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2.
<正>1902年,英国人沙克尔顿作为斯科特探险队的队员首次到南极探险。1907年他第二次南极探险,是自己组织探险队率"猎人"号探险船赴南极爱德华七世地进行探险.在途径新西兰探险船的停泊休整期间的12月18日,新西兰邮政当局通知他,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为南极探险印制新邮票,只有在新西兰的普通一分邮票上特意加盖"爱德华七世地"(King EdwardⅦLsnd)字样作为南极的邮票,图2共计23492枚。其中,488枚送给万国邮联。  相似文献   

3.
阿蒙森和斯科特先后于1910年和1911年踏上征服南极点的征程。同时,在东方的一个角落里一艘小帆船也悄然起航,向地球的南端驶去。日本的白濑矗(1861年6月10日出生在日本秋田县由利郡金浦村,幼名知教。)作为白种人之外的人类,首次在南极留下了足迹。白濑的南极探险和阿蒙森一样,首先以征服南极点作为开端。1910年7月,白濑发表了征服南极点的探险计划,但没有得到政府资助。当时,日本正沉浸在日俄战争胜利气氛中,忙于国内事务,又没有向海外派遣探险队的先例,因  相似文献   

4.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曾写道:“受雄心勃勃的理想所驱使,我决心穿过北极地区,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我对北极点本身并不感兴趣,因为皮尔里1909年的辉煌成就,使北极点对后来所有探险家都失去了价值。”阿蒙森乘坐飞行器,两次试图穿过北极地区:第一次在1922年,他从阿拉斯加的韦思特刚起飞就坠落到地上;第二次在1925年,与美国百万富  相似文献   

5.
人们发现并登上南极洲大陆考察、勘探、绘制南极洲地形图,这些全是1820年以后的事。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人却在距今480年之前就已绘制出了今日仍令地理学家惊叹的南极地图,并与现代采用先进的空间技术测绘的南极地形图一样完美无瑕。这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地理和地图研究史上的迷案。雷斯的南极地图经世界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史学家证实,现今保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王宫中的南极古地图,是系皮里·雷斯亲手绘制在羊皮纸上的杰作。皮里·雷斯是16世纪土耳其著名的海军上将,但他早年却是一名横行于  相似文献   

6.
~~南极探索之阿蒙森和斯特在南极的竞赛(二)$大边圣亚海洋世界股分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韦尔曼185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一名富家出身的新闻记者、探险家。在《芝加哥记事先驱报》的支持下,他热衷于寻求有新闻价值的挑战,并决定到北极点去探险。在1894年和1898年两次徒步到北极点的尝试失败后,他又决定乘飞艇飞抵北极点。1905年,韦尔曼为了筹集资金,组建了韦尔曼一芝加哥记事先驱报极地探险公司。《芝加哥记事先驱报》的主人维克托·劳森投资7.5万美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南极研究可追溯到1911~1912年白濑中尉探险时代,那时白濑就在自己的根据地进行了气象观测,船在附近的海域进行了海洋调查。但真正进行综合性研究还是从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的第三个国际极年(又称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的。这个极年是把南极观测放在重点,包括日本在内共12个国家参加。为了致力于南极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南极局局长罗伯特·汤姆森博士和新西兰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国际生态学会主席、坎特伯雷大学动物系主任乔治·诺克斯教授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青岛参观和讲学。汤姆森博士作了题为“南极事务”和“南极的地质地理学”等学术报告。诺克斯教授讲学的题目是“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介绍”、“南大  相似文献   

10.
为鼓励年轻的科学家投身于南极科学,获得第一手的野外工作经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1994年1月在美国的南极麦克默多考察站新建的艾尔伯特·P·克拉瑞科学工程中心,举办了为期4周的生物训练课——南极有机体的生物适应。有10位大学生去那里集中研究了南极生物体的寒冷适应、能量代谢和分子遗传。训练课上,特别重视野外采集和实验室试验,还安排南极研究人员作讲座。主题范围涉及鱼的温度适应性变化、海洋无脊椎动物动体成长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海藻的渗透调节及分子遗传等。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发现、认识南极洲,只有近160年的历史。从探索南极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772—1843年,帆船探险时期;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探险时期;20世纪20—50年代,航空考察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常年站考察时期。南极考察,在政治上、科学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考察站、100多个夏季和临时考察站,开展了领域广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南极洲的夏天开始了对位于南极的“阿蒙森 -斯考特”站的重建工作。经过 1 0年的规划后 ,建设者们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工作——扩建中央圆顶建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 P.West说 ,重建工作计划在 2 0 0 5年完工 ,重建的科学基地将能保证 2 0 0名极地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老建筑在设计上只考虑接纳 3 3位男性极地工作者 ,但 3 0年来在其中工作和居住着不同性别的专家。按 West的意见 ,中央圆顶建筑扩建后将大大地增加基地的容量。在 1 .52 9× 1 0 8美元的预算中还考虑了建设新的动力设备 (功率为 1兆瓦 ) ,这就能极大地扩大…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三字经     
七、古中国杭海早览世界中世纪航海业即崛起哥伦布作远航首横渡大西洋历艰险到美洲喜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非洲过“好望”至印度首开辟新航路印度洋变通途麦哲伦环球行地圆说得印证最大洋他命名无风浪称“太平”两极地最神秘探险者勇相继有南森娜威人探北极众岛群靠海冰巧引牵辟航线北极圈阿蒙森赴南极遭挫折不泄气绕冰山涉冰川登极点捷足先斯科特步后尘雪暴中蒙不幸其毅力实可钦南极史垂青名古中国航海早探海路领风骚秦赢政求不老命徐福觅仙草童男女三千整涉大海到旦本唐鉴真六东渡累失败终无悔播文化传佛经中日间交往深明郑和下西洋共七度创…  相似文献   

14.
南极,这个地球上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自1899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首先登上南极大陆以来,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有的英勇捐躯,艰苦卓绝的事迹可歌可泣!迄今,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个国家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站。1984年11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3月,我国派科学工作者参加“首次国际南极洋生物资源考察(FIBEX)”计划中南极普里兹湾(Prydz Bay)及其邻近海区的考察工作(与澳大利亚合作)。区域为南纬60°到南极大陆沿岸,东径60°到90°间的南印度洋海域。本文是对这次考察中由澳大利亚使用“内拉顿”号所采磷虾的初步研究报道,共五种,分录于两属。文中还记述了这五种磷虾的分布与生态特点。图7,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科学与环境部南极局局长克拉伦斯·麦丘博士,应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邀请于九月十日至十三日在青岛讲学访问。麦丘博士应邀作了“澳大利亚南极和邻近洋区考察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澳大利亚南极和邻近洋区考察的项目、目的和组织管理”、“国际南极考察机构概况”等学术报告。麦丘博士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参加报告会的有来自本市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海洋世界》2006,(4):42-46
走进中山,感受南极圈内中国第一站如果从空中俯瞰拉斯曼丘陵,在南纬69°22'、东经76°23'位置的南极荒原上,你会发现一片红黄相间的建筑群在皑皑白雪之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里就是中国南极科考工作者心中的“家”,是他们的“圣地”——中国南极中山站。这里也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开始20年来,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建立在南极圈内的考察站。从亚南极到东南极:艰难的建站历程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北端,面向普里兹湾,背靠埃默里冰架和格罗夫山脉。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6℃,连续极昼时间54天,连续极夜时间58天,最大风速43.6米/秒。虽然…  相似文献   

18.
南极冰架正在融化,巨大冰山溶入海洋将导致海洋平面继续升高英国科学家1996年1月24日说,由于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南极冰架正在继续融化,在组成南极很大部分的厚冰架中,至少已经有5个冰架在过去50年内大大后退了.剑桥大学负责南极调查的戴维·范甘等人在世...  相似文献   

19.
1909年,皮瑞首次抵达北极点。1926年5月9日,美国探险家伯德和同伴别内特第一次乘飞机飞越北极点。1926年,阿蒙森和两个同伴第一次乘气球飘过北极点。1937年,两个苏联人第一次乘飞机在北极点降落。1958年,美国核潜艇第一次从冰下穿过北极点。1959年,美国潜艇“斯科特”号第一次冲  相似文献   

20.
杨颖玥  刘海龙 《海洋与湖沼》2023,54(6):1564-1572
卫星记录以来,南极海冰范围发生5次快速下降事件,研究这5次事件的时空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冰范围和海冰密集度的卫星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5次南极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特征,再结合大气和海洋各项环境因素的再分析数据,探讨海冰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过程。结果显示: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的空间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 2021年8~12月以及2016年8~12月的春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以及1985年12月至1986年4月的夏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威德尔海、罗斯海沿岸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2008年4~8月的冬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则由别林斯高晋海和西太平洋的部分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探究影响海冰的环境因素发现,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净热通量对海冰减少的热力效应影响具有区域性差异。此外,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受阿蒙森低压的影响,相应的海表面风异常既通过经向热输运的热力效应导致海冰减少,也通过风的动力效应驱动海冰漂移使得海冰密集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