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3个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代谢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分为3种规格,分别是小规格鱼(SF,初始体重:(12.80±0.08)g)、中规格鱼(MF,初始体重:(137.90±0.81)g)和大规格鱼(LF,初始体重:(194.10±2.37)g)。饲料中的7个蛋白质梯度设置为30.4%,34.2%,38.5%,42.2%,46.0%,50.3%和54.3%。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SF的蛋白质含量和氮保留率显著升高(P0.05),而MF和LF的全鱼蛋白质含量(BP)和氮保留率(NR)未见显著变化(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氮保留率MF显著低于SF和LF(P0.05)。3个生长阶段,大黄鱼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中的血氨、尿素氮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血氨含量MF显著高于SF和LF(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氨基酸代谢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增强,大黄鱼的氮保留能力MF阶段低于SF和LF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51)Cr_2O_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比干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 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 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供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5℃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同体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8周实验以确定不同体重的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按初始体重将实验鱼分为L[(8·7±0·0)g]、M[(5·3±0·1)g]和S[(3·2±0·0)g]三个规格,每个规格的鱼或在第1—2周停食,在第3—8周按饱食投喂(停食鱼)或始终按饱食投喂(对照鱼)。结果表明,第2周结束时,停食鱼体重、全鱼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规格的对照鱼,而全鱼灰分和水分含量高于后者。第3—8周内停食鱼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同规格对照鱼,但饲料效率与后者无明显差异。第8周结束时,停食的M鱼体重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停食的L和S鱼体重仍明显小于同规格对照鱼,表明恢复投喂后停食的M鱼实现完全补偿,而L和S鱼为部分补偿。实验结束时停食的M鱼全鱼组成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明显差异,但鱼躯干蛋白质含量和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内脏团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于后者;停食的L鱼躯干鱼体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绝食的S鱼内脏团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含量以及鱼躯干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别分离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可溶性全蛋白,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了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蛋白质的表达图谱。实验采用细胞超声破碎—丙酮沉淀及除盐—50mmol/LTris-HCl (pH 6.8)复溶的方法分别提取光棘球海胆雄性、雌性性腺的可溶性全蛋白,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分别在pH5-8和pH4-6范围内对性腺组织可溶性全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发现pH5-8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为321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蛋白质斑点402个。在pH4-6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39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197个蛋白质斑点。图像分析软件比对结果显示,在pH4-6范围内,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匹配的蛋白质斑点为31个,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08个。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的性腺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利用质谱鉴定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鉴定,可为未来寻找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间决定性腺品质性状的特异性蛋白;建立不同性别海胆性腺蛋白质组表达谱与性腺品质性状的对应关系;提高和改良海胆性腺品质性状等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     
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从原核细胞到各种真核生物细胞,都是蛋白质的具体体现。 蛋白质是活的有机体的主要成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看作是生命本身的一个属性。其主要功能是可以作为酶、抗体、结构成份、运输工具和代谢的调节者。作为酶的蛋白质,具有控制着有机分子的合  相似文献   

6.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鱼粉,豆粉等作为饲料蛋白源,加入等量的混合油(鱼油:豆油=1:1),制成不同蛋白质梯度的试验饲料,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显著地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F>F0.01=11.4),饲料中蛋白质为44.12%,能量蛋白比为33.0kJ/g时南美白对虾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体重生长比速最高,通过计算机拟合曲线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2.37%-44.12%,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南美白对虾虾体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64d为限,设A1(34%),A2(38%),A3(42%)三个蛋白梯度水平和B1(5%),B2(8%),B3(11%)三个脂肪梯度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及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平均体重(0.69±0.23)g]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对32d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P0.05)。B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显著低于B1和B2组(P0.05)。全虾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地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全虾的干物质、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以及肌肉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胰脏中脂肪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蛋白水平对肝胰脏中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本文认为日本沼虾饲料脂肪水平应以5%—8%较为合适,蛋白质水平应在38%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冯健  彭淇  吴彬  陈斌  梁品恒 《海洋与湖沼》2013,44(4):953-960
采用混合试验中的Cornell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初始重为(2.0±0.0)g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日粮中常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求量。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梯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51%、3%—18%和24%—33%, 试验周期为40d。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日粮中3种常量营养素含量对南方鲇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蛋白质水平≤45%时, 其特定生长率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上升而增加。当日粮脂肪水平≤9%时, 其特定生长率随着日粮脂肪水平上升而增加; 但当日粮中脂肪含量≥12%时, 鱼体和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上升, 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33%碳水化合物日粮组鱼特定生长率较24%、27%和30%组鱼显著降低, 同时鱼体和肝脏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表明, 南方鲇幼鱼日粮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3种常量营养素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45%、9%和≤30%。日粮总能约为19.0kJ/g。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oC),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oC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_(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_(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oC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海藻酸钠絮凝剂法、双缩脲法、重铬酸钾回流氧化等方法,研究了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液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以期为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为1.11mg/ml,鱼糜漂洗液蛋白浓度16.54mg/ml,pH4.6,温度4℃,处理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回收率达86.68%,COD去除率达58.67%。实验表明海藻酸钠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去除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法试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lis)配饵中蛋白质、糖、纤维素、脂肪的适宜含量及其日需量。体重为2.87—3.44g的幼虾,其配合饵料中各营养素的适宜含量为:粗蛋白44%、粗脂肪4%、糖26%、粗纤维4.5%。粗脂肪含量对蛋白质的利用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每kg对虾日需蛋白质25.9强、糖15.34g、粗纤维2.66g、粗脂肪2.36g。日投饵率为虾体重的5.9%,配饵总能为13.23×10~6J/Kg,c/p为71.8。  相似文献   

12.
海胆等海洋真核生物,在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时候,均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是一个至今未搞清楚的问题。在蛋白生物合成中,需要多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 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 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 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 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 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雌雄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只 是雄虾的甘氨酸含量偏低,精氨酸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5.
黄琳  张莉  武丹露 《海洋科学》2017,41(6):41-47
以三疣梭子蟹肌肉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组成、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SDS-PAGE分析作为指标,研究了三疣梭子蟹在不同冻藏温度下肌肉蛋白质生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是典型的高蛋白食品;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水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盐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碱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二硫键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20℃和–4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组成肌原纤维蛋白的各种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降解,且–20℃比–40℃组降解更明显。因此,–40℃冻藏对梭子蟹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何海琪 《海洋科学》1988,12(3):72-72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虾的生长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在体内的累积过程,因而,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对虾正常健康地生长。对虾饵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对虾营养生理和人工配合饵料研究的重点,这主要是蛋白质不仅是饵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与配合饵料的制造价格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感染因子与水产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蛋白质感染因子的概念、蛋白质感染因子复制机理假说及其证明、蛋白质感染因子多样性等内容,并讨论了水产养殖动物中存在蛋白质感染因子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蛋白质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褐牙鲆幼鱼 (体重 0 .71~ 4 .16 g;体长 4 .4 5~ 8.14cm)在 2 4℃下保持 5个摄食水平 (0~最大 )。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湿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86 4 ,0 .8311,0 .80 16和 0 .8577(n=33,p<0 .0 5)。随摄食水平增加 ,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升高 ,平均总转化效率分别为 33.77%、33.89%和 33.0 3%。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或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然后MS-BLAST数据库搜寻。低温选择组大黄鱼肝脏MHC和CF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2-CysPrx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说明低温选育组大黄鱼机体抗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强,预示低温选择后留下的大黄鱼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