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上,森林曾覆盖了地球上陆地面积的2/3,约76亿公顷。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牧业开始发展,毁林种田、毁林放牧,加上自然界的地震,闪电等灾害的频繁,副十七世纪中期,世界森林面积减少到55亿公顷,进入20世纪后,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人类活动对东川森林破坏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麟 《山地学报》2003,21(3):304-310
对云南东川清代民初“土法炼铜”、农业垦殖和薪炭利用三种主要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作用大小首次进行了定量估算,在方法上充分考虑了森林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演替速率,因此对清末民初东川三种主要人类活动毁林下限值的计算结果:毁林面积1395.5—1576.1km^2,毁林覆盖率12.2—13.8%,是较为可靠的。该方法在定量研究历史植被方面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 南方集体林区包括南方十省区,为我国森林资源重要地区,根据全国(1994~1998)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为38.02%,林业用地占全国林业用地的31%;森林面积为5900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7%;森林蓄积17.9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15.9%。加之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好,林木种类多,林木生长快,当  相似文献   

4.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的转换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泰老边境地区近30年自然林(含森林与混交林)减少3.18×104 km2。其中,泰国一侧以农田转换为主,减幅72%;老挝一侧以种植园转换为主,减幅超2/3强。(2)2000年前后(1999—2003年)边境两侧自然林减少最为显著,占比2/5,且集中发生在边境城镇(万象)或口岸(泰国清孔、廊开口岸)地区。(3)泰老边境两侧森林/混交林减少量距国界越近规模越大,趋边性明显。其中老挝一侧因农田扩张的森林/混交林毁林、因种植园增加的森林转出尤甚;而泰老两侧因种植园转换的混交林毁林则表现为强趋同性。(4)因农田扩张造成的森林/混交林减少集中在泰老边境两侧45 km以内,而种植园扩张引起的森林(13 km以内)较混交林毁林趋边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是世界上第四大林业国,现有森林资源3.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33%。近100年来,美国林业经历了毁林造田-植被恢复-过度采伐-休养生息,恢复发展和建立稳定的生态  相似文献   

6.
对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生产力和稳定性方面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森林砍伐导致人工林逐步取代了天然林,在此背景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碳储存能力的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跨大陆水平上以两针松(Pinus L.)为例首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本文使用作者收集的有关欧亚大陆森林的单树生物量结构数据库,对1880株天然林林木和1967株人工林林木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林木生物量结构的原始数据、一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温度与降水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一月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同等规模和同等树龄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上和茎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这种关系仅对枝条部分的生物量有效,而对树叶生物量的影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人工林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生物量均高于天然林树种的生物量,但在林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这种差别的程度有所不同,并且主要取决于一月的温度水平,而与年降水量关系不大。当然,在建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的结论只是对影响林木生物量的气候因素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连山森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主体,了解祁连山森林资源变化,对于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法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祁连山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3年,应用"3S"技术和搜集以往调查研究资料,对比分析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分布范围及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地质时期,随着祁连山快速隆升,气候变得寒冷干旱,森林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早全新世以后,祁连山区森林退缩至酒泉以东山区。历史时期,祁连山北坡森林遭到4次较大规模人为破环,森林面积日渐建少。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祁连山北坡林区经过3次较大的毁林开荒行动,森林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甘肃省加大了祁连山森林保护,祁连山北坡森林得到逐步恢复与扩展。目前,人为活动对祁连山北坡森林的干扰影响仍然严重,森林质量呈退化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保护与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木种质资源亦称林木遗传资源,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和,包括不一定为人们直接利用,但可提供或有可能提供有用性状的森林植物。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目的是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使森林继续进化和改良,以适应人类和环境需要而保持有用的遗传变异,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持续发展,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上有记载的生物种约150万种,其中植物种类近30万种,目前被人类栽培利用的植物仅1500多种(不含品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不仅能够促进全省林业发展,实现林木资源的规范流转,提高林农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可以提高森林覆被率、改善生态环境,并对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为例,系统地阐述了活立木交易的有关概念、活立木交易市场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最后对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及科技等手段的行为活动,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水土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森林综合效益的增强与维持及法律、政策保障体系等诸多内容。其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种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