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丽江苦橄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导了云南丽江地区大具和仕满剖面12个苦橄岩和6个玄武岩的Re,Os含量和Os同位素组成。苦橄岩和玄武岩具有明显不同的Re-Os体系的特征。苦橄岩具有高的Os元素丰度[(1.5~3)×10-9]和低的Re元素丰度(<0.05×10-9);共生的玄武岩具有低的Os元素丰度(<0.5×10-9)和相对高的Re元素丰度(<0.8×10-9);苦橄岩具有低放射成因的 187Os/188Os 比值(0.123 3~0.126 6),而玄武岩具有高放射成因的187Os/188Os比值(0.133 8~0.157 7)。苦橄岩的Re-Os同位素特征与越南西北部二叠—三叠纪科马提岩具有低放射成因Os同位素特征相似,而玄武岩的Re-Os同位素特征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LIP)其他地区玄武岩的高放射成因的Os同位素特征相似。苦橄岩的Re-Os同位素特征表明,形成峨眉山LIP的地幔柱可能来自对流上地幔而不是深部的核-幔界面。换言之,峨眉山LIP的形成受控于岩石圈地幔过程而不是地幔柱过程。  相似文献   

2.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在于无法获得实际样品。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被认为是地幔柱减压熔融的产物,携带了核幔边界的物质信息,可作为研究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样品。182Hf-182W同位素体系的特殊化学性质,使W同位素成为研究核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W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并回顾了核幔相互作用的W同位素研究进展。目前已发表的数据表明,全球洋岛玄武岩具有W元素丰度富集(67×10-9~855×10-9)、182W同位素亏损(μ182W=-0.1~-16.1)的特征,由此推断洋岛玄武岩可能来源于核幔平衡源区。Baffin Bay和Ontong Java Plateau溢流玄武岩则具有182W富集(μ182W=23.4)的特征,可能来源于早期地幔源区。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的μ182W差异可能是由地幔柱头尾异质性引起。此外,引起μ182W异常的其他原因可能有:原始地幔...  相似文献   

3.
中亚造山带南缘东天山地区是我国战略资源Ni的重要产区,图拉尔根矿床是该地区众多铜镍矿床中以岩体高矿化比例为特色的矿床。图拉尔根杂岩体由晚石炭世基性岩体(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早二叠世超基性岩体(二辉橄榄岩、角闪橄榄岩)组成,矿体呈透镜状、“悬浮”状产出于超镁铁岩体的中部和中上部,矿化类型为块状/半块状、海绵陨铁状、稠密/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斑杂状以及少量珠滴状矿化。不同类型矿石∑PGE变化较大(10.8×10-9~208×10-9),除块状矿石样品外,其他类型矿石(S<15%)S与PGE、IPGE与PGE元素之间均显示良好正相关,表明PGE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R因子(100~5000)变化;块状矿石的上述元素间呈现离散现象,亦反映单硫化物固溶体分异的影响。母岩浆中Pt和Pd的显著亏损以及矿石中Cu和Pd的强烈解耦,表明图拉尔根母岩浆经历了深部硫化物的熔离。Pd/Ir比值揭示的高镁玄武质岩浆性质和含水地幔源区可能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表明源区硫化物残留也可能造成PGE的亏损。图拉尔根矿床的187Os/188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石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同时根据Re-Os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约束来探索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微量元素的标准化配分型式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又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岩石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日喀则蛇绿岩产出于远离大陆地壳的SSZ环境,其形成过程未受到陆壳的混染;同时,Re-Os同位素体系受蚀变作用的影响也不明显。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的Re、Os含量低,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较高,主要是源区性质和俯冲作用影响的结果。特提斯洋早期发生的多次俯冲作用造成地幔源区不均一。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上述不均一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镁铁质岩浆上升,经过遭受了早期熔体/岩石作用的纯橄岩通道,发生强烈的Re-Os同位素分馏,使熔体与地幔残余Os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明显的解耦现象,进而形成现今的日喀则蛇绿岩。  相似文献   

5.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内,是一个受构造和地层控制的大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角砾岩型、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3种类型,赋矿围岩主要为寒武系水沟口组的炭泥质板岩、炭硅质板岩、硅质岩及白云岩,次为泥盆系西岔河组的角砾岩。本文对夏家店金矿床中矿石(角砾状炭硅质板岩、碎裂硅化白云岩、碎裂炭泥质板岩和石英脉状矿化的硅质岩)和围岩(硅质岩、硅化白云岩和硅质板岩)的微量元素、铂族元素(PGE)质量分数进行测试,进而探讨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石与其各自的围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富集Sr、Ga、Zr等元素;不同类型的矿石稀土总量均高于各类围岩,但是两者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均表现出负Eu异常(δEu值为0.51~0.63);不同类型的矿石PGE总量(7.71×10-9~38.30×10-9,平均值23.00×10-9)均明显大于各类围岩PGE总量(1.28×10-9~2.44×10-9,平均值1.86×10-9),相比上地壳,不同类型的矿石均明显富集Os、Ir、Pt和Pd,亏损Ru、Rh,而各类围岩均富集Os,亏损Pt、Ru、Rh、Pd,但两者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具有高度相似性,呈Ru亏损的V型,为地壳的(Os)-Pt-Pd型配分模式。以上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石和围岩具有明显的微量、稀土元素和PGE地球化学继承性,暗示夏家店下寒武统有可能是重要的矿源层之一。同时,所有矿石和围岩的Au/Ir值(分别为4 821~299 666)和406~8 050)及Pd/Ir值(分别为16.9~588.0和15.2~47.5)变化范围均较大,两者Au/Ir值远高于炭质球粒陨石和原始地幔值、Pd/Ir值远高于岩浆成因矿石值,且夏家店金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配分曲线与典型热液成因矿床一致。这些特征显示夏家店金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液成因,是构造-热液流体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强亲铁元素(HSE)包括铂族元素(PGE):Os、Ir、Ru、Rh、Pt、Pd)及Re、Au,它们对金属与硫化物相具有强烈的亲和性,这种独特性质使其成为高温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研究中的优秀示踪剂。此外,强亲铁元素内含两种长半衰期(187Re-187Os,t1/2=41.6 Ga;190Pt-186Os,t1/2=469 Ga)和一种短半衰期(107Pd-107Ag,t1/2=6.5 Ma)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体系,可以用作地球与天体演化的时钟。在地幔部分熔融或分离结晶期间,PPGE(Rh、Pd、Pt)与Re、Au倾向于进入熔体相,IPGE(Os、Ir、Ru)则更多保留在残余固相。因此,通过地幔包体、地幔构造岩、镁铁质与超镁铁质火山岩的HSE丰度与Os同位素可约束地幔组成和相应的岩浆过程,以及制约地球早期演化过程。随着分析技术的改进,HSE与Re-Pt-Os同位素在行星增生与分异、核幔相互作用、壳幔分异、洋陆转换、克拉通形成与破坏、岩石圈俯冲再循环以及Ni-Cu-PGE矿床成因等方面均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 葛藤垇钨钼多金属矿床为赣南地区典型的热液石英脉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中,受NW向及近EW向断裂带控制。通过对该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矿体中的6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试分析,获得了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9.0±0.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2±2)Ma(MSWD=1.3),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与赣南区域成矿事件相吻合。Re/Os值(>4)及187Re含量((69.0~625.4)×10-9)指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壳源花岗岩分异演化与岩浆晚期热液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苏皖地区发育的新生代玄武岩中富含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测定了25个橄榄岩全岩的锇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呈亏损特征,187Os/188Os=0.119~0.129.Os同位素比值与主量成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采用187Os/188Os-Al2O3代用等时线方法,由截距得到初始值(187Os/188Os)0=0.109,在对流地幔的187Os/188Os比值演化线上获得模式年龄t=2.5(±0.1)Ga,为晚太古-早元古代。用样品组中最低的锇同位素组成,即187Os/188Os=0.119,计算Re亏损模式年龄,t=1.2Ga,为中元古代。表明苏皖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具有古老的形成年龄,它们是经过显生宙减薄作用后的残余地幔的碎片。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古老形成年龄与上覆地壳克拉通的古老稳定年龄相耦合。  相似文献   

9.
江琳  支霞臣 《岩石学报》2010,26(4):1265-1276
本文报道了采自汉诺坝玄武岩区周坝和白龙硐剖面以及白布洛张20井等地29个玄武岩样品的Re、Os含量和~(187)Os/~(188)Os比值。Os含量为11×10~(-12)~314×10~(-12),Re含量为40×10~(-12)~238×10~(-12),Re和Os含量有正相关趋势。碱性玄武岩(AK)的Re、Os含量高于拉斑玄武岩(TH)和过渡玄武岩(TR),玄武岩Os含量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玄武岩的低Re含量与地面喷发的火山岩浆脱气过程中Re的挥发性丢失作用有关。玄武岩的~(187)Os/~(188)Os比值为0.14735~0.61136,AK的~(187)Os/~(188)Os比值比TH和TR低且变化小。玄武岩的~(187)Os/~(188)Os比值与Os含量有负相关性。随着Os含量降低到小于75×10~(-12),~(187)Os/~(188)Os比值迅速升高,反映了地壳混染在TH和TR成因中的贡献。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地壳混染作用,说明了Re-Os同位素体系在示踪壳源物质上的优势。一些Os含量较高的TH的~(187)Os/~(188)Os比值表明其地幔源区既非亏损的又非经交代富集的SCLM,可能是混入了地壳俯冲物质的"Marble cake"型地幔。总之,汉诺坝玄武岩的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支持了以往研究的主要成果,两类玄武岩地球化学差异性和异源成因论;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过程在玄武岩成因中的重要作用;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关系等。同时揭示了一些新的现象:汉诺坝玄武岩形成中存在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地面喷发的火山熔岩在脱气过程中Re的挥发性丢失;拉斑玄武岩的源区更有可能为"Marble cake"型地幔。  相似文献   

10.
Re-Os同位素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因制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史仁灯  郝艳丽  黄启帅 《岩石学报》2008,24(11):2515-252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的苦橄岩(包括越南的科马提岩)、长英质岩石以及层状岩体和岩墙组成,其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其成因是否与地幔柱活动有关。Re-Os同位素体系是地核、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最佳示踪剂。前人对ELIP内的Re-Os同位素研究表明,低Ti玄武岩的Os含量为0.006&#215;10^-9-0.40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371~1.403,并提出其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而高Ti玄武岩的Os含量为0.00410^-9~0.56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71~5.19,认为起源于大陆岩石圈地幔或地幔柱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量岩石圈地幔“混染”(xu JF et al.,2007);科马提岩的0s含量为1.2410^-9~7.0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51~0.1261,苦橄岩的Os含量为0.3210^-9~2.329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33~0.1266,指示苦橄岩和科马提岩均来自亏损地幔源区(Hanski et al.,2004;陈雷等,2007)。本文利用Os含量最低、^187Os/^188Os最高的高Ti玄武岩作为地壳端员,用铁质陨石、原始上地幔(PUM)和亏损地幔(DMM)作为地核和各种地幔端员,分别做二元混合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玄武岩和所有苦橄岩及科马提岩均落在地壳和DMM混合曲线附近,并且邻区特提斯洋地幔岩与DMM具有相近的Os含量和^187Os/^188Os组成,据此推测峨眉山火成岩的形成与特提斯洋的活动有关,主要受控于地壳和亏损地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苟体忠  钟宏  朱维光  漆亮  冷成彪  吴孔文 《岩石学报》2010,26(11):3363-3374
采用ICP-MS分析方法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的∑PGE较低,其值变化在7.91×10-9~56.9×10-9之间。矿石的Cu/Pd比值(9460~318040)远大于原始地幔的Cu/Pd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在早期结晶过程中已经历了硫化物的熔离。矿石的Pd/Ir比值(2.57~112)变化较小,指示其大多数矿石属于岩浆型。(187Os/188Os)i比值和γOs(t)值变化较大,其值分别变化在0.1758~0.3620之间以及+44.0~+197之间,显示在成矿过程和岩浆侵位期间有较多地壳物质加入到成矿成岩系统。  相似文献   

12.
锂同位素体系是示踪水-岩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但关于其在洋壳高温蚀变过程中同位素分馏行为的认识仍不清晰。本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U1502B钻孔的9个高温蚀变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洋中脊玄武岩相比,9个样品的Li含量偏高(4.8×10-6~11.6×10-6),δ7Li值偏轻(-3.8‰~+1.4‰)。岩相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洋壳高温蚀变过程中产生的绿泥石矿物导致锂同位素分馏、δ7Li值变轻,后期的低温海水蚀变作用使得钻孔上部出现Li的局部富集。蚀变玄武岩的锂同位素特征指示,该钻孔的热液流体循环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演化过程,蚀变流体以高温热液为主且含有少量海水;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玄武岩蚀变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赵宏樵  赵建如 《现代地质》2007,21(4):654-658
对太平洋CL、CM海山调查时获取9个富钴结壳样品,采用化学处理及ICP-MS法进行分析。对贵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富集因子、标准化模式以及来源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山结壳中贵金属元素Ag、Au、Ru、Rh、Pd、Pt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05×10-6、2.3×10-6、15.6×10-9、22.3×10-9、2.39×10-9和432×10-9。与结核、洋壳及陆地矿石的Pd/(Pt+Pd)、Pt/(Pt+Pd)和Pd/Pt等贵金属元素的比值相比,大洋富钴结壳的 Pd/(Pt+Pd) 比值最低,为0.006;其次是结核,为0.06;洋壳为0.08;陆地矿石的Pd/(Pt+Pd)比值较大,为0.35~0.65。结壳的Pt/(Pt+Pd)比值最高,为0.99;其次是结核,为0.95;洋壳为0.93;陆地矿石的Pt/(Pt+Pd)比值相对较低,为0.33~0.65。统计分析显示了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中贵金属元素的特征参数变化,并且说明富钴结壳中富铂、金、钌、铑,而贫钯。贵金属元素标准化显示,海山富钴结壳均存在着Pt、Au正异常和Pd的负异常,其中Au异常幅度与结核的Au异常一致。  相似文献   

14.
Re、Os亲有机质的特性使得Re-Os同位素在富有机质地质样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沥青由大量重组分有机质组成,对Re、O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并且沥青样品中Re-Os同位素封闭性较好,因此沥青Re-Os同位素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究竟是代表烃源岩的沉积时代、油气成藏时代、还是油气藏破坏后油气运移时代,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对新疆乌尔禾沥青矿、四川矿山梁沥青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乌尔禾沥青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269±9Ma,老于周围白垩系砂岩地层沉积时代,Os同位素初始比值187Os/188Os(Osi)为0.367±0.028,小于二叠纪海水的Osi同位素比值,表明得到的乌尔禾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反映的是乌尔禾油气藏的成藏时代。矿山梁沥青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537.3±5.2Ma,老于围岩(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沉积时代,Os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16±0.028,与早寒武世海水的Osi同位素比...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锍镍试金富集-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法较系统分析了云南白马寨主要Cu-Ni硫化物矿石和主要围岩的PGE、Au、Cu和Ni含量,发现PGE含量均较低,其中块状硫化物矿石的∑PGE为78.2×10-9~556×10-9,橄榄辉石岩为0.472×10-9~67.0 ×10-9,辉长岩为0.847×10-9,二辉岩为0.76×10-9~0.809 ×10-9.后期煌斑岩的PGE也很低(2.98×10-9~4.07×10-9).各类矿石和围岩中∑PGE与Au, Ni与Cu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各类矿石的PGE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和Pt/Pd和Cu/Pd值与其各主要围岩非常相似,说明该矿Cu-Ni硫化物矿石为岩浆成因,且与围岩有成因上的联系.矿石和围岩较高的Pt/Pd值(平均0.83)显示其主要形成于单独的硫化物饱和事件,矿石中较高的Ir (0.77×10-9~5.52×10-9, 平均2.35×10-9)和Pd/Ir值 (4.76~296,平均138)显示硫化物矿石可能受到后期强烈的热液蚀变.白马寨硫化物矿石较高的187Os/188Os 初始值(0.456± 0.026)显示地壳物质的加入是成矿的重要因素.计算显示该矿硫化物矿石中地壳来源Os超过30%.  相似文献   

16.
黄龙铺矿田是东秦岭钼成矿带中比较特别的钼矿田,产有两种矿床类型:一种以大石沟为代表的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另一种是以石家湾为代表的斑岩型钼矿床。桃园钼矿床位于黄龙铺矿田西南方向,含矿脉体为长石-石英脉。前人多从宏观地质特征对桃园钼矿床的成因进行讨论,缺乏系统的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其成因类型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通过矿物-元素组合的鉴定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旨在对桃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约束。桃园钼矿床矿石中辉钼矿普Os含量在0.010 5±0.006 1×10-9~0.023 1±0.001 2×10-9,187Re,187Os的相对误差均定为2.0%(2σ)。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224.2±3.5~218.6±3.6 Ma,等时线年龄为221.1±9.7 Ma(MSWD=2.6),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其钼矿化可能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关系密切。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成分分析对矿石中的矿物组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除常见的辉钼矿、黄铁矿等矿物...  相似文献   

17.
西藏北部班公湖MOR型蛇绿岩主要由角砾状的地幔橄榄岩和玄武岩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主要是低Cr#尖晶石相含单斜辉石(Cpx)方辉橄榄岩和少量不含Cpx的方辉橄榄岩,玄武岩具有MORB地球化学特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二元混合模拟计算表明,含Cpx方辉橄榄岩是由较为亏损的方辉橄榄岩与玄武质熔体发生反应再富集形成的,玄武质熔体和方辉橄榄岩的混合比例为1∶9至1∶4。9个含Cpx方辉橄榄岩样品(含5个重复测试样)的Re和Os含量分别为0.19×10-9~1.49×10-9和2.91×10-9~5.40×10-9,187Re/188Os变化范围为0.169±0.009(2σ)~1.833±0.183(2σ),187Os/188Os变化范围相对较小,介于0.121 13±0.000 44~0.128 53±0.000 36(2σ)之间。含Cpx方辉橄榄岩的Re-Os参考等时线年龄为254±28 Ma。由于不同比例熔体的加入造成橄榄岩具有不同的Re/Os比值,因而不同含Cpx方辉橄榄岩样品具有不同187Os/188Os比值。样品的Re含量与烧失量中的H2O没有相关性,说明蛇纹石化对样品Re-Os体系的影响可以忽略,Re-Os同位素体系在低温地质作用下能够保持相对封闭。参考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亏损方辉橄榄岩与玄武质熔体发生反应的时间,即含Cpx方辉橄榄岩的形成年龄,它表明在该时期特提斯洋经历了一次构造热事件。这一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间与早期定义的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裂解时间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较为一致,推测本文MOR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Re-Os同位素年龄可能代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开始裂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部浙江境内分布有大量新生代板内玄武岩,这些玄武岩的分布受到三条北东—南西向的断裂控制,将浙江玄武岩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其中,出露于浙江西部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建德玄武岩是浙江境内最古老的新生代玄武岩(约40 Ma)。为进一步认识浙江境内新生代岩浆作用的本质,测定了建德玄武岩的元素组成和Sr、Nd、Hf、Pb同位素组成,并在与浙江境内其它新生代玄武岩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建德玄武岩为碧玄岩,与浙江西部其它新生代玄武岩一样,碱性程度明显高于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新生代玄武岩(以弱碱性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这些玄武岩具有较低的SiO2 (41.3~42.3 wt%)和Al2O3(9.70~12.6 wt%)含量,较高的MgO(8.90~15.6 wt%)、CaO(8.92~12.1 wt%)、TiO2(2.78~3.18 wt%)和Fe2O3T(14.1~16.2 wt%)含量以及较高的Ca/Al(1.02~1.16)比值。不相容微量元素组成上与火成碳酸岩具有亲缘性,即蛛网图上表现为明显的K、Zr、Hf、Ti的负异常(Hf/Hf*=0.74~0.77, Ti/Ti*=0.70~0.74),同时具有高的Zr/Hf比值(48.5~50.1),表明其地幔源区含有碳酸盐组分。建德玄武岩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32~0.7034, εNd=5.85~5.95, εHf=7.78~8.56)和较高的206Pb/204Pb(18.491~18.554)、207Pb/204Pb(15.488~15.518)和208Pb/204Pb(38.387~38.523)比值。相比浙江中部和东部玄武岩,浙江西部玄武岩及建德玄武岩具有更高的碱含量、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La/Yb比值和更明显的K、Zr、Hf、Ti负异常,表明浙江西部玄武岩是碳酸盐化地幔低程度熔融的产物。浙江新生代玄武岩的Ti/Ti*与Ba/Th、K/La比值之间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其源区存在两端元混合的特征。其中,以浙江西部玄武岩(包括建德玄武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是由含碳酸盐的再循环洋壳熔融产生的碳酸盐熔体与亏损地幔反应形成的碳酸盐化地幔,以较低的Ba/Th、K/La和Ti/Ti*比值为特征。以浙江东部玄武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具有和碳酸盐化地幔端元互补的、较高的Ba/Th、K/La和Ti/Ti*比值,代表熔融残余的再循环洋壳。因此,浙江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是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性主要是由具有成因联系的两种端元组分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富钴结壳的稀土和铂族元素是否有相似的形成机制,对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进行了类比研究.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的∑REY范围为1 433.7×10-6~2 888.0×10-6,其中Ce占到近50%,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较平坦的稀土模式和显著的Ce正异常特征.根据稀土配分模式及已有的Nd同位素结果,富钴结壳具有亲陆壳属性.富钴结壳具有极高的Pt (115.5×10-9~1 132.0×10-9)、(Pt/Pd)N和 (Pt/Os)N值,Ir与Pt及Rh与Pt显示良好相关性.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显示较一致PGE (platinum-group elements) 配分模式,从Os到Pt逐渐富集,Pd元素强烈亏损.已有的Os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物源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幔源属性向陆源属性变化,但富钴结壳PGE元素内部相对含量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研究认为:富钴结壳对海水中的稀土清扫具有选择性,Ce的正异常恰恰是结壳对海水稀土中Ce的优先选择造成的,从而导致海水亏损Ce.然而海水中Ce的亏损并未改变新形成富钴结壳的稀土模式,原因是在海洋中存在适量的具有亏损Ce特征的磷酸盐等组分,理论上只需要氧化物类稀土与磷酸盐类稀土消耗的稀土与海水中的补给平衡即可.只是在相关过程中,海洋中氧化物类对稀土的选择更具有主动性,而磷酸盐类表现更多的继承关系.尽管Os同位素显示物源供给发生变化,然而富钴结壳PGE模式相对稳定.因此富钴结壳PGE模式同样可以用富钴结壳对PGE的选择性吸收解释,因富钴结壳优先选择Pt与Ir以及相对排斥Pd和Os,形成了现有独特的PGE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浙东、闽东南的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和“复合岩体”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玄武岩和角闪辉长岩,分离出钛-磁铁矿,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角闪辉长岩的γos(130Ma)为-83.7~ -47.1,其(^187 Os/^188 Os)。过低,为0.0667和0.0205。这低得不合理的(^187 Os/^188 Os)i表明成岩之后Re-Os体系可能受到扰动,某些地质过程导致外加Re的进入,使岩石的^187 Re/^188 Os比值偏高、(^187 Os/^188 Os);及γOs(t)值偏低。玄武岩的γOs(130Ma)=21.4—267.8,其(^187 Os/^188 Os)。为0.1531~0.4639。Re—Os、Sm—Nd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玄武岩浆不是来自富集地幔,而是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受了地壳岩石和熔体的混染。晚中生代时期,东南沿海“大陆弧”下的地幔可能不是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具有亏损特性,因而是软流圈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