》1995,10(1):69-76
广东第三纪地层分布于雷州半岛及茂名,南雄,淡水和三水等盆地及其外围,主要由紫红色、灰黑色等碎屑岩组成,含哺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有孔虫,植物和轮藻等化石。据地层位置和宏观岩性特征,以研究程度较高的盆地为基础,划分为19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白垩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汉明 《广东地质》1995,10(1):61-68
广东的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在陆地上出露93年,呈断陷盆地形式展布。白垩系主要由红色碎屑岩组成,底部和中上部有火山岩,岩石地层划分以罗定,南雄,三水和兴宁等研究程度较高的盆地为基础,根据地层位置和宏观性组合特征,推荐使用20个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18.
张韦 《地层学杂志》1992,16(3):182-190
<正> 晚白垩世是广东大陆地区红色盆地砂岩铜矿及膏盐成矿期,也是珠江口陆缘坳陷下部生油沉积形成时期。结合中国南方白垩系的划分,将广东晚白垩世分为早、中、晚、末四个化石群及相对应的五套代表性组级地层单位(表1)。  相似文献   

19.
浅议西藏区域地层区划及其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20.
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方林  陈德兴 《地球科学》1996,21(5):536-540
在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各类岩石成矿元素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基础上,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Sb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初步认为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