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英与钠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十八胺(阳离子捕收剂)和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捕收剂,SDS)作浮选为捕收剂分离石英与钠长石,研究了浮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最佳浮选条件是浮选液的pH=2,阴、阳离子捕收剂的浓度分别为3.0×10-6 mol/L和4.0×10-6 mol/L;阴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与钠长石两种矿物上表现出相同的吸附行为.在最佳浮选条件下,对不同配比的石英和钠长石混合物进行浮选,石英回收率为14%,钠长石回收率达80%,分离效果显著;对含微量长石的石英矿粉进行浮选,分离效果与石英与钠长石混合物相近.  相似文献   

2.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左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正Eu异常,形成于富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2Ca2+=REE3++Na+和Ca2++W6+=REE3++Nb5+机制替换Ca2+;白石砬子钨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右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形成于贫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3Ca2+=2REE3++Ca(是Ca的空位)机制替换Ca2+。两矿床中白钨矿EuN与Eu*...  相似文献   

4.
黄沙坪为湘南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及室内光学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矿区矽卡岩型钨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矿石工艺类型以矽卡岩型钨-钼矿石为主,占总量的75%,w(WO3)=0.15%~1.8%.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一般呈中粗粒浸染状及细脉状分布于透辉石、萤石、石榴石矽卡岩中.白钨矿普遍含钼,钼与钨呈明显的互消长关系,钼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白钨矿的晶格中.粒度分析显示:白钨矿平均粒度为0.12 mm,属中细粒嵌布.白钨矿趋于富集在细粒级中,当矿石综合样研磨至80目~200目和>200目时,白钨矿的单体解离度分别为85.14%和92.62%.以>200目下白钨矿的单体解离度作为钨的最大理想回收率,当矿石综合样中有80%和100%研磨至>200目时,钨的最大理想回收率分别为81.11%和92.62%.加大矿石综合样的磨矿细度能确保本区钨有较好的单独选矿回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地层交代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分为靠近岩体(100m)浸染状矿石和远离岩体( 100m)的条带状矿石,分别赋存在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层控矽卡岩中。桂林郑矿床的矿石矿物为富钼白钨矿(钼钙矿-白钨矿系列),可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形成于无水矽卡岩阶段(Sch-Ⅰ)和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Sch-Ⅱ和Sch-Ⅲ),辉钼矿仅在浸染状矿石富钼白钨矿(Sch-Ⅲ)边部少量发育。不同矿石类型、不同世代富钼白钨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的钼含量(MoO_3%)在5.75%~71.02%之间,均值为46.00%(n=224),总体具有超常富钼的特点;从无水矽卡岩阶段到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早→晚)、从浅部的条带状矿石到深部的浸染状矿石(浅→深),富钼白钨矿MoO_3含量有降低趋势。桂林郑钼钨矿床是首个以富钼白钨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钼-多金属矿床,这一特殊钼钨矿床的发现深化了矽卡岩钼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同时对江南钨矿带内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对西藏冲江低品位含钼混合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针对氧化铜矿物的特性,使用螯合捕收剂B-135,采用的硫、氧混合浮选工艺使铜的回收率从77%提高至80%,同时采用铜钼混合浮选—精矿抑铜浮钼工艺流程,获得含铜20%、回收率79%的铜精矿和含钼48%、回收率87%的钼精矿。本研究使硫、氧混合浮选工艺在选别含钼混合铜矿石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锟言  刘飚 《地质学报》2023,97(10):3314-3325
白钨矿是钨矿床中主要的载钨矿物,其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富含微量元素,被广泛用于示踪钨成矿过程与流体源区。本文对南岭地区氧化型矽卡岩、还原型矽卡岩、黑钨矿-石英脉型、白钨矿-石英脉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云英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开展矿物组合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白钨矿晶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矽卡岩型钨矿中白钨矿Ca-O键长变化较大(0.0043 nm),石英脉型钨矿中白钨矿次之(0.0035 nm),云英岩型钨矿中白钨矿最小(0.0034 nm);(2) Ca-O键长的差异对最优替代稀土元素影响较大,氧化型矽卡岩钨矿中白钨矿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最优替代稀土元素从Pr-Nd(进变质阶段)、Pr-Sm(退变质阶段)转变为Nd-Sm(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而(石英脉-)云英岩型钨矿中白钨矿呈现以Sm3+为中心(Nd-Gd)的最优替代元素;(3)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钨矿中白钨矿,稀土元素主要通过Nb5+耦合替代和空位替代进入白钨矿晶格,石英脉型钨矿的白钨矿中,稀土元素主要通过空位替代和Na+耦合替代进...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羊鼻山铁钨矿床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佳木斯地块中部。兴东群大盘道组变质岩系为矿区主要赋矿地层,铁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大盘道组第一岩段,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和脉状产于铁矿矿体底板围岩中,受片麻状花岗岩与大盘道组大理岩的接触带控制;主要含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钨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和白钨矿,并含少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锡石、毒砂和辉钼矿。含钨石英脉中δ18O值为3.6‰~7.5‰,δD值为-120.9‰~-66.2‰,表明其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矽卡岩中与白钨矿共生的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16.1‰~18.1‰,206Pb/204Pb值为17.879~18.863,207Pb/204Pb值为15.537~15.603,208Pb/204Pb值为38.202~38.544,表明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和铅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地壳重熔型岩浆。结合钨矿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羊鼻山铁钨矿床中钨矿的成因类型应属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10.
阳储岭斑岩钨钼矿床白钨矿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钨矿是主要的钨矿物之一。目前,国外对白钨矿的研究较详细,报道材料较多,除了研究天然的白钨矿-钼钙矿系列以外,还进行白钨矿-钼钙矿系列的合成实验研究。本文主要讨论阳储岭斑岩钨钼矿床白钨矿特征及形成条件。 一、白钨矿的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湖南宝山铜矿是矽卡岩型铜铋铜钨矿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辉钼矿、辉铋矿、黄铁矿等。选厂采用部分混合—优先浮选流程回收铜精矿、钼精矿、硫精矿。原设计的铜钼混合粗选作业中,只采用煤油作捕收剂,铜的回收率低(<50%);原设计的铜钼分离作业中,只采用大量Na_2S作抑制剂,钼精矿的产品长期达不到一级品(含Mo 47%),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荒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白钨矿床。白钨矿从早到晚共划分为2个阶段:白钨矿-萤石-石英阶段(白钨矿Ⅰ)、白钨矿-碳酸盐阶段(白钨矿Ⅱ);根据产状又分为4种类型:白钨矿Ⅰ-a、白钨矿Ⅰ-b、白钨矿Ⅱ-a、白钨矿Ⅱ-b。白钨矿Ⅰ-b、Ⅱ发育明显的振荡环带。为确定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在详细的钻孔岩心编录和矿物显微组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分析了不同阶段白钨矿中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结果显示:白钨矿的稀土元素主要受3Ca2+=2REE3++□Ca(此处“□”指Ca的空位)的替换机制控制,稀土元素在白钨矿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一现象,但均为LREE富集型,与老君山花岗岩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类似,白钨矿LREE-MREE-HREE图解及Sm/Nd值显示,其与老君山花岗岩密切相关。除早期白钨矿Ⅰ-a部分测试点显示负Eu异常外,其余测试点均显示正Eu异常,Eu的价态也由Eu3+为主转变为Eu2+为主。白钨矿中Mo含量逐渐降低,表明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氧逸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朱溪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中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以矽卡岩矿体为主的钨铜矿床,发育“上铜下钨”的空间分带。浅部发育矽卡岩型和脉型铜矿体,深部发育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云英细脉-网脉型钨矿体及蚀变花岗岩型钨矿体。浅部矽卡岩型铜矿体中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52.6±2.6 Ma、深部云英脉型钨矿体中白钨矿U-Pb年龄为153.4±2.2 Ma、深部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中白钨矿U-Pb年龄为153.9±2.7 Ma,三者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钨、铜矿化均形成于同一热液体系,结合云英脉型钨矿体和矽卡岩型钨铜矿体中两类白钨矿的微量元素特征分析,流体起源于富WO42-、低Sr的高分异岩浆热液,白钨矿是以Ca2+空位的方式置换REE3+,稀土元素的分配行为记录了不同类型矿化流体性质。云英脉型钨矿化形成于还原环境,且氧逸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围岩提供大量Ca2+促进了白钨矿的沉淀,而矽卡岩型钨铜矿化为相对开放的热液体系,后期经历了氧逸度升高,增强了流体富集金属Cu的能力,从而萃取...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钨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钨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钨矿产出;钨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钨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钨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钨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钨矿交代黑钨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钨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白钨矿和黑钨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甘肃小柳沟钨矿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章对甘肃小柳沟钨矿床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赋存状态及其镶嵌关系、矿石比重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1)小柳沟钨矿床矿石类型简单;(2)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3)矿石中矿物组成较复杂,种类多;矿石中有用元素主要有钨,此外含硫、铜、铋、钼、锌、锡等,钨是矿石中主要回收对象,而硫、铜、铋等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可以考虑综合回收;(4)矿石中钨主要呈白钨矿存在,有少量钨华及黑钨矿;矿石中铜主要呈黄铜矿存在,有少量斑铜矿或辉铜矿;矿石中铋主要呈辉铋矿存在;矿石中钼主要呈辉钼矿存在,部分呈类质同象分布于白钨矿中,这部分钼难以用选矿方法分离;矿石中含硫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磁黄铁矿,其他含硫的矿物有黄铜矿、辉铋矿、辉钼矿,但是量都很少;(5)1号矿体及4号矿体所处矿化带中矿体的比重值不尽相同,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锂辉石的浮选行为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发现,当油酸钠用量为200 mg/L,pH=89时,锂辉石最大浮选回收率为27%;当加入的活化离子Fe3+浓度为35 mg/L时,浮选回收率高达90%,可见Fe3+活化效果显著。Zeta电位测量结果显示锂辉石的零电点约为pH=3.0,加入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后锂辉石Zeta电位整体向负移,则两者之间存在非静电作用力。在最佳浮选pH值=89时,锂辉石最大浮选回收率为27%;当加入的活化离子Fe3+浓度为35 mg/L时,浮选回收率高达90%,可见Fe3+活化效果显著。Zeta电位测量结果显示锂辉石的零电点约为pH=3.0,加入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后锂辉石Zeta电位整体向负移,则两者之间存在非静电作用力。在最佳浮选pH值=89时,锂辉石Zeta电位变化最显著,表明此时发生的吸附作用最大。结合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可得出结论:油酸钠在锂辉石表面吸附主要通过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2%~16.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6%~23.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 KCl、 MgCl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2为主,成矿压力为17.85~48.90 MPa,深度为0.67~1.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2O、CH4为主,伴有少量N2及微量的CO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  相似文献   

18.
周雄  曾令熙  赵开乐 《矿物学报》2019,39(5):609-614
香格里拉铜钼多金属矿石中主要的可利用成分为钼、铜,伴生有钨等成分。为在选冶利用中选择合理高效的可利用方法,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针对矿石中可利用成分和相关伴生成分开展了赋存状态研究,特别是钼、铜金属矿物存在形式及其对选矿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最终实现该类型矿石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选矿实验采用"浮选-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钼精矿品位52.34%,钼回收率71.32%;铜精矿品位22.68%,铜回收率71.91%;钨精矿品位36.13%,钨回收率57.27%,从而实现了该矿中钼、铜、钨等有用元素的综合回收,验证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香炉山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从江西西北部至安徽南部发育一条显著的斑岩-矽卡岩型钨成矿带,香炉山是其中一典型的矽卡岩钨矿床。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由近接触带矽卡岩和云英岩矿体和远接触带脉状石英-硫化物-白钨矿和透镜状矿体组成。通过对不同蚀变带上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在209~383℃,脉状石英-白钨矿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63~278℃和204~284℃,晚期方解石脉的温度最低为143~235℃;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在0.35%~5.26%NaCleqv,脉状石英-白钨矿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分别为0.35%~5.86%NaCleqv和0.70%~9.21%NaCleqv,晚期方解石脉的盐度为0.35%~2.07%NaCleqv。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矽卡岩、石英-白钨矿脉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2O,还含有一定量CH4和少量的N2。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表现为一个降温的过程,指明了钨成矿温度较宽泛;钨在流体中可能以钨酸的形式运移,与围岩反应时,温度降低和碱性升高,促使白钨矿沉淀成矿。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温度和物质组成发生变化是成矿发生分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鹏  袁晓玲  张青  阳珊 《安徽地质》2011,21(1):35-39
采用光、薄片观察、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和X粉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经过综合研究认为:安徽省青阳县高家塝钨、钼矿床矿石中主要有益元素为钨,次要为钼,其它元素皆不达综合利用含量,经选矿后有害成份可能不存在;主要含钨矿物为白钨矿,主要含钼矿物为2H1型辉钼矿;成矿温度在700~900。C间;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夕卡岩型和角岩型;矿石中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结构,粒径多为0.1~0.5mm,辉钼矿自形片状结构,粒径多为0.1~0.15mm;矿石的主要构造类型为浸染状,次要为细脉浸染状,主要嵌布类型为间隙充填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