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大致根据离河口的远近将此海域分为3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盐线.并指出,以溶解无机氮磷比的判断标准,在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会高估磷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环境调查,通过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叶绿素、营养盐、温度、盐度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受冲淡水流量、流向和水体垂直分层的影响,冲淡水影响的范围和磷限制的范围相对于1998年11月均有所扩展.现场对26号站的加富实验直接证实了磷的限制作用;室内对26,41号站位的营养加富实验也均证实了磷限制的结论.根据浮游植物的需求和营养盐的补充情况,将该海区划分为:近河口区、冲淡区、台湾暖流影响区和黄海沿岸流影响区.本次调查处在春季水华的结束阶段,因而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数比1998年11月偏低.  相似文献   

3.
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转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值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大致根据离河口的这将此海域分为3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等盐线。并指出,以深解无机氮磷化的判断标准,在悬浮浓度较高的区域会高估磷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7月27日至8月11日,2002年1月8~19日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近长江口透明度低于1 m的海域,冬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到光的限制.调查海域范围内夏季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海区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和长江口以北两个区域,盐度范围在28~31.冬季高浮游植物量海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按照受限情况划分为4个区域:Ⅰ.近河口光限制区;Ⅱ.磷潜在的限制区;Ⅲ.氮、磷潜在限制过渡区;Ⅳ.氮潜在限制区.冬季划分为3个区域:Ⅰ.近河口浮游植物光限制区;Ⅱ.磷潜在限制区;Ⅲ.非营养潜在限制区.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50个大面观测站进行了磷酸盐和初级生产力逐月调查。通过分析磷酸盐的水平分布特征,发现长江口海域的磷酸盐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几乎不受长江流量变化的影响,因此认为,长江输送磷酸盐浓度不能由丰水期与枯水期决定;磷酸盐浓度与初级生产力的断面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分析表明,磷酸盐浓度并不一定离岸越远越低,也没有周期性的季节变化;初级生产力的值几乎不受磷酸盐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和法则,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磷并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仅靠氮磷比值来得到磷限制或氮限制的结论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6.
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岸海域受人类影响较深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 ,浮游植物爆发而形成赤潮的频率和范围都在加大。深入地了解浮游植物与周围环境尤其是营养盐的相互关系 ,对探讨赤潮发生机制 ,促进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1对营养限制的理解对营养限制概念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最早的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中指出的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 ,这种物质就是限制因子。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1年认为 ,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大量 ,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受限…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磷酸盐限制   总被引:66,自引:14,他引:66  
通过生物培养试验发现,长江口海区春夏季的三角褐指藻、双突角毛藻、钙质角毛藻和异胶藻等浮游植物,在N:P=8-30的海水培养液中其生长同时受到N和P的限制;大于此比值范围,浮游植物生长受P限制;小于此比值范围受N限制长江口海区水体N:P一般高出Redfield比值1倍以上,利用高N:P比值的长江口水样进行生物试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长明显受P限制所试验浮游植物都显出对P优先吸收,而其水体最佳适宜生物生长的N:P为18.  相似文献   

8.
2006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冉  孙军  白洁 《海洋科学》2010,34(4):32-39
根据2006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30′E)39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13~59.69个/mL之间,平均为4.39个/mL,主要优势物种为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和骨条藻Skeletonema spp.,调查区两个细胞丰度密集区分别出现在靠近口门以及外海水域。浮游植物细胞在20m层出现最大值。调查区两个典型断面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分别由骨条藻和圆海链藻所刻画。固氮蓝藻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主要出现在调查区东部水域表层。根据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丰度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存在调查区东部与近岸2个浮游植物分区。  相似文献   

9.
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探讨了目前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认为仅靠氮和磷比值来得到磷限制或氮限制的结论是不完善的。根据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和法则,对长江口水域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磷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而且氮、磷的浓度值都高于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通过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的长江口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长江河口到远海水域的有些断面上,磷酸盐浓度并不一定离岸越远越低,且也没有周期性的季节变化。因此,尚须对河口区磷酸盐来源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3年5月、11月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营养盐浓度及其结构的分布变化,并探讨了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限制情况。长江口营养盐分布存在季节差异:口门外NO3-N、NO2-N浓度均为春季高秋季低,PO34-P、3SiO2-Si、NH4-N浓度则秋季高春季低,口门内除NO2-N外,NO3-N、PO34-P、SiO23-Si、NH4-N浓度均为秋季高于春季。NO3-N、PO34-P、SiO23-Si浓度从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NO2-N、NH4-N浓度分布规律不明显。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占DIN的比例为春季95%、秋季83%。春季、秋季DIN/P均高于16,表现出长江口过量的DIN输入,春季Si/DIN基本小于1,秋季Si/DIN大于1。春季由于硅藻的局部生长使DIN/P异常升高、Si/DIN异常降低,秋季西北部海区受苏北沿岸流影响,呈低DIN/P值和高Si/DIN值分布。受含过量DIN、SiO23-Si的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春、秋季均表现为PO34-P潜在相对限制。春季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吸收,局部出现PO34-P、SiO23-Si的绝对限制。当同时考虑绝对限制和潜在相对限制时,春季15.38%的站位受PO34-P限制,限制情况较上世纪90年代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4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7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Utermhl方法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包括浮游植物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调查区浮游植物组成以硅藻和甲藻为主,其丰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7.97%和28.94%.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等温带近岸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27×103~133.38×103 个/L,平均为4.97×103 个/L,高值出现在调查区的南部和东南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各测站变化较大.分析表明,优势种中肋骨条藻的分布与硝酸盐和硅酸盐呈正相关,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是海洋研究中用于反映浮游植物磷限制状态的重要指标。在长江口等“氮过剩”海域,磷是控制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子,然而,磷限制的范围常常难以界定,当前对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磷限制效应所知甚少。该文根据2020年夏季长江口航次资料,给出了海洋表层各粒级浮游植物(Net:≥20 μm;Nano:2~20 μm;Pico:0.8~2 μm)APA、浮游细菌APA(0.2~0.8 μm)和溶解态APA(<0.2 μ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APA与环境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粒级浮游植物APA均与无机磷酸盐浓度(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 DIP)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DIP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APA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平面分布上,各粒级浮游植物APA在近口门的光限制区均较低,且呈现自口门向外逐渐升高的趋势,与DIP的分布特征相反。Net和Nano级APA[平均值分别为 (40.28±32.35) nmol/(L·h)和(52.38±34.78) nmol/(L·h)]显著高于Pico级APA[平均值为(28.43±20.23) nmol/(L·h)],这表明大粒级浮游植物可能更易受DIP下降的影响。该研究中,诱导浮游植物APA快速升高的DIP浓度为0.159 μmol/L,与近岸区磷限制经验阈值相接近。该研究揭示了夏季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长江口磷分布的响应特征,有助于理解长江口初级生产过程的环境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及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一带水系交汇复杂,海水理化环境多变,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量产生很大波动。预计在三峽水利枢工程建成调节入海径流量后,河口生态环境必将出现新的格局,对河口生态系、生物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将产生很大影响。故在工程兴建前必须从多方面进行预测和研究,以便对工程作出科学评价。以往虽在河口附近进行过多次调查,但迄今仍缺长江口门水域及河道内的资料,难以全面说明径流对河口环境的影响。为此,在1985-1986年逐月进行了长江口区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本文旨在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工程建成后,对作为生态系基础环节的浮游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河口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通过对现场海水过滤,将滤膜置入f/2培养基培养2周后,由于浮游植物种间的竞争,发现最终培养后的浮游藻类呈现比较单一的优势种,皆为对低光照有广泛耐受力的硅藻和绿藻,反映出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简单,优势种非常突出,水域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相似文献   

15.
浮游植物营养代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2006 年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冉  孙军  宋书群 《海洋通报》2013,32(4):421-428
根据2006 年5 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毅30忆N-32毅30忆N,121毅E-123毅30忆E)39 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应 用Uterm觟hl方法初步分析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并针对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与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调 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76耀6123.78 cells/mL 之间, 平均为397.94 cells/mL,主要优势物种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骨条藻(Skeletonema spp.) 和米氏凯伦藻 (Karenia mikimotoi),细胞丰度明显高于2006 年同航次网样分析结果,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水采样品中为优势物种,网 样中则较少检出,水采结果甲藻丰度比例远高于硅藻,与网采结果相反。甲藻物种数和丰度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群集结构 与其他季节有明显差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5 m层出现最大值。两个典型断面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受到具齿原甲藻、骨条 藻和米氏凯伦藻共同影响。南部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多样性程度和物种均一性高于浮游植物密集区。应用典范性对应分析表明 春季环境因子中盐度、溶解氧与甲藻相关性较大,硅藻与pH 值和营养盐浓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丹  孙军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2008,39(6):619-627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12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o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江河口浮游植物采样研究,应用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丰度以及生物学综合评价法对长江河口水体营养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生物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9年枯水期,口门内的SX01~SX04样站表、底层水体为中营养水平,口门外近岸及近外海水域一般为贫营养水体.1999年丰水期,表、底层水质状况与枯水期不同,口门内的SX01~SX04样站水体为贫营养型,近口门、近外海水域为中营养型,近岸中部、东部表层一般达到富营养型水体,近岸底层东北部为富营养型,其余近岸水域为中营养型水体.2000年枯水期水质情况为:口门内表、底层水体为贫营养水体,近岸水域表层为中营养水体,底层为贫营养水体,近外海水域表、底层一般也为贫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利用 2 0 0 1— 2 0 0 2年 4个季度月航次调查资料 ,研究了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 ,共鉴定浮游植物 1 5 4种 (含变种和变型 ) ,其中属硅藻类的有 1 1 3种 ,甲藻类 36种 ,近岸低盐性的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是最重要的优势种。夏季浮游植物密集区位于长江口海域的北部及靠近浙江近海的上升流区 ,春季和秋季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的南部。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夏季 (平均为 9 2 7× 1 0 6 个 /m3) ;冬季 (枯水期 )数量最少(平均为 2 91× 1 0 5 个 /m3) ,且分布相对较均匀 ,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季节变化同长江径流量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大量营养盐被长江径流携带入海 ,造成河口区严重富营养化 ,这为赤潮生物大量孳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长江口海域已成为我国沿海赤潮多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9年6、8月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的网采样品中检出浮游植物9门395种(含223种硅藻与125种甲藻)。浮游植物丰度8月(3 077.15×104 cells/m3)显著高于6月(107.80×104 cells/m3)。随长江冲淡水势力增强,位于长江口的丰度高值区8月较6月更偏外侧。种类丰富度8月高于6月,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略低于6月。6月尖刺伪菱形藻和三角角藻占绝对优势,8月优势种主要有尖刺伪菱形藻、笔尖形根管藻和铁氏束毛藻。骨条藻虽非优势种,但在长江冲淡水区丰度较高。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分别影响6、8月群落分布的首要因子。根据水动力和化学参数,该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环流变化和水团消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