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引发的土地大整治工作,促使国家编委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决心于1998年元月成立了土地整理中心,并陆续出台系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行办法、指导原则、技术执行标准等,而且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中就土地整理概念、职责、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了确定,使土地整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行状态中。随着整理工作的深入和承担责任的扩大及众多问题的出现,土地整理工作已不适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需要。为此经国家批准2012年5月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更名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虽然,名称上从"整理"变为"整治"相差了一个字,但是,实际工作的内涵却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就此变化谈一下看法,希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并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刘彦随、卓玛措主编的《中国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3.
低碳背景下区域土地合理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出发,建立了一个基于低碳背景的土地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土地利用系统、能耗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5个方面共22个指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全国30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省(市、区)来看,北京、广东、湖北等土地合理利用水平较高,而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土地合理利用水平较低;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土地合理利用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西部最低。参照各项评价结果对我国今后的土地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云  王华 《西部资源》2014,(3):31-31
<正>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了解到,在第24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步入的第14个年头。2014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明确地阐释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2015,(1):46
<正>近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为858.1万公顷(12,872万亩)。2009~2013年五年间,全国城镇土地面积增加131.9万公顷,增幅为18.2%,年均增长3.6%,增长速度总体呈逐渐放缓趋势。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土地中城市面积占47%,建制镇面积占53%。按照区域,东部地区城镇土地面积占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的48%,中部地区占33%,西部地区占19%。东  相似文献   

6.
宋洋  朱道林  张立新  杜挺  张晖 《地理科学》2019,39(11):1749-1756
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市、区)土地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案由与复议结果等数据,定量探究中国土地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布特征、格局演变与宏观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年度土地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整体呈连续增加态势,行政相对人复议成功率先下降后上升。土地行政复议案件的空间分布与中国宏观人口-经济格局基本匹配,整体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异特征,以中部主要省份为核心,经历了先向东部沿海、后向西北与西南地区蔓延的演进过程。中国土地行政复议案件的时空格局演变由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成区面积、土地财政收入状况、土地市场化水平、区位条件等因素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7.
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土地监管制度,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近5年来,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积极参与宏观调控,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严格土地执法,坚决查处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全国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王雨晴  宋戈 《地理科学》2006,26(6):743-748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量化方式评价全国14个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趋势,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表明协调度函数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不失为一种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2,(1):17
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情况,涉及一批涉农涉土案件和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案件。2011年,全国共纠正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4万件。根据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违规征地拆迁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国共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  相似文献   

10.
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兮之  李森  王金华 《中国沙漠》2007,27(5):758-764
利用1988年和2004年的2期TM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定量地分析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及其4县(市)的土地石漠化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6 a来各种类型石漠化土地无论是在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方面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总面积减少721.67 km2,斑块数减少了1 900块;2004年粤北4县(市)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各区的比例分别是:连州为3.33%、阳山为7.28%、英德为1.54%、乳源为5.11%;粤北及其4县(市)石漠化土地的总体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均表现为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低,而景观优势度增加;随着相关石漠化治理措施地开展,中度与重度石漠化土地成为研究区内重点关注区域,尤其在阳山与乳源,这种空间格局变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斌 《西部资源》2012,(4):109-110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市场在市场体系的分量不断加大。土地市场对呼和浩特市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土地市场的发育阶段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程度。基于目前呼和浩特市房价正以加速上升的速度上涨(尤其是2010年这一年多的时间)和固定资产投资日益升温的状况,应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手段。因此,有必要研究呼和浩特市土地市场的发展程度及规律。  相似文献   

12.
论述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在TM图像上的特征和判读标志 ,经人机判读获得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 ,通过野外定点观测 ,对判读标志进行了修正 ,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层面 ,使判读结果的正确率由平均 92 .9%提高到 96 7%。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2005-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土地储备是随着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城市土地市场发展过程应运而生的一项新型管理制度,是政府对土地集约化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了国家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也为国有企业脱困以及净化土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储备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全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一直有力保障着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近日,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规划与科技处副处长杨新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国土资源厅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要规划七件大事。一、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制度,探索推进规划管理改革。结合自治区实际,积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促进规划实施与管理改革。2012年要在14盟市政府所在地的旗(市、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并按照国家试点实施的相关要求,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探索规划改革,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在总结试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艳昭  封志明  赵延德  游珍 《地理研究》2013,32(9):1668-1678
基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区人口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模型,对2000年和2010年中国657个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土地显著扩张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类型,数量占城市总量的1/3;其次是人口显著增长类型,占城市数量的1/4,两极分化明显。②在空间分布上,土地显著扩张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沿线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显著增长的城市分布重心则相对西移,主要处于胡焕庸线以东的中西部地区。③从不同规模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来看,特大城市、大城市发展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且土地显著扩张所占比例最大;中、小城市发展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并以人口显著增长占优。④由城市规模变动来看,小城市规模晋升多以人口快速增长实现,大、中城市规模晋升则更多通过土地快速扩张推进,特别是以房地产、新城建设等带动的用地驱动型城市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类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的典型地区,表现出土地退化类型复杂多样,分布重叠。为此,设计了土地退化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本区16个县(旗、市)的土地退化状况和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城市蔓延的测度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地不连续利用和低人口密度这两个城市蔓延的核心特征出发,提出了城市土地扩张指标与人口密度指标相结合的蔓延测度方法,利用杭州市1978~2010年的遥感影像,实证测度中国大城市蔓延的时空动态变化。测度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密度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测度效果良好,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杭州城市蔓延十分典型,主城区蛙跳式开发以及大部分的边缘增长发生在人口低密度区或较低密度区,城市发展不紧凑,蔓延迅速;阶段特性显著,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单一中心向多核心发展的态势。将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密度指标结合来测度城市蔓延是十分有益的尝试,为中国大城市蔓延的测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于推广使用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浙江省11个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普遍偏高,无论是用地效益还是用地结构状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中平、南北低。(3)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03。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象仁  郭焕成 《地理研究》1984,3(2):103-104
近三年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全国各省(市、区)有关单位进行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试点,全面开展省(市、区)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并编出了典型地区1:100万土地利用样图。为了交流经验,推动全面,加速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的进展,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委会于1981年2月9日-14日在北京召开r第二次全国1:100万上地利用图编委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土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地理研究所、大专院校地理系,以及青海省科委、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北京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内荣古上地勘测设计院、黄河中游治理局等33个单位6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