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赛  张圆刚 《地理研究》2024,(5):1247-1266
露营旅游热潮带动露营地数量快速增长,研究其空间布局及成因对优化资源配置、丰富露营产品供给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露营地概念的基础上,借助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山东省露营地空间布局特征,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露营地布局的组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山东省露营地空间布局总体呈“双核多中心”结构,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向外围扩散;不同距离尺度,双峰“M”型集聚特征明显,集聚半径近城内和城际90 min可达圈。(2)露营地供需耦合协调度较低,失调区呈斑块状组团布局,协调区沿陆海发展轴分布,供需空间不均衡。(3)露营地数量与客源承载量高低分异的类型特征显著;不同类型“单/双核多中心”热点交错集聚、冷点散落的地域分异规律明显。(4)区域经济、社会支撑、交通通达、游客市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6个要素共同作用,产生3种驱动型组态路径和3种非驱动型组态路径;多要素组合作用形成复合向心型、环境增益型和基础保障型三维驱动机制,引致露营地呈“双核一轴多中心、环城近景沿干线”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2.
房车营地带动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的新投资与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基于游客的网络点评,分析游客的感知因素和态度评价,得出营地发展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为:1)露营游客对自驾车房车营地的感知因素主要为自然环境、配套设施、房车酒店、休闲娱乐、管理服务和感知价值6类一级因素。2)房车酒店、休闲娱乐和自然环境是自驾车房车营地供给的主要旅游产品,是营地的供给层要素;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是完善营地供给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支撑,是影响营地发展的中介层要素;感知价值(主要为"教育价值"、"休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游客旅游需求的体现,反映了营地的需求层要素。前5类因素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实现。3)对于自驾车房车营地的发展而言,特色化、多样化产品供给形成推力,设施设备和管理服务问题产生阻力,差异化市场需求提供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使用地名的频率更高了,对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服务的要求更迫切了。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地名在某些方面的混乱和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名的混乱或不规范往往给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地名管理和服务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展国际、国内交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然而尚未建立滨海湿地的补偿制度。介绍了美国湿地银行在申请、建设与交易方面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梳理了其成功实践的主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在滨海湿地开发利用及保护上的差异,阐述了当前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建议充分吸纳与借鉴美国湿地银行运行经验,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完善湿地产权体系、法律制度和监测管理等对策措施,为我国滨海湿地银行试点及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自由贸易区是以高水平开放实现外部经济集聚优势的重要制度空间。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展开试点。本文以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内涵界定、核心区位因素分析为基础,重点从区位类型、产业选择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透析美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实践及其有益借鉴。本文认为,美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特点包括:涵盖临空、临港和陆路枢纽等区位类型,呈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和产业多元的总体特征,实施主-辅区并行运营、双层管理机构及矩阵联络制的管理模式。文章最后提出了创新贸易经济的治理体系、推动内外贸易的融合联动、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法律监管的保障力度等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量快速增长的旅游者给旅游地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负面环境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及旅游行为的管理已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数据库资源,包括EBSCO,Pro Quest,Emerald,SAGE,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TaylorFrancis Online等,从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对国外文献中关于旅游者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旅游者管理研究的框架思路,试图为景区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国外旅游者管理已基本形成一套包括旅游承载力、游憩机会谱、可接受改变极限、游客影响管理、旅游者活动过程管理等理论框架。国外旅游者管理研究多开展于旅游发达国家,主要集中于国家级景区。相应旅游者管理研究主要从景区角度与旅游者角度出发,分别采用被动强制式管理与主动引导式管理。从景区角度出发的被动强制式管理措施包括空间管理策略、入口管理策略、交通管制等,强调旅游者对实施相关管理措施的态度与意见反馈;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主动引导式管理重视旅游者感知、行为,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解说服务的完善升级、休闲娱乐经验预先告之、旅游者环保教育的灵活开展等。  相似文献   

7.
河流价值认知的片面化、管理保护的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众多城市河流被暗化填埋。从城市水系统、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维度,对美国河流重现工程案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河流重现工程应当因时适地逐步推动;结合城市流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恢复目标;重视人的活动参与;加强蓝线管控,并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命线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由基本的过程活动和辅助的支撑活动构成。基本的活动包括了从粮食生产、储备直到消费的全过程,形象地说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围绕着这一基本过程,还有一些重要的辅助和支撑活动,如政策、技术、信息等,这些因素彼此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龙体"结构。该结构具有自己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色度,并在环境要素的变化中能够主动作出反应,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实现系统优化,各个环节的功能相互配合,形成诸如动力、保健、发展演化等多种机制,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整体、协调、高效、健康运转。  相似文献   

9.
《地理研究》1991,10(1):103-106
本文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秦汉至今中国城市形态基本模式的产生发展过程,划分了我国城市形态发展的五个历史时期,并研究各个时期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同时将城市形态划分为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的三个相互联系的空间层次——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外部形态、城市群形态;分别阐述了三个形态层次的特征及基城市工业、商业、居住等活动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并分析了我国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此外,具体地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绿色矿山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次受到重视,矿山建设过程中的矿业伦理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依据当前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即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会和谐和企业文化。截至2014年,全国共遴选出661家矿山企业开展了绿色矿山试点建设。本文首先从地域和矿种两方面着手,对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并涵盖了煤炭、金属、化工、建材等多种矿山类型,东部地区的矿山企业参与试点建设较早。文章倡议在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生态伦理基础上构建中国的矿业伦理,这是我国在矿业开发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作者认为,构建中国矿业伦理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最后,对未来中国矿业伦理的指导下的绿色矿山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社区和谐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