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水资源演变趋势及空中水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通过分析近30的山东省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历史倾向性和阶段性,研究了水资源总量及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省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且呈快速下降态势,其中,地表径流量下降尤为明显;水资源变化存在丰水,平水和枯水三个历史阶段。其次,建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未来水资源总量进行预测显示,1998-2000年山东水资源仍处于偏少状态,且呈逐年减少趋势。最后,根据国内外人工增雨科研和作业与试验结  相似文献   

2.
穆东升 《青海气象》2004,(F07):2-4,11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近600亿m^3。“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位置,决定了青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和极为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春季空中水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采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了青海高原东北部春季水汽输送、辐合辐散情况 ,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总水汽含量 (V)、液态水 (L)的情况。经计算 ,青海高原东北部大气水汽状况为输入大于输出 ,且有近 83%的水汽影响该地区后移出青海 ,有较大的潜在水资源 ;从液态水含量情况来看 ,尽管水汽含量比平原地区少 ,但液态水含量却比平原地区偏高。另外还计算了 1997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的云总凝结水和降水效率 ,大气总凝结水量为 2 84× 10 8t,但实际降水量为 34× 10 \+8t,平均降水效率为 0 .12。如果能提高 1%的降水效率 ,则可增加约 2 .5× 10 8t降水 ,且具有较好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商丘市代表站各标准层等压面水汽含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春季空中水资源呈逐月递增趋势,秋季空中水资源呈逐月递减趋势;5月和9月是干旱的关键季节,实施人工增雨的潜力较大;春季的增雨潜力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5.
选取郑州、徐州、南阳、阜阳等代表站,通过计算地面到高空各标准层等压面的水汽含量得出商丘春季空中水汽量随月份递增,秋季随月份递减.水汽含量自南向北减小,即随纬度增高而减小.5月、9月份干旱年份较多(61%),增雨潜力大;10月份干旱年份次之(56%);11月份正常年份与干旱年份各占50%,增雨潜力小.  相似文献   

6.
选取郑州、徐州、南阳、阜阳等代表站,通过计算地面到高空各标准层等压面的水汽含量得出:商丘春季空中水汽量随月份递增,秋季随月份递减。水汽含量自南向北减小,即随纬度增高而减小。5月、9月份干旱年份较多(61%),增雨潜力大;10月份干旱年份次之(56%);11月份正常年份与干旱年份各占50%,增雨潜力小。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国内目前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进展,分析了广东省开展人工增雨降低灰霾污染的基础条件和天气形势,认为从理论上通过人工增雨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设计了广东省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流程,提出依据云模式、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和地面环境气象监测等多种平台制定作业内容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开始,黑龙江省进入建国后的第二个干周期。黑龙江省云水资源比较丰富,据专家分析,每年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平均增水约为5×108m3左右,仅占空中可利用水资源的0.2%,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黑龙江省水资源短缺困境、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辽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设辽宁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空中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7~1999年逐日探空资料和同期水文水资源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域空中水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气系统的水量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空中水汽资源受天气系统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静态水汽含量年均值为20.75 mm,动态水汽净输出量全年平均为440.91 mm,并以850 hPa层的水汽净输出为主.水汽净收支率年、季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全年的水汽输入量很大,但空中水汽资源转化为地面降水的效率不足5%,而降水转化为水资源的量约为27.31%,空中水汽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另外,从大气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山东干旱气候特征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开源增量、增加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对广东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1,他引:1  
刘燕  林良勋 《广东气象》2007,29(2):14-17
普查1970~2005年登陆福建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可知:(1)36年间平均每年有1.4个TC登陆福建省,其中以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为主;6~10月都有TC登陆福建省,7~9月尤其8月份是登陆的高峰期;登陆福建的TC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登陆福建省的TC主要集中于3种路径:偏北、偏西、西北型路径,其中偏北、偏西型路径以登陆闽中、闽南为主,而西北型路径有一半登陆闽中,登陆闽北以及闽南的几率相当。(3)偏西型路径的TC登陆后仍以偏西或西南的路径移动,一般有西南季风的配合,80%对广东有显著影响;西北型路径的TC登陆闽北时由于继续以西北或偏北路径移动且在广东上空没有强劲的西南季风的配合,则对广东基本无影响,登陆闽中南的TC登陆后移向偏西或西南,或者有强劲的西南季风的配合对广东造成显著影响的占47.8%,而减弱快同时没有西南季风配合的形势则对广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降水特征与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泰安市1951~2002年降水资料,利用Excel图表分析得出泰安降水分布特征和未来趋势。降水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少于平均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利用1951~2002年月降水量和月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出陆面蒸发、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得出泰安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春季是泰安最易出现干旱的季节。分析1984~2002年泰安地下水埋深资料,得出地下水位的变化基本随每年降水量的多少而升降,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地下水资源相应减少,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提出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两个有效方法,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和开源节流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3.
张苏平  胡桂芳  朱平盛 《气象》1996,22(11):3-9
利用1960-1994年胶东地区降水和水资源资料,用变点分析方法将35年分成A,B两个气候段,分析发现从A段到B段降水,立资源明显减少。水资源总量的变化规律和降水变化规律一致,但前者的变化率明显大于后者。地下水变化有一定持续性,气象干旱年的结束不意味着水文枯水年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
1956-2007年河南省降水和水资源变化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南省10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和各省辖市的水资源资料,分析了河南省1956-2007年降水和水资源变化特点,对降水资源量和水资源量进行了丰枯评估;分别采用线性相关法和产水系数法以降水量估算水资源量,并对估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52年来河南省年降水资源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32亿m3/10a;省内不同区域降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不太一致,豫北、豫西和豫中为减少趋势,豫东、豫西南和豫南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2) 52年来全省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0.85亿m3/10a,大于降水资源量的减少速率,省内各区域水资源量均呈弱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豫西最大,豫北次之,豫中最少;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与降水资源量基本一致。3) 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用年降水量估算水资源总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0%~22%;将线性相关法和产水系数法两种估算模式分别用于不同丰枯程度年景的估算,可减小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山东省40站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通过计算综合舒适度指数、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及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分析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发现:(1)山东省绝大部分地区每年有4~6个月的适宜旅游季节;(2)山东旅游气候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3)全省不利于旅游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冬季的寒冷;对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二级区划。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东省25个台站1980年至2012年4-9月份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和REOF方法对夏半年降水量的周期振荡、空间异常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夏半年降水总量存在显著的4a、7a和13a周期振荡,且4a周期振荡信号最强,为第一主周期,7a和13a分别为第二、第三主周期。其主要异常模态表现为一致偏少或一致偏多、沿海与内陆反向型。广东省夏半年降水量的异常敏感区域为粤西北区、粤西南区和粤东北区。三个区域近几年夏半年降水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粤东北区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6—2020年粤港澳闪电定位数据和广东86个国家地面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地闪频次和地闪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闪与降水量、强降水频次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逐月地闪频次与降水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6和8月,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5。日变化中,地闪频次高值集中在12:00—20:00,占比为61.4%;地闪频次与逐时雨量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两者相关系数0.90。(2)地闪密度大值区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中心值达到33次/(km2·年)以上;地闪强度分布与地闪密度相反,地闪密度大的地区,其平均地闪强度小。(3)全省大部分地区地闪密度与降水量、强降水频次相关性强,而在粤东及粤北地区相关性较差。相较于降水量,地闪密度大值区与强降水频次的相关性更好;而地闪强度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比其与强降水频次相关性要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65—2015年广东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5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全省多年平均年、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日照时数的大值区位于沿海地区,小值区则位于粤北地区。(2)4个季节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秋季下降最明显,其次是夏季,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位于珠三角地区。(3)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77年左右发生突变。春、夏季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97、1992年,冬季突变发生在2008年,但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张书萍  祝从文  周秀骥 《大气科学》2014,38(5):1005-1016
本文利用1951~2011 年期间中国台站资料、东亚地区的探空资料、NCEP/NCAR 和ERA40 等大气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水分平衡方程诊断探讨了华北地区过去60 年中水资源和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华北地区69%的降水量被蒸发,可利用降水仅仅为降水量的31%。夏季可利用降水是华北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华北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在80 年代初发生突变减少,进入21 世纪初,伴随蒸发量的增加该地区可利用降水量进一步减少。西风带水汽与东亚夏季风水汽是华北可利用降水的主要来源。NCAR/NCEP 和EAR40 再分析资料的结果均显示贝加尔湖一带的位势高度偏低和西太平洋高压的偏强有利于该地区降水增多。利用探空资料进一步证明,蒙古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温度在对流层低层变暖和位势高度场的加强导致了过去几十年华北可利用降水量减少。由于贝加尔湖地区温度变化与全球变暖存在密切关联,监测该地区温度的变化对预测华北水资源和东亚夏季风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