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水文学方法推求河道渗漏补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西部山区的河川在流经东部平原河道时。产生沿程损失,並不断地向地下水补给。计算这部分河道渗漏补给量,是进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中确定综合补给量的一项主要内容。河道渗漏补给量的现行计算方法,主要有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和经验公式法,都离不开对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在缺乏观测和实验的地区。方法的使用是困难的。本文推荐的水文学方法,是从分析河道输水过程中的入渗规律入手,完全利用已有的平原河道的水文观测资料’先用统计相关法求出单位河长输水损失量的经验公式,再用初损一后渗法求出损失量补给系数,最后又按河床质和河道流经地区的土壤岩性分类,给出分类的损失量公式和补给系数,解决了河道渗漏补给量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岩溶水动态曲线分析计算渗入系数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入系数是水均衡计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分析利用动态观测资料着手。借助地下水位、降雨补给量和排泄水量的周期同步变化,以水位变化重合时段的总排泄水量,直接推算降雨补给量和渗入系数。用这种计算,简便可靠,使水均衡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显示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资料分析利用的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种植条件下降雨灌溉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清水河平原头营和黑城试验场降雨(灌溉)入渗过程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应用能量观点描述了包气带水分运移的分带性、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分条件和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的基本特征。应用蒸散量模型、土壤水分通量模型,计算了作物生长期的蒸发蒸腾量、土壤贮水量的变化量、400cm深度处的土壤水分渗漏量及渗漏系数。从多年的角度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渗漏量、渗漏系数与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和补给系数的关系。它对分析降雨(灌溉)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和定量分析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入渗补给系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一些生产单位利用了李传谟在“计算渗入系数新经验公式及其应用”一文提出的公式计算降水入渗系数。如华北有的省份采用该公式估算山区降水入渗系数。其具体计算结果,石灰岩地区,一般降水渗入系数都在0.75以上,还有一些地区高达0.9以上,其他岩类岩石分布地区,求出的降水渗入系数也在0.50—0.60以上。运用上述渗入系数估算的地下水资源,比其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计算的地下水资源大二、三倍以上。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计算渗入系数的“新经验公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广华  吕书君 《地下水》1998,20(3):123-125,136
河流、渠道在输水过程中,沿途不断地补给地下水,计算这部分河道渗漏补给量,是在进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确定综合补给量的一项主要内容。现行计算方法,主要是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和经验公式法,但都离不开对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在缺乏观测和实验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是很困难的。本文利用水文学方法,从河道输水过程中的人渗规律入手,利用已有平原河道的水文观测资料,先用统计和相关法求出单位河长输水损失量的经验公式,再用初损——后渗法求出损失量补给系数,最后按河床质和河道流经地区的土壤岩性分类,给出分类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大气降水渗入系数l_t和有效渗入系数,是岩溶水天然资源评价中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大气降水渗入量的计算是否可靠,一是取决于圈定的补给范围是否合理,二是所用的渗入系数或有效渗入系数是否正确。 所谓渗入系数T_i,是指大气降水渗入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值;而有效渗入系数l_e,是指降水渗入量直接转化为地下水的部分的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值。因  相似文献   

7.
平原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计算大气降水补给平原地下水的主要参数,它的估算精度直接关系到平原地区水资源的精度。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分析,目前尚无一致的计算方法,各家提出的计算数值有时相差很大,这就给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定量估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建议用平均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年有效雨量计算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方法,既可求得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又能计算出各种保证  相似文献   

8.
左文喆  杨燕雄  张征宇  隋新新 《地下水》2009,31(3):11-14,44
在分析洋戴河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 2003 年的地下水进行了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2003 年总的补给资源量为 6 470.2×104 m3,总的排泄量为 6 195.7×104 m3,地下水虽处于正均衡状态,但漏斗区的地下水位仍呈下降趋势,海水呈反向补给地下淡水.在地下水均衡分析中,采用与 Arcview GIS 相合的分析方法,不仅可提高均衡计算的精度,还能增强对地下水系统的综合认识,是水均衡计算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黑河中游绿洲典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总均衡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研究区多年的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黑河中游典型灌区地下水水资源总均衡模型,选取了黑河干流具有代表性的平川、板桥、鸭暖和蓼泉灌区,对地下水均衡模型中的补给项及排泄项的主要变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灌区均衡期内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的均衡期始末地下水储存量变化与模型计算的均衡差基本相近,其相对误差为-17.6%,说明均衡模型对于估算内陆绿洲灌区地下水资源均衡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松嫩平原西部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并对供需平衡进行评价。采用补给渗入法计算大气降水补给;用断面法计算侧向迳流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采用均衡法计算;基岩裂隙水采用经验系数法及统计法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合理开发利用及统一管理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鹏  许海丽  潘云  孙颖  王新娟 《水文》2017,37(2):31-35
大气降水入渗是北京市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为丰富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方法,以基于遥感数据的水量均衡法对比传统的地下水位动态法评价求取降水入渗量。水位动态法计算北京市平原区2011年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为17.39×10~8m~3,遥感水量均衡法计算北京市平原区补给量为13.13×10~8m~3,同面积区两种计算结果相关性R~2=0.9631。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河渠渗漏补给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文平 《地下水》2007,29(5):131-132,137
推算河渠渗漏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上下游布设测流断面,施测河渠输水量的沿程渗漏损失量.通过对河渠渗漏影响参数的分析,借助复兴河试验流域,通过对影响河渠渗漏诸多水文地质参数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归纳出由流域平均地下水埋深与河渠渗漏补给系数建立相关,探讨推算河渠渗漏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贺伟程  王焕榜 《水文》1989,(5):16-20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方法,对于提高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大量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均衡场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岩性区的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分区年降水量与入渗补给量的相关曲线的绘制方法,从而解决了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问题。最后,还对相关线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水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的抬升和回落受农业灌溉的影响显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地下水均衡处于负均衡状态,补排差为-2.81×108m3。模拟期内观测水头与计算水头两者相关系数各月均在0.81以上,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三连圩泾流实验区地下水计算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3)
均衡法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常规方法,解析法作为一种基于地下水动力学的评价方法也时常被采用。用两种方法对利辛县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中,分析得出,均衡法原理明确,对各收支项数据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在各收支项数据充足准确的条件下便于计算,但由于有些收支项数据采集难度大,准确度不高,造成评价结果误差较大;解析法理论严密,对水文地质条件要求苛刻,当各条件均能较好的满足公式假定条件时计算结果精确度高,但当各条件不能很好满足假定条件时,评价结果也误差较大。因此,尝试在进行均衡计算的同时进行解析计算,将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优势互补,可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普遍采用水均衡法,该法涉及到数种计算参数,主要有:包气带及变幅带的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等。上述计算参数确定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成果的可靠性。参数的确定,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取决于具体工作条件。在已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地区,且有长期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宜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法,并辅以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