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形成机理及找矿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天柱 《铀矿地质》2002,18(1):46-51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简称为红盆)的附近。本概述了红盆边缘及盆下基底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该类铀矿的形成与红盆形成的直接的成因联系,用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和勘查技术重新认识及评价这类铀矿床,可望会拓宽找矿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扬子陆块区东南缘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重要矿集区,其中沉积一外生改造型和沉积一热液叠加改造型铀矿床均分布在断陷红盆边缘或附近。通过红盆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红盆边缘断裂的沟通效应和控矿机制,旨在强调红盆在找矿实践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床的空间定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凤民 《铀矿地质》2005,21(3):161-168
产于中新生代盆地中的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床是一种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矿化类型, 是我国当前寻找的重点。通过10 多年的找矿实践, 大家一致认为中亚的成矿模式和找矿评价准则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中国是一个强烈遭受新构造运动的地区, 中新生代盆地受到程度不同的各种改造。根据盆地和造山带的空间关系可划分为: 造山带的盆地、近造山带盆地和远离造山带弱构造活化的盆地。在每个类型中, 按盆缘的结构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出相应的亚类。笔者探讨了每类盆地对形成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化的有利度, 同时还探讨了成矿的古气候条件, 指出天然地下水补给区小的内陆盆地、干旱的气候期并不完全是成矿的有利因素, 甚至可能是不利因素。相反, 处于潮湿气候区的盆地有利于成矿。为了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找矿效率, 应当尽快建立适合于中国地质情况的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成矿模式和找矿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5.
利用铀油关系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多数赋存于产油气盆地,并与油气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分类、与油气藏的关系及与气藏异同点的分析对比,总结了几种典型油气藏上方的放射性异常模式。以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的客观相伴关系为例,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利用铀油相伴关系,在油气勘探中注意寻找铀矿(化)床,在铀矿(化)床周围的有利构造部位加强油气勘探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深部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部成矿有利的沉积建造、构造与流体改造、还原条件等,指明了盆地的深部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作为战略储备,当前盆地深部寻找砂岩型铀矿要优先重视2个方向:(1)在盆地边缘斜坡区,重点以发育红-黑岩系结构的含铀地层为目标,寻找与浅部成矿条件相似的深部矿床;(2)在盆地中心区,以含铀的红色岩系为重点,优先寻找延伸至盆地深部的正向构造区和砂体发育区。这些认识在松辽盆地的铀矿调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洼区层控铀矿床地质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矿床地质》1982,1(1):83-89
我国地洼区分布广泛,其中层控铀矿床常见,它的形成是地壳大地构造单元受到多阶段构造演化及共伴随的多阶段成矿演化所致。本文所指层控铀矿床,是属一定地层、岩性和层间构造控制的矿床,因而是广义性的,它包括层状矿床和受层位控制的非层状矿床。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沉积和成岩型层状铀矿床,故实际上又仅限于论述狭义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9.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万良 《矿产与地质》2007,21(2):118-121
华南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它们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的拉张构造背景,红盆受后生断裂构造(新构造)控制,是构造残留盆地。产于红盆附近的矿床(田)曾被红层覆盖,红层附近和红层深部是有利于矿化保存的区域,是找矿方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红盆发育,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热液型铀矿床关系密切,尤其是花岗岩体外带上覆盆地型铀矿床。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断陷红盆中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