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早元古宙袁家村铁矿以变质程度浅、地层剖面完整和地质构造简单为特征。厚约1200m 的袁家村组含铁岩系可以分成三个段,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个沉积-成矿旋回。其中每一个旋回都是以粗碎屑岩开始,经过粉砂岩和泥质岩逐渐过渡为较纯的胶体化学沉积物即硅质岩。矿区出现的铁矿物相沿剖面自下而上依次为黄铁矿、菱铁矿、铁硅酸盐(包括铁绿泥石、铁滑石和黑硬绿泥石)、磁铁矿和赤铁矿。这些铁矿物相是沉积阶段、成岩阶段至初级变质阶段的产物。它们在地层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反映各旋回铁矿物相的形成环境,在时间上自早至晚,空间上自下而上,其氧逸度逐渐增高。控制铁矿物相类型和其中铁价态形式的主要因素,是沉积时泥砂质碎屑组分和铁硅质胶体化学组分的性质和相对比例,以及其中有机质的存在与否及其多寡。  相似文献   

2.
论姑山铁矿床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Gushan iron deposit should be assigned to volcano-hydruthermal type with hematite qusrtz as its principal mineral assemblage.Iron concentra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has been estimated from the ratio of hematite to quartz in the ores. By using experimental and thermodynamic data the soinbilities of iron mineral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re calculated in the system FeO-Fe2O3-NaCl-HCl-H2O. The effect of T, P, pH, fe2 and tot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ine on the solubilities of iron minerals are discusse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based on presume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for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e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iron minerals were deposited at log fo2=-21--25, log(mKCl mbl^ ) =-2,5--3, P=1-0.75 (or 0.5) Kb,T=400-350℃.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iginal fluid was an acid NaCl-bearing solution of magmatic derivation. However, iron in the solution was enriched with falling temperature by dissolving pre-exist iron minerals in the consolidated rocks rather than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the magma. Either decreasing temperature (below 400℃) or pressure is capable of depositing iron minerals from the solution, but the ratio of Fe to Si in the ore is dependent mainly upon the pH. The widespread silica vein at later stages is a reflection of decreasing acidity of the solution. Increase in fo2 will also favor the deposition of iron minerals. The hypabyssal occurrence and the existance of the Huangmaqing shale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formation of hematite.  相似文献   

3.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前寒武纪是中国铁矿重要成矿期,该时期的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5.6%.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可分(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和岩浆型铁矿床五类,再细分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与细碧角斑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浅变质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等8个亚类.(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其储量、矿产地和开采量均占全国首位,其中最主要的是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亚类,是前寒武纪的特征类型,是仅发育在前寒武纪时期的铁矿床.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床形成于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最重要的形成时期,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50%,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陆块区和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中,其成矿规模、成矿区域、成矿类型和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4.
VMS和BIF铁矿作为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在前寒武纪常常以共生组合方式赋存于古老克拉通内的表壳岩系中,是早期地球构造和环境演化耦合作用的产物。该组合不仅记录了当时特定的构造及大气和海洋环境,而且两者也是全球铜、铁、铅、锌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VMS与BIF共生组合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表明,前寒武纪VMS与BIF集中出现于~2.7 Ga和~1.9 Ga,与同时期地幔柱活动和地壳增生的高峰相对应,两者共生时BIF通常产出于VMS外围或上盘,但在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还认为,前寒武纪地幔柱活动诱发的海底扩张、海底和地表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多重热液系统,可同时为VMS和BIF提供物质来源,海水的硫逸度、氧逸度及大气的氧含量是影响VMS与BIF空间分布及VMS硫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目前,VMS与BIF共生组合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典型共生实例的精细解剖,已有共生模型缺乏详细的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支撑,对两者共生组合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古海洋环境仍存在不同认识。华北克拉通的清原和五台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有较大规模的VMS与BIF铁矿共生现象,对其开展详细研究工作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床古环境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某区分布着古老的前寒武纪硼酸盐矿床。由于该型矿床有着自己的独特发育及成因特点,并具一定经济价值,因而对该型矿床的形成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 矿床在构造上分布在古老隆起带内。其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它由变粒岩  相似文献   

10.
滇西惠民式铁矿找矿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5):765-778
惠民铁矿产于双江陆缘弧带中元古代惠民岩组中部多旋回含铜铁火山-沉积建造中。每个小旋回底部由火山岩始,顶部至铁矿层终,构成明显的火山喷发-沉积韵律,铁矿层的大小、分叉、尖灭等,与火山岩的多寡、厚薄直接有关,受控于火山岩活动及其中心。将其厘定为云南省云县-澜沧一带区域性的中元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典型矿床-惠民式铁矿,并将与之成矿条件类似的双江-澜沧地区中元古代火山岩盆地作为惠民式铁矿的预测工作区,以MRAS定位定量方法,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进行矿产预测,优选最小预测靶区13个,估算铁矿石资源量75亿吨,做为今后寻找与勘查该类型矿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有关的铁矿床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铁矿床类型,多形成于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海底的环境。含铁建造结构多呈条带状,故被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粒状含铁建造(GIF)较为少见。条带状含铁建造是由各种富铁矿物组成的非均一组合,矿物包括含铁的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而粒状含铁建造则主要由含铁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偶而富含含铁碳酸盐。根据结构及组成的不同,含铁建造可分为两类:阿尔戈马型(Algoma type)和苏必利尔型(Superior type),其中苏必利尔型含铁建造是最为重要的成矿母岩。以其为母岩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三类:未经富集的原生含铁建造矿床,假象赤铁矿-针铁矿矿床和高品位赤铁矿矿床,其中以高品位赤铁矿矿床最为重要,其形成与成岩作用、表生作用及深部流体的参与有关。我国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对中高品位矿床成因的研究,并对国内已有类似矿床进行再认识,进而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景洪自治州国防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位于滇藏地槽区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部。该建造属于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该组由一套变质的泥砂质沉积岩夹变质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系组成,在区域呈北东方向分布。国防铁矿床产于该组变质火山岩段内。矿床形成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受火山机制控制。矿床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且呈组合形式出现,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后,又有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脉状铁矿床迭加其上。因此对这一矿床组合进行综合研究,不论是对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对指导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含矿原岩建造和矿床特征出发,对各类矿床形成条件及多种成矿作用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前言古陆块是前寒武纪或大或小的盆地沉积的见证.在古陆块及其边缘,的确存在着储量大、品位富的沉积变质铁矿床,亦有规模巨大的、与岩浆成因有关变质富铁矿床.此外,国家急需的黄金、金刚石、铬、镍、钒、钛、蓝石棉、钻、铂和放射性矿产资源在古陆块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陆块中,又往往出现深大断裂,它们的继承性明显地控制着岩浆的侵入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研究古陆块是为了探索地球及地壳物质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基础;对认识地球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矿床成因类型的建立是成因分类的基础,也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试图从磁铁矿的成因方面讨论一个产于闪长岩体附近蛇纹岩中,但不属于接触交代和岩浆成因的特殊铁矿类型一一铜厂式铁矿,即与元古界(钙)镁硅酸盐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受变质型矿床。一、地质概况铜厂铁矿分布在陕西勉(县)—略(阳)—阳(平关)三角地带。区内广布的元古界碧口群细碧岩一角斑岩系构成基底,其盖层为含藻类化石的震旦系(南方震旦),泥盆系及石炭系等。岩浆活动频繁,尤以超基性岩更为发育。构造以复式褶皱和走向断裂为主,常形成区  相似文献   

15.
矿床成因类型的建立是成因分类的基础,也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试图从磁铁矿的成因方面讨论一个产于闪长岩体附近蛇纹岩中,但不属于接触交代和岩浆成因的特殊铁矿类型——铜厂式铁矿,即与元古界(钙)镁硅酸盐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受变质型矿床.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地区范围,东起冀东卢龙县安山镇、西止唐山市唐家庄、南自滦南县城、北至卢龙县城,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京山铁路横贯东西。区内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床分布普遍,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基地。长期以来,许多单位在本区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从而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西南地区包括秦岭、大别山以南,九岭山、诸广山以西,唐古拉山以东广大地区。解放以来,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前寒武纪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本文是根据作者在部分地区多年的实地研究和参阅了有关单位的前寒武纪地质资料写成的,主要讨论前寒武纪构造阶段的划分、原地槽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探索该区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以及前寒武纪铁矿的分布规律和可能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前寒武纪变质铁矿储量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在美国占76.1%,在苏联占61.7%,在澳大利亚占60%。尤其是澳大利亚在1960年前还是贫铁国家,1964年后一跃而为富铁国家,也是因为在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方面取得了突破。这种类型矿床储量在国内也占将近49%。它规模大而稳定,多数好采易选,故经济意义十分重大。从1900-1965年以来,对这种矿床的成因,众说纷纭,到五十年代后半期有所进展,我们认为是沉积变质的。  相似文献   

19.
华南晚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层位、类型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华南诸省的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变质铁矿,1957年首先发现于江西新余地区,被命名为“新余式铁矿”,后又相继在湘中、闽北、桂北等地被发现。由于此类铁矿分布广泛,层位稳定,不仅是南方重要的铁矿资源,而且对我国南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澄江—加里东地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变质铁矿的成因研究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在系统研究江西新余式铁矿,并实地考察华南诸省铁矿的基础上,综合前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纪化学风化壳的形成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1963年彼得罗查沃德会议中曾经做过有关苏联卡累利阿元古宙化学风化壳的报告,引起了苏联地质界极大的兴趣,广泛的掀起了讨论风化壳的沉积学及矿产的热潮,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风化壳的文章。与此同时,这一问题在世界不同地区积累了很多资料。目前的任务是利用这些资料来解释理论和实际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