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集中分布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物种,如何保护好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应用人类干扰指数,分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的程度及变化。结果表明:① 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15个优先区处于微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84.10%,13个处于轻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6.65%;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和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而西南高山峡谷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人类干扰程度很低;② 2010-2015年,占优先区总面积84.54%的区域人类干扰程度基本持衡,人类干扰程度发生增加和下降的面积大致冲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变化不大,华南低山丘陵区和东北山地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升幅超过1%,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降幅最大,为0.15%;③ 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变化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受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干扰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的影响,对农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的需求增加,退耕还林等部分生态工程实施有利于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总体上看,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上人类干扰程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且人类干扰程度高的区域分布较集中,说明国家生态保护各项政策与措施的实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试论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状况,分析了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保护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些措施和建议科学规划,保护和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制定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状况,分析了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保护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些措施的建议。科学规划,保护和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制定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林草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区域气候变化趋于干旱,水域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 相似文献
6.
7.
8.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增温明显,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很少关注冰雪消融后岩漠的变化。岩漠通过地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梳理青藏高原冰雪、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方法体系,着重分析了各遥感数据来源及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基于遥感技术条件下青藏高原冰雪动态监测、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监测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总结。目前,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数据来源多样、研究方法成熟,而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在人为干扰不明显背景下,青藏高原冰雪消融区岩漠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对冰雪变化遥感监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11.
12.
区域矿山环境治理修复是国土空间修复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是获取生态修复治理信息和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该文以泰山区域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程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利用遥感技术方法为主,结合往年资料提取矿山地质环境变化信息,对修复过程进行监测,对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遥感与GIS集成及其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遥感与GIS集成应用的思路出发,对该集成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uperMap GIS技术的网格化遥感影像、遥感样地判读、分类判读、成果统计等技术环节紧密结合的新思路,改进和完善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遥感应用模式,建立了集遥感数据、监测成果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丰富了监测成果信息,提高了监测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工程施工利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进行水土保持远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遥感影像中图像正射校正、图像融合和支持向量机等遥感技术在国产高分二号影像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效果。在实施中,对特高压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分别进行监测,首先利用图像正射校正、影像融合以及支持向量机分类等遥感技术获取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各个要素面积,即施工期扰动土地总面积,试运行期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和林草类植被面积,进而计算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3个评价指标,即扰动土地整治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施工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为特高压工程水保监督提供了优质低价、可长期持续的一种远程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人类干扰活动强度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基于RS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人为干扰度模型,结合区域人工沟渠建设情况,从区域和局地两个尺度直观揭示人类干扰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究区域景观格局对人类干扰活动的响应,以期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区域人为干扰度和人工沟渠密度均明显增加,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南部向东部、北部,自内陆向沿海的扩展趋势;② 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增强,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区域景观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增加,景观整体连通性减弱,景观复杂性降低;③ 景观格局对人类干扰强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呈现出地区和时间差异;人类干扰活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保护区受人工沟渠建设的影响,也呈现出斑块团聚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增加和景观复杂性降低的变化趋势;④ 人为干扰度指数和人工沟渠密度指标互为补充,互相印证,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干扰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目标管理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目标管理考核,通过对各项业务工作实行目标分解,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各项工作目标实行量化,年终按所定目标进行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和个人的业绩,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