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频率域激电应用中的电磁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矩形波经低通滤波后放大输出并对大地供电的发送端去耦方法;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通过调节低通滤波时间常数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显著衰减接收回路耦合尖峰幅值,且时间常数越大耦合尖峰幅值越小,大于10 ms后衰减量增长缓慢.进一步以5 m收发距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宁 《地球物理学报》1987,30(5):549-554
由于放射性测井仪的模拟记录器中使用了RC并联网络,故测井响应受Vτ影响,V为测井速度,τ为RC网络时间常数。以往对Vτ影响的讨论是在考虑单一放射性地层的模型下进行的,认为测井响应(RC网络输出)相对真实地层信号(RC网络输入)存在相位滞后和减幅失真。事实上,井下单一的放射性地层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连续变化的放射性地层剖面。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本文依据随机过程理论导出了测井响应与RC网络输入之间的正演关系,从而发现Vτ影响不仅导致相位滞后和减幅失  相似文献   

3.
李宁 《地球物理学报》1987,30(05):549-554
由于放射性测井仪的模拟记录器中使用了RC并联网络,故测井响应受Vτ影响,V为测井速度,τ为RC网络时间常数。以往对Vτ影响的讨论是在考虑单一放射性地层的模型下进行的,认为测井响应(RC网络输出)相对真实地层信号(RC网络输入)存在相位滞后和减幅失真。事实上,井下单一的放射性地层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连续变化的放射性地层剖面。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本文依据随机过程理论导出了测井响应与RC网络输入之间的正演关系,从而发现Vτ影响不仅导致相位滞后和减幅失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声学传感系统在采用光纤采集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VSP)时,受到光缆与井壁耦合不良等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会受到能量较强的光缆耦合噪声干扰.全局稀疏优化方法在压制光缆耦合噪声时未考虑有效信号和光缆耦合噪声的时变特性,影响了噪声压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稀疏优化的光缆耦合噪声自适应压制方法.该方法针对每道地震数据在时窗长度选择范围内综合计算每个时窗长度下的有效信号和光缆耦合噪声的稀疏度,进而选择稀疏度最优下的时窗长度,最终采用形态成分分析方法在最优时窗内实现VSP数据中光缆耦合噪声的稀疏优化压制.模型算例和实际算例的结果均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优于全局稀疏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力  方秦  阮征  高飞 《地震学刊》2014,(3):377-382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RC)柱的横向抗力特性,基于RC梁面力效应的全量应变理论进行改进,考虑了柱轴向荷载和端部约束作用。通过RC柱截面应力和弯矩关系,并基于轴力平衡,建立了轴向荷载与截面中性轴的关系方程;继而基于轴向荷载中性轴关系方程、变形协调关系和虚功原理,建立了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RC柱的抗力方程。对方程进行解析求解,最终建立了计算RC柱横向抗力特性的非线性理论方法,并得到了RC柱横向抗力和位移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将该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正确反映轴向和横向荷载联合作用下RC柱的横向变形与抗力的关系。该理论模型的建立可为进一步的RC柱抗爆动力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低阻区利用地回路标定航空TEM系统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爽  陈曙东  于群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8):2779-2786
本文针对吊舱式航空TEM系统,建立了基于地回路的系统参数标定模型,并分别计算了自由空间模型响应(TLR)、均匀大地模型响应(TER)、地回路与大地耦合模型响应(TELR和TLER).由于TER响应表现为幅度沿测线不变,据此提出通过增加拟合参数的方法实现系统标定,消除了TER响应对标定的影响.TELR和TLER早期响应具...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由表面、海底等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海底电缆采集资料中鸣震等干扰往往非常严重且与有效波耦合在一起,降低了资料品质。海底电缆双检合成技术利用速度检波器和压电检波器对于下行波场的不同极性响应可以有效压制检波点端多次波,突出有效反射,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本文在深入研究双检合成理论及匹配滤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均衡伪多道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的双检匹配合成方法压制检波点端多次波,不依赖于传统的求取反射系数的匹配合成方法,完全数据驱动,并在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刘科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3):579-588
为量化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柱损伤情况和变形,并将不同地震破坏状态下RC柱损伤和变形进行分析。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收集91组RC柱抗震试验数据,选取4种广泛应用的构件损伤模型进行计算,将损伤发展曲线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对RC柱损伤指标限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统计分析后得到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并给出了RC柱各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与损伤指标限值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牛荻涛损伤模型可更准确地评价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程度,且与层间位移角发展曲线均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不同破坏等级下的位移角限值验算保证率均>80%,表明本文提出的位移角限值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RC耦合电路的初动特牲进行理论推导,并对67-1和DDF-2放大器耦合电路进行验算,得出结果:DD-1地震仪初动特性不及熏烟记录地震仪,主要是由放大器级间耦合电路时间常数偏小所致。实验表明,增大DDF-2放大器的耦合电容,可以明显改善初动特性,但RC时间常数过大,因过渡过程的作用,波形失真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损伤力学和塑性理论建立了一种弹塑性损伤单元模型,并编制了基于此单元的RC平面框架非线性分析程序DAMAGE2D。算例表明,弹塑性损伤单元对RC框架非线性分析具有良好的精度。文中根据计算结果对RC框架结构进行了不同损伤阶段的划分。研究成果可用于基于pushover方法的结构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汶川8.0级特大地震等震害调查结果显示,通常被认为其抗震设计问题已经解决且具有较强抗震能力的RC框架结构,却突出地表现出"强梁弱柱"、"薄弱层"、"短柱失效"等一系列超出抗震设计初衷的灾难性破坏形式。本文以汶川漩口中学倒塌的RC框架结构教学楼的典型震害为背景,通过典型双跨填充墙RC框架结构单元伪静力试验及框架结构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比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破坏机理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现浇楼板对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可有效改善RC框架结构抗倒塌机制的技术措施及设计建议。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以汶川漩口中学倒塌的教学楼为原型,设计完成了考虑楼板及填充墙影响的4个1/2缩尺的单层两不等跨填充墙RC框架结构模型伪静力试验,研究了2类填充墙材料、3种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整体强度、刚度及延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填充墙及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不同地震破坏模式的作用机理。(2)基于填充墙RC框架结构伪静力试验结果,采用DIA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实现了填充墙与框架间相互作用模拟;分析了填充墙与RC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了填充墙对典型双不等跨RC框架结构破坏及倒塌模式的影响规律。(3)基于填充墙RC框架结构伪静力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及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填充墙RC框架结构中的"短柱"破坏机理。选取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蒸压砖等3种砌体材料,定量研究了不同填充墙砌筑材料、墙-框界面刚度及填充墙布置高度对RC框架结构"短柱"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可实现避免短柱破坏的理论判别公式及设计措施。(4)研究提出了可显著提升框架结构整体抗倒塌能力的现浇楼板四角与梁柱有限断开的抗震设计措施。按现行规范设计制作了2个2×2跨、1/5缩尺的4层填充墙RC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比试验,验证了横向两不等跨RC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及现浇楼板对破坏模式的不利影响;通过振动台试验与伪静力试验及实际震害现象对比分析,揭示了现浇楼板以及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的作用机理;通过两RC框架结构模型破坏模式对比试验及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证实规范中试图提高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设计方法并不能有效实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而现浇楼板四角与梁柱有限断开的措施可明显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有效延迟框架柱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的地表环境, 地震勘探采集到的实际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 分辨率较差, 接收的噪声能量较强, 与有效信号存在频谱的重叠.常规的消噪手段很难在保证有效信号幅值的同时, 还兼顾噪声压制的效果.本文采用基于分数阶最优控制(Fractional Optimal Control)理论建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FOCNet来压制地震数据噪声, 并恢复微弱同相轴.不同于传统深度学习网络(DCNN)算法大多为基于经验的网络设计, FOCNet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它从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角度阐述了网络的原理, 并采用长期记忆的方式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 提高了系统对噪声的消减能力.针对地震数据有效信号在低频带与噪声重叠严重, 且FOCNet对数据中、高频信息保留更好这一情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时频分析与FOCNet相结合的算法(TF-FOCNet)来压制地震噪声, 提取有效信号.该算法通过理想时频分析, 针对性的提取信噪重叠的低频目标数据成分, 并与数据的中、高频成分一起送入网络中进行处理并融合, 完成噪声的压制, 增强了低频信息的保留能力.模拟及实际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在随机噪声、面波压制及微弱信号恢复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张爽  陈曙东  于群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08):2779-2786
本文针对吊舱式航空TEM系统,建立了基于地回路的系统参数标定模型,并分别计算了自由空间模型响应(TLR)、均匀大地模型响应(TER)、地回路与大地耦合模型响应(TELR和TLER).由于TER响应表现为幅度沿测线不变,据此提出通过增加拟合参数的方法实现系统标定,消除了TER响应对标定的影响.TELR和TLER早期响应具有过零特点,据此通过合理选择过零点附近的早期道,可以显著降低TELR和TLER响应对标定的影响.本文在理论上证实了在低阻区利用地回路实现航空TEM系统标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期RC框架及CFRP布加固完好RC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该试验进行了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基本相符。以此为基础,通过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来表达RC框架的损伤程度,从而建立CFRP布加固损伤RC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继而对该模型进行了Pushover分析,研究CFRP布加固损伤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齿轮齿条式电涡流阻尼墙(eddy current damping-rack and gear wall, ECD-RGW)是一种具有明显非线性特征的消能减震装置,为探究其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了一栋5层RC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实现了电涡流阻尼墙非线性力学模型的二次开发,并验证了其准确无误,进而对该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使用数值方法评估了ECD-RGW减震结构的概率抗震性能。选取ATC-63项目中推荐的22条典型远场地震波,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对安装和未安装ECD-RGW的RC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控结构,安装了ECD-RGW的RC框架结构达到各级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明显降低;ECD-RGW在各级地震作用下均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且提高ECD-RGW的传动比可以进一步提高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结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框架结构体系预期损伤部位的损伤程度控制和性能评估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针对该结构体系,研究其各种性能水准极限状态的定性描述和量化方法,并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可以减小RC框架结构的层间残余侧移角、柱端截面...  相似文献   

17.

有效压制多次波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难点问题.尽管已发展了多种多次波压制方法,但仍存在多次波压制不全、计算耗时长等缺陷,使得应对复杂地质地震数据多次波压制具有挑战性.为了突破现有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神经网络的多次波压制方法,采用的深层神经网络是一种改进的具有卷积编码器和卷积解码器的U-net网络.不同于常规方法依赖于滤波或波动理论,该方法仅依赖于大量训练数据.训练数据以含多次波的原始地震数据作为输入,不含多次波的地震数据作为输出,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优化神经网络参数.训练成功的网络模型具备较好地分离多次波和一次波的能力,可直接用来快速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避免了常规方法涉及的大规模计算.工业界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层神经网络方法能有效压制复杂地质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和多次波压制效率.

  相似文献   

18.
损伤梁单元及其在RC结构构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以及集中塑性理论建立的简化损伤梁单元模型。采用此单元模型,分析了实验梁在单凋加载下的受力性能,并与材料模型和弹塑性单分量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算例表明简化损伤粱单元模型对于RC结构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有效地模拟构件的开裂、屈服和失效全过程;得到直接从力学意义出发的反映结构损伤的损伤内变量,对结构的损伤评估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附加或不附加粘滞阻尼墙的RC框架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附加或不附加粘滞阻尼墙的2个相同的RC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情况.这2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为3层1跨两开间,几何相似关系大致为1:2.将阻尼墙附加到一个RC框架模型当中,先后对附加或不附加阻尼墙的2个相同的RC框架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墙有效减小了框架模型的地震反应.对耗能框架模型和普通框架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改变阻尼墙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阻尼墙参数,才能达到最好的耗能减振效果;适当减小层间位移较小处的阻尼墙参数,对减振效果影响很小而又能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20.
基于RC框架前期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该试验试件进行了Pushover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基本符合。以此为基础,通过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即改变刚度,来表达RC框架的损伤程度,从而建立角钢加固损伤RC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继而对该模型进行了Pushover分析,研究角钢加固损伤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损伤程度对加固框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角钢加固后RC框架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RC框架加固前的损伤降低了极限荷载,且大幅度降低了延性系数,说明损伤程度对加固后框架的延性耗能能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