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为深入认识北秦岭古生代中性岩浆作用的活动规律及深部过程提供进一步的限定。饭铺岩体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422.1±5.5 Ma和424.2±5.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志留世。其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 560~0.282 676,εHft)值介于-8.48~14.45,TDM2为1 938~488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饭铺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硅、碱、钙和镁,Mg#值介于41.7~57.4。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饭铺岩体具有Nb、Ta、Ti异常。饭铺岩体的稀土总量为117×10-6~171×10-6,(La/Yb)N比值范围是6.71~18.1,δEu值介于0.82~0.95,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特征,未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饭铺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可能受到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合,推测是商丹洋向北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青海玉树查涌地区闪长岩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岩相学、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0±2 Ma,属于晚三叠世.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闪长岩中的斜长石具有正环带结构,核部斜长石属于倍长石或钙长石,边部属于中长石或拉长石;黑云母矿物成分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介于647~688 ℃,侵位深度约为14.2~15.5 km;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岩具有富硅、富镁、高的Mg#值及较高含量的Cr和Ni,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铕异常不明显,与高镁闪长岩中的赞岐岩相似.闪长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10.4~-10.3和-6.4~-4.0,锆石Hf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021~1 311 Ma.分析研究表明闪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为地幔橄榄岩与俯冲的洋壳板片部分熔融的富硅质熔体平衡反应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状态,查涌高镁闪长岩为金沙江洋向西俯冲消减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张晓冉  席锦钰  刘平平  李舢 《岩石学报》2023,39(9):2554-2568

板块俯冲起始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 但却研究最为薄弱。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弧是始新世期间开始发育的一个印度洋洋内弧, 其记录了多期次(包括印度洋、马鲁古海和西里伯斯海)的且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俯冲作用及相应的俯冲起始过程, 因此该岛弧是研究板块俯冲起始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通过回顾板块俯冲起始研究进展, 结合北苏拉威西岛弧内已有的野外调查、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 以厘清区域内岛弧岩浆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节律, 制约岛弧岩浆的构造背景和岩浆源区性质等, 并着重关注该岛弧内可能与板块俯冲起始相关的地质和岩石记录, 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俯冲带(SSZ)型蛇绿岩、变质底板等。在此基础上, 综合限定北苏拉威西岛弧记录的印度洋洋壳俯冲历史, 探讨其俯冲起始的时间与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仅抛砖引玉, 期待更多学者参与到北苏拉威西岛弧板块俯冲起始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4.
5.
内蒙古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中,新发现了早二叠世巴嘎哈尔高镁闪长岩。该闪长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82±2)Ma,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该岩石高镁,MgO含量5.00%~10.94%,Mg#值54~74;SiO_2含量53.52%~58.64%,Al_2O_3含量13.48%~14.98%,Na_2O含量1.36%~3.59%;贫钾,K_2O含量0.48%~1.61%;贫TiO_2(0.28%~0.76%)和P_2O_5(0.080%~0.160%);富Cr(75.00×10~(-6)~555.90×10~(-6))和Ni(26.20×10~(-6)~228.40×10~(-6));富集K、R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Ti和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25.16×10~(-6)~83.57×10~(-6)),稀土曲线为略右倾的平坦型。该岩石具有高镁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赞岐岩相类似,属于俯冲带岛弧型岩浆岩。结合其与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中玻安岩和埃达克岩的岩石组合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二叠世可能仍然处于大洋俯冲消减状态。该高镁闪长岩可能为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来源的硅质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使其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学术界对该地区新太古代岩浆作用的成因模式及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对冀东青龙-双山子地区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及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变安山岩的形成时代为2 576 Ma,辉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侵入时代为2 484~2 535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较早期的变安山岩部分属高镁安山岩类,源自俯冲板片脱水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稍晚的侵入岩类为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的镁闪长岩类,源区具有熔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特征;整体构成高镁安山岩-埃达克质镁闪长岩组合.结合区域上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报道,冀东青龙-双山子地区新太古代应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发育一套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二郎坪群作为弧后盆地的代表。为了查明二郎坪弧后盆地俯冲消减的构造演化时限,本文以二郎坪群及其相关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神庙组斜长角闪片岩测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95.2±6.9 Ma,属于原岩的结晶年龄;侵入二郎坪群内部的变形岩体主要代表板山坪岩体、张家庄岩体、郭家幔岩体,测得其结晶年龄分别为:479.9±5.6 Ma、461.5±5.4 Ma和456.5±6.3 Ma。板山坪岩体的变形特征与二郎坪群北部岩片向北俯冲消减特征相同,张家庄岩体、郭家幔岩体的变形特征与二郎坪群南部岩片向南俯冲消减特征相同。另外,在二郎坪群南部岩片内部发现顺面理面侵入的未变形岩脉,其结晶年龄为427.8±5.4 Ma,以及切穿二郎坪群南部岩片面理的未变形岩脉,给出一颗锆石结晶年龄为388 Ma。综合上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二郎坪弧后盆地可能于460 Ma闭合,其俯冲消减方式为双向式俯冲,并且两侧岩片俯冲变形可能持续至427 Ma,最终岩石俯冲变形结束时间上限为388 Ma。  相似文献   

8.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存在不同认识。报道在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地区新发现的晚侏罗世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LA-MC-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岩石形成于149.7±0.8Ma,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呈富碱,低Mg O、TFe O、Ca O,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K等元素,亏损Ta、Nb、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正值,并且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26~+9.29),指示岩浆来源于幔源和壳源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荣玛地区晚侏罗世闪长岩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老柞山金矿床发育华力西期中二叠世晚期矽卡岩型矿化+燕山期热液型矿化两期叠加成矿,与主成矿期矽卡岩型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为(262.6±3.9) Ma;矿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较高的w(SiO2),低Mg#值,贫Mg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源区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老柞山金矿床矽卡岩型矿化和岩浆作用发生于由洋陆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期,花岗闪长岩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北山造山带中部石板井地区发育高镁闪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分析获得该类岩石的年龄为456±2Ma,表明其形成于晚奥陶世。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属钠质钙碱性系列,SiO_2含量为51.94%~55.30%,具有较高的MgO(4.12%~6.19%,平均5.17%)、Mg#值(0.45~0.69,平均0.53)、Cr(35.82×10~(-6)~985.50×10~(-6),平均284.84×10~(-6))、Ni(20.93×10~(-6)~148.59×10~(-6),平均70.23×10~(-6))含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平缓右倾,轻稀土元素略相对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P、Ti)。这些特征类似于日本西南新生代Setouchi火山岩带赞岐岩。通过岩石成因分析,认为该岩体很可能由俯冲洋壳和沉积物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水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进而揭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这表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洋盆在晚奥陶世仍在向北俯冲,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最终的拼合时间可能在奥陶纪之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吉林南部金厂沟矿区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该区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1.5±1.1 Ma和227.4±1.9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富硅、铝、碱和贫钙、钠、镁及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亏损,锆石ε_(Hf)(t)介于–15.3~–9.0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83~2.22 Ga之间。以上特征表明,该期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与S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长英质下地壳在低压环境下的部分熔融。黑云母闪长岩具有富硅、铝、钾、钠和贫镁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及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具有高Sr(735×10~(–6)~1560×10~(–6)),低Yb(0.92×10~(–6)~1.23×10~(–6))的特征。锆石ε_(Hf)(t)为–12.9~–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82~2.07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闪长岩起源于深部的古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吉南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研究成果,认为吉南中生代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与辽东和胶东地区具有相同的年代学格架并构成一条北东向岩浆岩带。吉南地区晚三叠世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蒙古中部乌拉特中旗扎嘎乌苏地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 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REE)丰度较高, 轻、 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Eu负异常不明显,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Sr、 Ba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 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a、 Ti), 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选取两件样品获得的原位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59.6±4.7Ma和452.6±7.0Ma, 记录了晚奥陶世古亚洲洋壳俯冲消减事件, 为研究该时期弧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马骥  刘彬  孙洋 《矿物岩石》2020,40(2):36-47
本次研究通过对巴颜喀拉中部称多地区三叠纪高镁闪长岩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深入剖析其岩石成因,在此基础上与北羌塘地体北部同时期典型高镁闪长岩进行对比,进而为深入理解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三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重要证据。通过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该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16±2 Ma,与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典型高镁闪长岩的形成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一致。岩石样品具有显著高的MgO (3.2%~5.03%)、Mg~#(51%~58%)、Cr(75.8~127.6×10~(-6))、 Ni(10~41.5×10~(-6))、Yb_N(6.53~8.51×10~(-6))和Y(17.79~22.65×10~(-6))以及相对低的(La/Yb)_N和Sr/Y比值(分别为7.63~13.16和12.50~18.38),可与日本Steouchi地区赞歧质高镁安山岩和北羌塘三叠纪典型的高镁闪长岩成分类比。所有岩石样品轻重稀土分异较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并且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样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明显富集Th和REE,亏损Nb,Ta,P和Ti,整体上表现俯冲带岩浆岩的成分特征。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区域上多学科研究结果,可以确定研究区及周缘这些三叠纪高镁闪长岩很可能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环境中,并且与与受俯冲增生楔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部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俯冲时间,目前还未得到统一的认识.南拉萨地块上广泛发育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为探讨亚洲-印度大陆碰撞前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天然样品.对仁钦则地区一套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套花岗闪长岩主要形成于180 Ma左右,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仁钦则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含量(62.77%~64.18%)、较低的K2O/Na2O(0.29~0.60)和A/CNK值(0.90~0.98),表明其属于Ⅰ型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明显富集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CaO含量、较低的全碱和Al2O3含量,与含水的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成分一致.锆石Ti和全岩Zr饱和温度计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下地壳源区.仁钦则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87Sr/86Sr)i(0.703 671~0.703 794)、较高的εNd(t)(5.41~5.66)和锆石εHf(t)值(12.6~14.8),进一步表明其很可能为新生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综合分析认为,仁钦则花岗闪长岩主要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背景之下,新特提斯洋的打开时间至少在晚三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白山岩浆弧内百合山石英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50.8±1.5 Ma,岩浆锆石的εHf(t)值在5.28~9.88之间,模式年龄为724~1018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百合山石英闪长岩为一套I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富碱(Na2O+K2O=6.03%~6.96%),富钠(Na2O/K2O>2),较低的Mg#(35.48~39.78)、Ni(2.06×10-6~5.54×10-6)和Cr(2.11×10-6~7.93×10-6)含量。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较低的(La/Yb)N值(4.28~5.60),无明显Eu异常,相对富集Rb、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成分表明,石英闪长岩具有俯冲带成因的特征。石英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证明了350 Ma石英闪长岩是晚古生代白山岩浆弧内首次发现的可以明确与红石山-百合山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最早的弧岩浆记录。表明红石山-百合山洋于约350 Ma之前就已经开始发生俯冲消减,比前人一般认为的俯冲开始的时间提前了22 Ma。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巴里坤地区两个闪长岩体分别获得327 Ma 和333 Ma 的LA-ICP-MS 锆石U-Pb年龄,代表早石炭世一期岩浆活动。这些岩体具中等略高的SiO2(51.33%~62.48%)、高MgO(2.04%~11.16%)、高TiO2(0.67%~1.29%)、富钠(Na2O/K2O = 1.39~2.95),相对富集LILE和LREE、贫HFSE,亏损Nb、富集Pb,具中等略高的轻重稀土分馏,无或弱负铕异常的右倾谱型,与赞岐质高镁闪长岩相同。岩体基本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其锆石εHf(t)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指示来自受富集组分改造的亏损地幔。结合岩石中出现较多角闪石等含水矿物以及Pb富集,证明它们来自俯冲带之上有流体加入的地幔楔,高的TiO2和中等略高的轻重稀土分馏进一步表明,是俯冲消减板片部分熔融的长英质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后,交代改造地幔熔融岩浆侵位的产物。结合区域同期弧火山岩和花岗岩类的形成,以及于晚石炭世-二叠纪广泛出现碰撞/后碰撞高钾花岗岩、A 型花岗岩以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和基性岩脉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哈尔里克构造带在早石炭世处于与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岛弧环境,此后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开始转入后碰撞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鲁西中生代高Mg闪长岩的成因: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鲁西高Mg闪长岩分布较为广泛, 莱芜铁铜沟岩体和淄博金岭岩体是其典型代表.铁铜沟岩体早期苏长辉长岩和晚期辉石闪长岩、金岭黑云母闪长岩的LA-ICPMS U-Pb谐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4±4.9)Ma(n=15)、(134.5±2.3) Ma(n=13)和(132.8±4.2)Ma(n=12), 它们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铁铜沟岩体晚期辉石闪长岩中浑圆状锆石的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 513±54)Ma(n=8), 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存在.该类岩石以高Mg# (> 60)、富钠、富含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明显亏损为特征, 显示埃达克岩(adakite) 的特征.该类岩石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广泛存在以及高Mg的特征表明原始岩浆的地幔成因, 而Sr-Nd同位素组成(Isr为0.704 75-0.707 72和εNd(t)值为-3.95--13.30)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亏损以及太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均暗示岩浆源区应有陆壳物质的涉入.铁铜沟岩体和金岭岩体闪长岩成分的差异应归因于岩浆源区性质的差异和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基于该类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所含包体, 同时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岩石圈演化历史, 可以认为鲁西中生代早白垩世高Mg闪长岩的形成应为拆沉的岩石圈(地幔+下地壳)与软流圈混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 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 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乔石磊  马星华 《地质学报》2018,92(7):1418-1431
中国东北中生代岩浆活动广泛发育,产于延边的新屯高镁闪长岩(128 Ma)是其中特殊的一类岩石,对于约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新屯闪长岩高Mg#,富含LILEs、亏损HFSEs,εHf的范围为3.2~8.9,指示岩浆主要来自同位素亏损的地幔源区。较高的La/Sm和Th/Yb比值,较低的Ba/La比值,暗示俯冲沉积物参与了岩浆的形成。岩石学特征显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等矿物结晶较早,表明初始岩浆为富水高氧逸度的体系。水饱和条件下斜长石结晶受到抑制、角闪石等矿物发生分离结晶可能是导致演化的岩浆具备高Sr/Y比值的重要原因。在130~110 Ma期间,东北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影响下发生弧后伸展,软流圈物质上涌改变了地幔楔热状态,导致俯冲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了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