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主、客体构成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生态旅游系统中主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者、非生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属地居民;客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地的自然本底景观和旅游地的风景景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含旅游景区生态和谐子系统(物质层次)和人对旅游地景观的心灵认知和感悟子系统(精神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系统,并指出该系统中存在的5种能量信息互动关系和关系介质-生态旅游体验.通过该研究的归总以期推进研究者和管理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构成的探讨,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观点相互结合并促使生态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亮  叶茂业 《热带地理》2000,20(4):286-290
阐述了景观学和生态学结合后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农业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应用研究成就,认为应用景观生态学正在萌芽。并从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两种不同模式:1)回归大自然的中长线旅游;2)人工自然景观的短线旅游。文中以较大的篇幅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4个应用研究领域:(1)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城市郊野公园;(3)农业观光园;(4)城市生态公园、绿化广场、斑块和廊道。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留科  曹新向 《热带地理》2003,23(3):289-29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边缘效应、景观变化的不可逆性和景观结构与功能等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管理进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对景观结构进行生态化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对旅游规划管理者、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教育,加强环境管理等的生态管理,能够促进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以自然生态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非生态化”现象,尤其是在自然生态旅游区。分析当前自然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和建设中的“非生态化”现象,主要包括盲目开发,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游客严重超载,生态环境受破坏;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景观污染和趋同现象严重;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文化景观功能退化或受损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安全理论等,从景观功能分区、旅游生态管理容量、景观结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教育等方面提出自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江苏灌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杨帆  朱晓东 《地理科学》2003,23(5):635-640
灌河是江苏省除长江外唯一的未在入海口建闸的河流,上通盐河、京杭运河和淮河,腹地广大,灌河河口段可满足万吨轮航运条件,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在分析研究灌河口湿地资源、环境与景观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原理,提出了建立景观生态保护区,开发河海牧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资源,加快中等港口群和临港产业区建设并举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通过灌河口湿地一体化开发、保护和管理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尚义县景观生态分类和生态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礼  唐冲 《地理研究》2008,27(2):266-274
依据尚义县地貌、气候、土壤与植被等自然要素与土地利用等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和变化表现出的整体分异,选取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标志,划分出了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将全县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分为8类,分别为:Ⅰ河、湖滩地牧农景观、Ⅱ低缓丘陵农牧林景观、Ⅲ高原平地牧农林景观、Ⅳ坝缘山地牧林农景观、Ⅴ河川沟谷农牧林景观、Ⅵ石质低山牧林农景观、Ⅶ黄土台地牧农景观、Ⅷ浅切割中山林牧农景观;第二级对应分为23个亚类。针对各景观生态类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问题,以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为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寻求切实可行的生态工程途径,并对各景观生态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8.
楼观台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立新  孙根年 《山地学报》2006,24(6):727-733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而言,重点突出了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设计,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9.
1.1 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问世为土地生态经济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起源于欧洲,于1927年德国地植物学家卡尔·特罗尔(Garl Ttoll)在“航空像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并用以阐述基于景观学的区域差异性对比研究与生态学中的结构功能研究的科学综合。景观生态学形成的初期并未被世人所注意。直  相似文献   

10.
邱彭华  俞鸣同 《热带地理》2004,24(3):221-225
综合分析了影响旅游地景观的主要因子,以人为干扰为基础,以地貌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以土壤为参照,结合实地考察和景观生态制图技术,建立研究区的三级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结论认为:旅游地景观类型的划分应强调整体的综合,而不是对个别组分进行分类;多要素综合的分级分类体系,既能反映控制景观形成过程的主要因子,又可体现景观的综合性,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旅游地景观生态类型的划分,应根据景观异质性、图形比例尺和图斑的需要,明确分类单元的等级,确定分类的基础单元.  相似文献   

11.
代兰海  薛东前 《干旱区地理》2022,45(4):1302-1312
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游客空间感知与地方想象研究对推动边疆生态旅游地品牌化建设,促进边疆“去边缘化”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额济纳绿洲为例,综合集成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与社会访谈法,探讨了边疆生态旅游地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特征与地方想象建构过程。结果表明:(1) 绿洲景观生态与自然风貌是生态旅游地空间感知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中,胡杨林在游客空间感知意象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胡杨符号成为游客审美和消费偏好。(2) K-核分析发现,胡杨要素贯穿所有凝聚子群层次变化过程,胡杨景观及其延伸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游客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K-核级数增加,游客由着重关注绿洲胡杨森林景观向绿洲森林、地貌、水体等综合自然景观过渡,绿洲人文景观除黑城遗址和策克口岸外,其他较少受到游客青睐。(3) 基于边疆独特的景观符号、典型的地域符号和层累的文化符号,借助真实空间的具身体验和想象空间的文化建构,游客对额济纳绿洲展开丰富的生命想象、边塞想象与秘境想象,塑造出绿洲鲜明的地方意象。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全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73,93
生态旅游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热潮。正如DavidWester所说,生态旅游如海啸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环境保护界。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生态旅游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国内外旅游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加以回顾、借鉴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建设生态旅游区,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地域差异为"纬线",简洁地勾勒生态旅游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进展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对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进行分析界定,尝试性地提出了景观和环境并重的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创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环境分类方案;探索性地采用AHP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into considering their quality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istrict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y. Ecotourism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those undeveloped regions that have superior landscape resource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environments. This article has identified 181 ecotourism sit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field work in the provinc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using 18 indicators was performed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se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district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different districts. Results show that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Guihzhou province are numerous, varied in type and high quality; among them, six sites ranked level 5 represented the essence of Guizhou province. Moreover, there are four districts that are high superiority — Anshun, Qiannan and Qianxinan and Zunyi - one that is average and four that are low.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effectiv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each.  相似文献   

15.
Forest park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kinds of destin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tourism,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forest parks wa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investigations in 27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 par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forest parks, the paper suggests a number of 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ies, exploring folklore tourism products, planning an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perfect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setting up a reasonable mechanism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ecotourism. These measure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and guid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cotourism in forest park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关注视角——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旅游以其生态和环保特性成为湿地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研究概况和中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关注视角:关注湿地价值构成;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受益群体;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规模;关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对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管理现状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来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两难问题。江苏省盐城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是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再加上该区有世界著名的辐射沙洲、广阔的滩涂景观以及海边特有渔村风情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利用新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文章探讨了该区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作了一定的设计,探索了一些开发思路、模式,指出,只要按照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想,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该区进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1990s, eco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en an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eco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for ecotourism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it tri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ain path for making China a competitive country for ecotourism i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co-certification, marketing promo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by constructing ecotourism cooperation areas, destinations, ecotour routes and ecological scenic ro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