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动则生阳”理论论治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颈心综合征的发病与阳气不足、气血壅滞于颈部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脾阳耗伤、肾阳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而肾寓元阴元阳,为阳气初发之所,故真阳不足为其本,气虚血滞为其标,因此肖教授在治疗此病时以“生阳、行气、调血”为三大治则,根据“动则生阳”理论辅以运动疗法振奋阳气,增强疗效。并举临床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论治心脏神经症的经验。肖教授认为,心脏神经症的发病除肝郁脾虚、心肾不交等病机外,亦与阳虚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肾阳亏损、脾阳耗伤、肝阳被郁均会引起心脏神经症。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同时又可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使阳气不伤、百病不作,故肖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构建“药物扶阳”“动则生阳”“乐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治疗模式,提出应从药物、运动、情绪以及心态方面治疗心脏神经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肖万泽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消渴并脉痹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消渴患者阴虚内热日 久,炼液成痰,血脉痹阻,终致肝肾亏虚,甚则阴阳两亏,痰瘀闭阻血脉,筋脉失养而引起四肢远端麻、痉、痛等症状,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肝脾肾论治微血管性心绞痛(MVA)的经验。肖教授认为,MVA多与情志相关,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临床辨证应以“心”为中心,脏腑辨证为主体,气血津液辨证为补充。肖教授坚持采用“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建立“国学病房”,倡导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患者精神世界。并将“语言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疏导患者情绪,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同时肖教授还注重饮食、运动的综合调摄,建立“素食病房”,改变患者饮食习惯,并教患者其自创的“拍膻中、拍百会、小鸟飞”等养生保健运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心脾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本病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毒、血瘀、痰浊为标,强调心、脾病变在本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者脾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二者心失所养,主血无力,两者相兼,气血瘀滞,痰浊内蕴,心脉痹阻,发为本病。临证分早、中、后三期论治,分别予银翘散加减、生脉散加减、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汤治之。同时运用自创“语言疗法”疏导情志;建议素食,以免肥甘厚味损害脾胃;鼓励适当运动,以助心、脾等脏腑阳气的生发。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平教授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经验。李教授认为痰热是诱发冠心病合并失眠的关键因素,病机基础是脾失健运,酿生痰湿,病情发展,逐渐致肝脾不调,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痰火灼心,形神俱病,痰热扰心是核心病机。其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脾护心,确立了醒脾化痰、疏肝理气、清心安神的治疗原则,用药常以连夏宁心方为基础方加减,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为感受邪毒、正气虚弱,并以心肾阳虚、毒邪、血瘀、水饮、痰浊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邪毒犯心、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阳虚脱5型。治宜标本兼顾,并对兼症施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介绍赵瑞成教授运用柔肝舒颈汤配合针灸从肝论治颈椎病的经验。赵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颈椎病多由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项部经络失荣所致,治疗上多以柔肝息风、通络缓痉为主,随症加减,方用柔肝舒颈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主穴选颈夹脊穴(C4/5、C5/6、C6/7)、肝俞、太冲、风池、肩井,局部取颈夹脊穴,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总结陈新宇教授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妊娠妇女素体阳气不足为围生期心肌病发病之主因,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或生瘀血、痰浊、水湿、癥瘕之邪。治疗上,陈教授主张以温补阳气为根本,再辨证施以化瘀、祛浊、利湿、消癥之法,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肖四旺教授运用温肾助阳法治疗腰痹的经验。肖教授崇尚《内经》“温肾助阳”理论,认为本病以肾阳不足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当以温肾助阳为治法,温补肾阳,行气活血,临床自拟温肾宣痹汤治疗,并随症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理脾祛瘀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胸痹心痛多与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病机为诸因损脾、脾虚致痹,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胃为发病中枢环节,治疗主张心病从脾论治,首当健运脾胃,次当行气化湿醒脾,兼以活血祛瘀,方用理脾祛瘀通络汤随症加减,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樊瑞红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胸痹迟脉症”范畴。樊教授认为,本病为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周身脏腑血脉所致,因此,寒凝心脉、脉络不畅为本病病机,治疗以温补心肾阳气、固表通卫为原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封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5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WOMAC评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9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能改善关节疼痛程度、提高关节功能、增加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从肝、脾、肾三脏分析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机,阐述现代医家对于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则治法。肝血充足、肝气条达,则筋脉强盛;脾胃强盛,气血充足,则肌肉充实;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若三脏亏虚,则筋脉、肌肉、骨骼虚弱,痰、郁、瘀等病理因素产生而导致膝骨关节炎发生。因此在治疗上当明辨脏腑亏虚主次及各种病理因素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治疗上予以补益与祛邪,根据侧重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基于阳气郁积之腹痛病证首倡“升阳散郁”治法,阳升郁散,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然“升阳散郁”内涵并不局限于此。《伤寒论》载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阳微结”之病机,即少阳气机郁结。观其病机,或可从“升阳散郁”治法探析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之具体机制,剖析小柴胡汤方证及《伤寒论》“升阳散郁”内涵,为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拓展“升阳散郁”治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五脏阴阳形气关系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五脏阴阳形气失衡,功能失健,致脾胃虚弱、肝失条达、肾阳亏虚、肺气亏虚、心阳不足而成为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温阳化气为基本原则,顺应各脏腑生理特性的不同,采用温脾健运、柔肝健脾、温肾健脾、温肺益气、温心阳、益心神等方法促进脏腑生理机能恢复进而治愈本病,为中医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高血压伴焦虑状态为肝、脾、肾共同病变引起,其病机为肝郁失达、脾虚失运、肾虚失养,病性虚实错杂多变,以脏腑气血阴阳之变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临床从肝脾肾辨证论治,治以清肝泻火、疏肝健脾、补益肝肾,兼以解郁安神为法。此外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肖教授还强调注重情志疏导、身心同治,饮食调摄、运动强身,首创“心理话疗”及“拍百会”“敲膻中”“小鸟飞”等系列保健养生操,积极倡导以素食为主的低盐低脂饮食方式,以达综合调摄身心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