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各种预报方法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全国水化基本台网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台站水化观测质量的全面检查、验收,提高了观测点的地震监测能力,为当前开展的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预报地震已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一批较好的震例。在水  相似文献   

2.
从天文观测提取地震前兆信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的残差值在仪器周围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的现象已被初步证实.本文进一步讨论时纬残差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并认为布设观测网点获得多架仪器的资料,将可为地震三要素,尤其对震中位置的判定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多架仪器的资料对垂线变化和垂线偏差研究也将是有价值的.建议在地震高发地区组建观测网,并研制主要用于地学研究的小型、高精度天文时纬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3.
地面应变场变化图像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来的地震预报,应该像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有预报不准的时候,但是有明确、可靠的观测依据,其中之一就是地面应变场变化图像。提供观测应变场变化图像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等值线图,而是要遵守可比、一致和有限3个原则。能够给出这样的图像,就是跨越性的、巨大的成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规划“十一五”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应该循序渐进地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建立相对稀疏的、均匀的观测网,同时建立一些不同间距的试验性观测点;第二步再根据设防地震要求、构造影响以及试验性观测点的实践补充观测点。  相似文献   

4.
以《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质量与预报效能评估方案》为依据,对广西地区地下流体监测网从观测点布局的合理性、观测点条件、观测点环境状况、信息反映能力、观测点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质量、观测技术系统质量、预报与应用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升监测质量,更好推进观测资料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十三、地下水化学组分映震模式的研究自1965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以观测地下水中的氡含量为主,兼有少数其它化学组分构成水化观测网,积累了近30年的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对氡的测试方法、观测仪器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归纳出八种前兆机理模式,对促进地震预报研究起...  相似文献   

6.
川—51温泉(理塘毛垭温泉)是全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观测点之一。十多年来在该点上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对较大范围的地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为揭示该点水温能对应地震的原因,更好地开展地下的综合观测。利用这十多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地热动态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震水化观测资料汇编(1969—1982)》1984年4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16开本,804页。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方法预报地震的探索工作,并在多次强震和中强震前后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变化,积累了大量资料。该书收集了全国重点台站从始测到1982年底的全部水化观测数据,内容包括多数观测点的水中溶解氡、水温、流量、以及一些综合观测点的井压、水中溶解气体总量、氦气、氮  相似文献   

8.
用四川地区不化学建台以来11个水氡点的水氡观测资料和5个水化观测点19个水化测项的观测资料,绘制了水化日测值,五日均值和月均值图。以月均值曲线图为基础,用形态法分析提取水化中短期趋势异常。以2个以上水化台项出现形态异常,作为预报未来1年内异常点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千米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水化前兆指标。以多水点水氡日测值资料为基础,用层次跟踪方法提取水化异常,提出多点水氡  相似文献   

9.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地区分布的33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演化的异常特征,且在唐山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水氡异常在唐山地区形成集中,异常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质调查所在近畿及其周边地区设立了一个为地震预测研究服务的地下水观测网,它主要由沿活断层分布的21个观测点组成,分布区域为北纬34°~35.5°,东经134.5°~136.7°。这些观测井是由日本地质调查所在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阪神地震)后重新设立的,所有观测井从1998年开始连续观测。2001年3月24日的芸予地震(M6.7)就发生在该观测网以西近海,震源深度51 km,震中离最近的观测井约170 km,最远的约380 km。尽管许多观测井都观测到了地下水位和地壳应变的同震或震后的变化,但都没有明显的震前变化。分析观测结果显示,这些同震和/或震后的变化,可通过由断层模型估计的同震体应变变化得到很好的解释。通常同震和/或震后的地下水位改变由两个因素引起,一个是同震应变变化,另一个是强地面运动,强地面运动使含水层产生裂纹,有时还会发生液化。当发生的地震相对较深并远离观测网时,那么在观测网范围内的地面运动将会很小。因此推断,由应变引起的同震和/或震后地下水位变化比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大。  相似文献   

11.
阎贤臣  张增 《地震》1989,(3):7-12
红寺湖泉是民乐盆地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一个水化观测点,观测结果表明:水氡、溶解气中He、H_2含量变化都同地震活动相对应,地震前有明显异常变化。该泉点映震能力是与它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区域构造背景、地壳深部构造条件及泉点的地球化学环境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水化灵敏点(穴位)判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用密集钻孔应变台网监测强震前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地震学报》2014,36(4):738-749
提出了地震前兆研究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个案. 地震前兆研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对个案的观测严重不足.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仍然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应该不失时机地在那里建立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网.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是我国发明的、 已经可以与地震仪和GPS相提并论的观测仪器. 对地震前兆研究而言,钻孔应变观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本文认为: 钻孔应变观测点应该建在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 应该在钻孔选点和仪器安装两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观测点建设的成功;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最重要的是数据自洽; 钻孔应变观测不必追求很深; 观测点建设不必进行绝对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13.
赵仕万 《华南地震》1989,9(2):34-38
近十年来,日本地震观测网有较大的改善,通过遥测汇集地震记录已相当普及。气象厅的包含东海近海和房总近海的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全国观测网;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包含东京周围三个深井的南关东、东海的高灵敏度观测网;连结九所国立大学几乎覆盖全国的微震观测网,都各自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整备着。在国立大学的观测网中,从各自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输入到各地地区中心,相邻的其他大学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遥测记录,进行自动处理(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自动测定震源),处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东大地震研究所的数据库,可以从各地区中心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地震、火山喷发、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探明这些灾害发生机制、开展防灾和恢复对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的任务.大地君和莱助教参观了新堂教授工作的这个研究所. 1 令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 莱助教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水化观测技术、测试仪器、观测点的环境条件及干扰因素、预报地震效能、水化异常机理等方面作较深入系统的清理研究,总结了16年来我国水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教训。 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水气体—化学组分出现明显变化,地壳运动和地壳应力应变引起的深层及浅层的地球化学信息,有可能通过地下水迅速传到地表。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信息的提取,扩大了用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探索地震信息的领域。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是由于水化组分变化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特别是现有观测系统方面存在的弱点和局限性,当前的观测预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文中对存在问题及今后攻关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小波变换原理入手,选取正交小波(Daubechies小波)对前郭井近10年水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可以很好的抑制数据的干扰,将原始信息中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分辨出来。运用小波变换对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后,映震效果明显优于原始资料,一些趋势变化和短临变化更直观,异常信息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利用前兆数据进行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7.
在由大学进行的全国性微震观测网建设中,只有九州地区是个观测网的“空区”,近几年来才得以日趋完备。在此,就九州大学观测网的建设情况和今后的计划等做一简单介绍。九州大学的微震观测网是由该大学理学部的附属设施——岛原地震火山观测站建立并维护的,现在共有固定观测点12个。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水化数字观测仪器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阳地震台水化观测实践为基础,对使用水化数字仪器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层应变仪观测网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在唐山地震前有异常,异常后便发生了主震;异常时间等值线从震中向外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为每天0.1—6.6公里,从震中区向外围加快,以沿着通过唐山主震震中区的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的传播速度为最快;最高等值线圈闭震中或在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20.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华北地区36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迁移的特征,异常先在外围地区出现,短临阶段才地震中区附近形成较强的异常区,异常形态有由复杂向简单演化的特征。震后水氡动态演化图像呈现离散态势,并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