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立明 《地球》2013,(3):33-36
正陨石,在古代人们就明白其是从天上落下来的物体。我国史料中有700多次陨星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33年。同时我国还是最早利用陨铁制造武器和农具的国家。战国时代的史籍《竹书记年》记载:"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年,夏代),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这是世界上有关石陨石雨的第一次记载。《中国通史》记载,秦始皇三十六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境内曾不止一次发生过极强烈的地震。只要举出这些有灾害性的地震,如高加索1899年的阿哈尔卡拉基地震和1902年的舍马兴地震,土库曼1895年的克拉斯诺沃德斯克地震和1948年的阿什哈巴德地震,中亚细亚1887年和1911年的凡尔宁地震,以及1862年的贝加尔地震,就足以说明了。这些地震在广大的地区上引起了居民点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伤亡。  相似文献   

3.
2004年,新疆地区开展了安居工程。自开始实施以来主要分为2004~2010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和2010年至今的安居富民工程两个阶段。至今,已经整整10年。在这10年里,安居工程在抗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于田地区近10年地震活动背景,重点对比2008年和2014年2次于田MS7.3地震中安居工程破坏的相关参数,最终通过参数对比认为安居富民工程的建设不但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程度,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救灾的安置成本和政府抢险救灾的投入相对减少。同时,由于安居房在地震中表现出好的抗震性能的客观鲜明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至井水位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2002~2004年周至井水位的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初步分析了其与地震的关系,认为在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2003年和2004年甘肃岷县5.2、5.0级地震前,该井水位的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震学报》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公开出版的地震专业学术刊物。本文简要回顾了《西北地震学报》从1979年创刊到2012年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办刊经历和在我国地球科学类学术期刊中的地位,阐述了其在地震科学研究和中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统计给出了《西北地震学报》1998年至2012年主要学术期刊评价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第四个国际极地年对极地的探测和研究计划在各国相继正式启动。2007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宣布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国际极地年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全球科学家曾分别于1882,1932和1957年联合组织过三次国际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是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地震减灾的主要协调计划。美国国会以有计划的重新授权形式不定期开展调整。分别在1990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以重新授权的方式对NEHRP工作重点和监督管理做了调整,实际上2004年重新授权法案到2009年已经到期,虽然美国国会每年会继续提供资金,但再次授权一直拖到2018年。在2018年的调整中,NEHRP做出重大方向性调整,以突出地震预警和地震韧性建设。2023年5月,NEHRP在其网站发布《NEHRP 2022—2029财年战略规划》,落实2018年再授权法案的调整要求,梳理整合既有目标及任务,制定了4个集成目标、18项支持任务,确定了8个重点投入领域。最新的法案调整和战略规划对美国下一阶段地震减灾工作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相关工作也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板块地震迁移链与汶川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6年开始沿印度洋—亚洲和太平洋板块边界的地震迁移触发了2008年5月12日M8.0中国汶川地震。迁移链为东西两条,彼此相向迁移,在缅甸弧附近的中国大陆汇合,并触发地震。迁移持续约50年。与此相类似的迁移发生在1902—1957年,迁移触发了1950年西藏东部M8.5地震和1957年蒙古M8.3地震。预计1956—2008地震迁移可能尚未结束,可能会继续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9.
强佑一 《地球》2011,(12):73-73
2011年,《地球》杂志重装上阵,在2010年下半年试验和尝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十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改版。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10,(12):48-48
2010年,《国际地震动态》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一年里,编辑工作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付出对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全体成员对一年来为本刊辛勤审稿的专家(以姓氏笔划为序)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地磁场的长期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红山、后土桥等台近30年的的地磁绝对观测资料,对F、H、Z各分量进行了分析,对Z分量的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1999年和2000年F总场和Z分量长期变相继出现了转折,结束了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局部地区近两年有所回升。而H分量趋势没有变化,依照原来的趋势在下降;Z分量年速率的减缓变化往往与华北地区较强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唐山大地震的重复间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976年唐山地震形成的地面裂缝带上三个地段(市十中、市畜产公司牛马库和礼尚庄东)开挖了三个探槽,揭示出保存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两次古地震遗迹。在唐山外围的地震地质调查中,也相应地发现了一次古地震形迹。文中通过对地裂缝和液化规模的类比分析,推测其烈度与1976年7.8级地震相近。古地震发生年代,经年~(14)C年代测定和沉积速率估算,分别发生于距今7665±105年和14865年。大震重复间隔近似值为7500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二维滤波法,对北祁连地区1989年、1990年及1991年三期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反映重力场局部变化的高频部分在1989年至1990年间的变化和1990年至1991年间的变化与1991年1月祁连5.1级地震及1991年10月皇城5.2级地震相对应。本文还对该地区重力场和垂直形变的变化关系、重力场变化的动力学特征等,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对今本《竹书纪年》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这条记载的各种见解和涉及的今本《竹书纪年》的争鸣等;分析了这条史料的关键字"陟"、"震"在古文中的字义和在《竹书纪年》中的特定含义,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等,认为对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的确切解读是:夏帝发于在位的第七年(约公元前1652年)崩亡;这一年泰山发生地震或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发生的时间比此前推算的公元前1831年推后了179年,但无法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进了震级——频度关系的b值谱的概念,给出了计算b值谱的矩方法,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以半年为单位的不同时段M_L≥3.0地震的b值谱线。所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发生6级左右以上大震前半年至一年半之内,b值谱的形态要出现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因而可在地震预报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分析方法和极大熵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相似文献   

17.
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749年以来每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以及第1~22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 分析结果表明,在第5和第6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分别为64.67年和69.31年;在第13~15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分别为98.02年,105.06年和105.06年. 在第1~22太阳活动周中,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是128个月,约10.67年,其他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介于9.29~11.43年之间. 本文最后给出了128个月周期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2日,6名意大利科学家和1名政府官员因为2009年的拉奎拉地震事件被裁定犯有过失杀人罪并被判入狱,这一判决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界。在秋季会议(指2012年12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AGU秋季会议,译者注)日程中新增加了一个特别会议,由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John Bates和布里斯托尔大学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地震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西藏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号召,在2017年7月21日在拉萨召开了地震系统援藏工作会议,对地震系统援藏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至此,援藏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有余。2018~2020年三年来三批援藏干部已经陆续进藏开展工作,地震系统干部队伍得到建设全面加强,西藏自治区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提高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要求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就2018年以来地震系统援藏干部对西藏防震减灾事业造成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剖析,并对下一步援藏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冯锐 《中国地震》2018,34(2):172-206
随着西方科学在清朝末年的传入,中国近代地震学逐渐发展起来,可大体划分为与历史背景相关的3个阶段。1918年之前为第1阶段,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以中外传教士为主体的零散性地震研究;第2阶段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中国科学社和专业学会出现,围绕海原地震开展了地震地质研究,取得了地震的救灾经验和深刻教训;国民政府期间为第3阶段,中央研究院和专业研究所建立,地震学进入以科研体制为依托的幼年发展阶段。其间,人员伤亡万人以上的大地震有3次,分别为1920年海原地震、1927年古浪地震和1933年叠溪地震。科学前辈们的艰苦奋斗为抗战胜利和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