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类分析的分类稳定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伯济 《现代地质》1994,8(3):342-348
多元统计分析内的系统聚类分析中.样本的分类依赖于参数距离;模糊数学内基于模糊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分析中,样本的分类也随λ阈值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分类方案的选择有很大随意性。其他分类方法也是如此。本文就上述两种方法提供一个求分类稳定方案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模式识别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内在机理复杂,突出影响因素与突出事件之间的相关规律具不精确性和模糊性,使得基于经验的传统预测方法和基于数学建模的统计预测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提出了采用模糊聚类分析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样本集合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程度的模糊模式,然后对待预测样本进行模糊模式识别,以此来预测待测样本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实例验证表明,本法预测可靠。   相似文献   

3.
蒋金泉  陈卫忠 《岩土力学》1997,18(A08):223-227
用回采巷道结构稳定性反映其具体稳定状况,从力学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观点建立起四个亚分类指标;以大量实测资料为样本确定指标权值;采用模糊ISODATA聚类分类法,研究出亚分类方案,形成了稳定性的模式识别方法和移近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反映跨采巷道具体稳定状态的围岩结构稳定性指标,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确定出指标权值,采用模糊ISODATA 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稳定性亚分类模式,提供了结构稳定性实用分类方案,可应用于跨采巷道稳定性预测与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1)
根据新疆巴里坤县汉水泉地区20组承压水水样的K~+、Na~+、Ca~(2+)、Mg~(2+)、SO_4~(2-)、C~l-和HCO_3~-等7个化学指标检测数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进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类。结果显示,部分同类型之间组分含量差异较大而不同类之间组分含量差异较小,分析认为是舒卡列夫分类法划分界限人为性太强导致的。因此,我们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代替舒卡列夫分类法,对水化学类型进行分类。本文借助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将主成分得分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20组水样划分为6类。主成分聚类法通过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模糊聚类分析是模糊数学中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方法,目前在地质、气象、石油、煤田、农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成果。模糊聚类分析的计算法,目前大都采用传递闭包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①计算方法简单,便于程序设计;②能打印输出一个系统聚类谱系图,直观地显示出任意一个贴近水平上的分类关系。但由于要求传递闭包,特别当样本个数较大时,要作若干次高阶方阵的自乘计算,很费时间。而在地质领域,往往是样本较多,故计算速度太慢,就不经济,不便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完善系统聚类分析算法理论,使之具有区分数据集非线性集群特征的能力,将核函数理论和系统聚类分析算法有机结合,推导出基于核函数理论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样本从低维观测空间非线性变换至高维像空间,使样本变得线性可分;然后,应用核函数理论“隐式”地实现高维像空间的系统聚类分析。用Pb、Bi、Mo质量浓度作为化探异常的分类依据,对8处化探异常进行分类实验研究,在Pb、Bi、Mo两两组合的二维平面图中,8处化探异常明显地分为(1, 3, 8),(2, 4)和(5, 6, 7)3个点群,用核系统聚类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出这3个点群;而传统系统聚类方法却把8处化探异常错分成(1, 3, 8, 6)和(2, 4, 5, 7)两个类。由此可见,核系统聚类方法的类群区分能力高于传统系统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淑贤 《湖南地质》1992,11(2):163-168
摘要聚类分析直接利用相似矩阵或相关矩阵来分类,但它们本身存在矛盾,分类时也会出现矛盾。为消除这个矛盾,可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它的特点是,通过相似矩阵连续自乘,改造成模糊分类矩阵,随后按不同要求进行分类。本文旨在介绍模糊聚类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并提供一个PC—1500袖珍机模糊聚类分析源程序。附两个算例。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带)划分、地下水水质类型划分与评价等,突破传统地质学所建立的一些定性分类系统,形成一些定量的分类关系,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覆岩分类是经验类比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应用模糊数学m相分类法对煤层顶板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处理,寻求煤层顶板对岩性"软""硬"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进行煤层顶板类别的综合判别,并将其结果用于确定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的系数值。这一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对覆岩分类的影响,使预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