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除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如果违反该条的规定,则应按《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相似文献   

2.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要求,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所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有条件的地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应当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提高补充耕地质量。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完工,三峡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稳定农村社会,调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积极性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资格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村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  相似文献   

4.
经依法批准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这是当前国土资源部门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片面认识。其实,收回土地使用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它涉及了《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管理地方性法规,我们在收回土地使用权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及配套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市场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滞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是割裂的,由此造成土地资源配置的低效和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益受损.在透视分析我国建设用地市场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土地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分析工具,研究了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动力及其发展路径,构建出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框架,并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保障,以促进建设用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12,(6):1-1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有专家表示,修正案草案获得通过,也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尽快出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用地成本高、采矿后土地闲置等问题,鄂尔多斯露天煤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于2011年经国土资源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实行。试点的实施办法:煤炭企业向农民征地完成采矿后,按原地类恢复原土地用途,归还当地农民使用,企业完成开采和复垦的周期为5年。试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露天煤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试点的成效和问题,为试点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出了一些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8.
殷琳 《西部资源》2010,(5):31-33
一、城乡二元的土地公有制结构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但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不同。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农村集体所有。从理论上讲,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有两种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08,(6):24-24
拒不交还土地的违法行为,是指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正>临近岁尾,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也近尾声。梳理检查结果,可见全区部分地区和单位在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国土资源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2014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中违法问题严重的盟市、旗县(市、区)及用地单位进行集中约谈。这对于吸取教训,督促整改,更好地落实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加大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力度,促进全区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国土资源,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大量存在,研究和建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便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又一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通过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就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该怎样进行补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在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14,(6):45-45
<正>通辽市扎鲁特旗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扎实做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严格登记审查标准,严把登记成果质量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权颁证,努力做到不发问题证、不留后遗症,切实维护好土地证书的权威性。在农村集体土地"两权发证"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七关",确保登记成果的高质量。一是严把程序关,严格执行"政府通告、地籍调查、权利人申请、初审公告、注册登记、政府审批、颁发证书"的程序;二是严把权属关,  相似文献   

15.
叶秀如 《福建地理》2004,19(4):28-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大量存在,研究和建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便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又一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通过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就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宣 《地理研究》2010,29(4):693-702
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社区文化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及矛盾。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转制"的措施来消除"城中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兼具城市与乡村社区特征的"转型社区",——人口由农民转为市民、土地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经济由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公司、管理由村委会转居委会——其空间改造也提上日程。从"转型社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出发,介绍目前常用的"转型社区"改造模式,并分别从"转型社区"内土地产权和使用主体分析转制后依然存在甚至加剧的改造障碍。研究认为,土地的伪国有化定义下的不完全产权、土地非法与合法混杂导致的用地破碎化和现有利益格局下各土地利用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失衡导致"转型社区"内公共设施缺乏、土地价值过低且被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改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转型社区"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3,(1):55-55
12月24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直以来是个热点话题。今天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进一步完善了对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保障。草案着力修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保证陂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今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正确地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措施,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在建、在售“小产权房”行为. 为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决遏制最近一些地方出现的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问题,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正确认识“小产权房”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建设、销售“小产权房”,严重违反土地和城乡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扰乱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销售和购买“小产权房”均不受法律保护.要全面、正确地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改革措施,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在建、在售“小产权房”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确立了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即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承包制。这项制度的确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至今仍然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所欢迎。因此,中央一再强调把它做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但当前,这项制度在多数地方并不尽完善,以至于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批地难,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发展凸显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按照规定程序对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依法实施审批。而另一方面经济要发展,建设要用地,用地项目时效迫切,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程序获得批准,由此产生了循规蹈矩管理方式与一蹴而就愿望的不和谐。久而久之,现行用地审批制度申请程序繁杂,审查要件关口林立,审批时间冗长的工作效率,客观造成“批地难”现象,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地方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众矢之的。由于办理用地手续的艰难,一些用地单位宁可退而求其次,采取先违法占地,再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