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层柱粘土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层柱粘土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进展。利用粘土矿物蒙脱石作母体,通过大体积的铝、锆、硅等交联剂插层可制成层柱多孔材料,在酸催化、氧化还原催化中均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改进制备工艺后可提高层柱蒙脱石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通过酸或表面活性剂等预处理,再进行粘土的支撑,可以调节和控制层柱粘土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改性和模板导向等技术,可获得孔径介于大微孔和中孔之间的新型层柱粘土矿物材料,并应用于大分子催化反应与吸附,为粘土矿物材料合成和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气粉尘样品的矿物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品分离、烘干浓缩,并选择适合微量样品测试的载体——纯单晶硅片进行制片,建立了大气粉尘样品中矿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通过对粉尘气溶胶样品中矿物的衍射分析,以定性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粉尘中的主要矿物——石英作为参比矿物、获得其它矿物参比含量的衍射结果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心清  殷辉安  闻辂 《地球化学》2002,31(4):375-382
自然界的大多数造岩矿的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混合而成的固溶体。因此,在矿物,岩石和矿床等地质体的平衡热力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固溶体矿物热力学地为的问题。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红柱石矿泥质片岩中仅出现红柱石而没有蓝晶石和夕线石,红柱石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为420-600℃。通过矿物共生平衡p-t曲线所计算出的片岩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也应位于上述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所限定的范围内。以此为基础,通过构筑矿物共生p-t平衡曲线的方法,对片岩中若干固溶体矿物理想性/非理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斜长石必须以非理想固溶体处理,而石榴子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视作理想固溶体的计算结果同片岩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当代金刚石找矿工作中运用重砂法的主要进展,即重砂样品采集处理与指示矿物鉴定技术的改进、用指示矿物数据库判断指示矿物属性以及用指示矿物搬运模式判断指示矿物的搬运距离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重矿物分析是碎屑沉积物物源示踪的基本方法,具有费用便宜、物源信息全面等优点,还可以为单矿物物源示踪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在基础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但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对重矿物分析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沉积物在搬运、沉积、成岩和暴露过程中,风化、水力分选、埋藏成岩等因素对重矿物的影响;②重矿物组合数据获取的方法(采样、前处理、粒径选择以及计数等)和应注意的问题;③如何进行重矿物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包括开展常用重矿物指标计算、偏差矫正和沉积物贡献量计算等;④重矿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认为机器自动矿物识别以及重矿物分析与单矿物分析相结合是重矿物分析物源示踪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矿物光谱测量技术是一种应用地面光谱仪获取矿物光谱的遥感技术。目前,技术上可行并广为应用的矿物光谱测量技术可探测3002500nm波长范围内的含水矿物、含氢氧根矿物以及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吸收特征,通过对这些特殊吸收特征的研究,可以实现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的识别(连长云等,2005;章革等,  相似文献   

7.
朱炜炯 《地球学报》1991,12(1):191-196
在矿物红外光谱研究中运用差谱技术可消除其它矿物相谱带的覆盖,鉴定混合相中微量矿物成分,并得到单矿物谱图。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介绍计算机差谱技术的特点、操作要点。云南腾冲热泉地区的粘土样品,用Perkin-Elmer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3600数据站配合,应用视屏差减程序(Screen Diffe-rence)剥离掉主要组成矿物玉髓的红外光谱后,清晰显示出微量矿物明矾石的单矿物谱。西藏羊应乡热泉地区的岩心经处理后得到的粘粒,用计算机差谱技术进行多次剥离,得到一系列差减光谱,经确定,其矿物相为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石英、钠长石和微斜长石。  相似文献   

8.
李艺 《矿产与地质》2004,18(1):42-45
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根据广西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在矿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力量,提出了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大力发展广西新型矿物材料的研究开发方向,特别提出了超细改性矿物粉体材料、环保矿物材料、节能保温矿物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和合成矿物晶体材料等材料体系中的重点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由于激光微区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可分析元素多,基体效应小,试样不需预先处理,可进行微区、微量、微粒分析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岩矿分析中。对疑难矿物的定名,矿物种属的划分,固溶体系列的辨认,矿物中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含量鉴定,矿物包裹体分析,矿物体内部结构分析,对矿区进行综合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矿物物理学是介于矿物学、固体物理和量子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微区、微束和谱学探测技术、高温高压等实验技术以及计算机计算处理能力的提高,我国的矿物物理学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矿物纳米尺度微观结构、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高压矿物物理研究方面更是取得较大突破.但我国矿物物理学研究也存在研究队伍萎缩、后继人才匮乏的问题.展望未来,矿物物理学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形成矿物化学键与能量、结构与物化性质、成因特征等诸方面有机联系的、统一的矿物物理学理论,进而推动矿物物理学在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纯度石英的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周永恒 《矿物岩石》2005,25(3):23-26
针对脉石英矿中含有大量云母及长石等伴生矿的特点,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及温度等手段,强化矿物的酸浸效果。根据石英与杂质矿物在酸浸过程中的差异,探索消除石英中杂质矿物的方法。研究表明石英原料粉在温度为120℃、HF酸与水的比为0.4~0.5的溶液中酸浸适当时间后,其纯度可达到中高档石英玻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矿化成因的铁硫酸盐矿物表面特征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表明,生物一矿物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重要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与矿物岩石之间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微生物通过营造微观地球化学环境和提供吸附、成核中心影响着矿物的溶解和结晶,其中生物一矿物界面是物质交换和化学反应最为活跃的场所,矿物表界面记录着丰富的微生物作用信息。在综述前人微生物一矿物相互作用界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气体吸附技术,对比分析了微生物矿化成因和无机合成含水铁硫酸盐矿物的表面积、表面分形和表面吸附能特征,初步讨论了微生物矿化成因铁硫酸盐矿物的表面特征和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3.
连长云  章革  元春华  杨凯 《中国地质》2005,32(3):483-495
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仪(PIMA)是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测量技术,对肉眼难以识别的层状硅酸盐、粘土、碳酸盐以及部分硫酸盐矿物进行快速识别的实用仪器。通过不同地质环境的光谱参考数据库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辅之野外观察和必要的岩石学分析,可以从PIMA测量获得的谱线中得出研究区蚀变矿物组合的信息。应用蚀变矿物组合,结合其他勘探数据,有利于确定钻孔的位置,指导区域勘探工作。PIMA可应用于许多成矿环境中,包括高硫化物、低硫化物热液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中温热液成矿系统、沉积岩中的金-铜矿床、铀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金伯利岩矿床。已有的研究表明,PIMA可以快速获得和处理短波红外光谱数据并形成蚀变矿物钻孔柱状分布图或平面分布图,这些信息对找矿靶区的确定至关重要。应用PIMA在新疆土屋斑岩铜矿区开展了系统的蚀变矿物填图工作,有效地识别出镁绿泥石、铁绿泥石、蒙脱石、白云母、黑云母等蚀变矿物,这些蚀变矿物的类型和丰度与岩石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屋斑岩铜矿区蚀变矿物组合及其分带模式,并与传统的分带模式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了土屋斑岩铜矿区PIMA找矿模型,该模型对土屋斑岩铜矿区及未知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岩矿测试中传统手段无法直接获取岩心样品内部特定矿物颗粒的空间分布、含量等信息,文章利用不同密度的矿物对X射线具有不同衰减系数这一特性,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下黄铁矿、黄铜矿和沥青铀矿的灰度变化特征,并通过灰度特征确定了区分3种矿物的最佳测量条件。通过测定包括沥青铀矿在内的多种常见的单矿物灰度特征,研究了沥青铀矿对各种常见矿物的识别率。研究结果表明,除方铅矿、重晶石等矿物外,其余常见矿物对沥青铀矿的识别率优于95%。通过模拟岩心测定结果表明,X-CT技术对沥青铀矿识别结果与真实值基本一致。该研究对无损条件下直观了解岩心内部目标矿物的空间赋存状态以及为数字岩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铜矿床中的伴生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矿物颗粒细小,往往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因此难以被发现和获得利用,进而导致无法系统地对其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本文以"里伍式"铜矿床中的矿石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散射图像、二次电子像观察以及X射线光谱点、线与面分析技术的相互佐证,获得铜矿床伴生元素矿物物相、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定性/定量及分布规律等信息。实验中选取扫描电镜的加速电压20kV、发射电流10μA、能谱脉冲处理活时间100s,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析铜矿床中有关伴生元素的能谱-扫描电镜(EDX-SEM)微区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查明四川里伍铜矿床中金、银、钴、铋、硒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这些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在其他矿物中。通过对这些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为矿物工业价值的认定、矿床资源评价、伴生元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微观依据,为矿山的开采、选矿以及冶炼工艺过程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应用矿物学未来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于2013年7月8~10日在绵阳召开,会议发表的技术报告内容涉及环境与医用矿物学、工业矿物、生物矿物学与生物材料、先进材料、工艺矿物学、矿业与冶金、矿物结构与表面、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矿物学未来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于2013年7月8~10日在绵阳召开,会议发表的技术报告内容涉及环境与医用矿物学、工业矿物、生物矿物学与生物材料、先进材料、工艺矿物学、矿业与冶金、矿物结构与表面、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偏光显微镜反光镜下鉴定金属矿物是最常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鉴定结果容易受到鉴定者主观因素或磨片情况的影响。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在反光镜下鉴定矿物,利用XRF半定量分析技术快速、无损、前处理简单等特点,以及磨平抛光的矿石矿物在半定量分析过程中能较好地避免楔入效应和阴影效应的有利因素,采取了先用XRF半定量分析测得的结果去反推矿物,再在显微镜下鉴定矿物的方法。以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铀多金属矿石及含微量铀的矿石样品为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前知道光片上的元素及其质量分数,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和经验法反推矿物,结合显微镜观察需要鉴定的矿物,可有效避免忽略掉透明/半透明矿物(锡石)、小粒径矿物(沥青铀矿)、易混淆矿物(铀黑),提高光片鉴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同步辐射在矿物高压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的特点、金刚石对顶玷(DAC)技术原理和相关的压力内标、传压介质、密封垫等问题,以及同步辐射光源与DAC技术结合在矿物高压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高压站为基础,结合绿帘石的能量X射线(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EXED)实验,说明在高压原位实验过程中的制样、标压物质和20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流体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质,如,临界发散性、“临界乳光”、强氧化性、可变的介电常数、较强的溶解性等。地球深部超临界流体的存在不仅影响岩石的性质,而且对地质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超临界流体为油气的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又是热液成矿过程中元素迁移、聚集和矿石矿物赋存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演化与超临界流体密不可分;超临界流体对地震孕育及岩浆的产生和喷发有重要影响,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水氧化等)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有价值的矿物,而且能有效处理“三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