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我国蓝色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和地位,文章在概述我国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蓝色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发展蓝色经济对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应促进其不断创新发展;蓝色经济是以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寻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发展方式;发展蓝色经济对于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体现我国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和贡献、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我国合作性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加强我国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议题、总结发展经验以及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海洋治理能力与国家崛起进程休戚相关。城市是国家发展的量尺,在国际海洋格局的演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圳作为毗邻南海的特大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地理上临湾向洋,政治上双区驱动,文化上共融开放,被国家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应当主动扛起打造我国国际海洋治理事业先行区的大旗,开展以城市身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先驱实践,推动我国国际海洋治理水平的跃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地。文章在充分理解国际海洋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对标伦敦、奥斯陆等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研究提出新时期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入27世纪,人类在海洋领域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空间和宝贵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稳定海洋安全关系等,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在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海底矿产资源的实质性开发有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全球治理是协调各方利益、调节相互冲突和解决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文章概述国际海底区域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此机制框架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和治理挑战,介绍了可实现深海资源商业开发和深海生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并对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在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治理的策略建议,即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研究海底空间规划、发展关键技术装备和加强国际联系合作。  相似文献   

6.
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以国家为主体的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宣示国家海洋主权,服务海洋开发决策,监管人类海洋行为。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按照海洋资源类型进行核算,海洋资源负债按性质分为政府负债和使用权人负债。在计量上要审慎乐观,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不宜低估海洋资源资产,也不宜高估海洋资源负债。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以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为主表,海洋资源资产和负债变动表为副表,各类海洋资源明细表为子表。国家应协调好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核算的范围,近海资源由沿海基层政府核算上报,其他海洋资源由自然资源部统一核算,最终汇总为国家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7.
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日益恶化对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既是海洋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海洋垃圾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可以成为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的参与者。文章阐述公众参与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状况、提升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降低政府治理南海区海洋垃圾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必要性,分析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意识薄弱、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方式不足、知情权和参与权未得到充分保障、海洋环保NGO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美国墨西哥湾、厦门五缘湾等国内外区域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提出培育参与意识和技能、开发新兴参与方式、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发展海洋环保NGO等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预防和应对海洋危机是每个国家应尽的责任。伴随着全球治理时代的到来,海洋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合理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国际社会必须建立与全球治理相适应的海洋危机解决机制。文章在分析全球治理时代海洋危机的特点之后,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海洋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这是个危机频发的时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巨大的危机。海洋溢油事件、海啸等海洋危机的频发使人们不得不关注和重视海洋危机。随着各国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公共危机也不断向海洋集中。海洋危机管理的研究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由于海洋的流动性、整体性、广阔性等特点使海洋危机治理比一般公共危机治理的难度更大。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不可分割,海洋危机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国际合作,集合全球力量共同应对海洋公共危机。在分析海洋公共危机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是制约海洋公共危机全球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加深对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分析其深层的逻辑理路及其暗含的发展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在实践中逐步形成2条清晰的主线,即以蓝色为代表的和平、开放之路以及以绿色为代表的生态、可持续之路;蓝色和绿色成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鲜明底色,二者不是相互孤立或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托的;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实现蓝色与绿色的深度融合,合理统筹海洋与陆地、发展与保护、当下与长远以及国际与国内4组重要关系,方能助推海洋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尝试对全球海洋治理进行定义,并对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定义元素来自于全球化、全球治理、海洋治理、海洋综合管理等概念群。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方面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与沿海区域网络”,认为将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客体方面列举了非传统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经验与技术)国际转让、气候变化与海洋等问题;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方法大约可以分为基本方法、专业方法和技术性方法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尝试对全球海洋治理进行定义,并对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定义元素来自于全球化、全球治理、海洋治理、海洋综合管理等概念群。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方面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与沿海区域网络",认为将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客体方面列举了非传统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经验与技术)国际转让、气候变化与海洋等问题;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方法大约可以分为基本方法、专业方法和技术性方法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海洋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海洋环境问题从实质上说是治理机制问题,因此,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微治理”机制的形成,是将海洋环境问题碎片化、细微化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海洋生态环境“微治理”机制的五大功能,明确其机制内涵并构建出开放空间参与和协同合作共建两种治理模式,通过搭建微治理平台、完善微治理保障制度和强化微治理参与度来建构其实现路径,对从基层层面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变革是全球海洋治理程度不断深化的动力,但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历史上前三次科技革命在提高国家海洋活动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海上安全领域的竞争。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新技术能够促进海洋治理主体多元化,提升海上搜救效率和海域感知能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国海上竞争加剧、新的治理真空和技术非法扩散等新的治理难题。作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行为体,中国需要在运用新技术时保持自我克制,积极推动构建技术发展的相关国际规范,推动国际合作,并加强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对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收集和掌握海洋科学研究资料、学习外国先进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回顾了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国应联合开展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建立海洋科技工作联系机制等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构建海洋科技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搭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网络平台等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设,最后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洋垃圾污染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也是目前中国政府优先考虑的环境事项。文章基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采用青岛市实地调研所得的微观数据,构建海洋垃圾公众治理意愿的多维分析框架。实证结果表明:青岛市公众对海洋垃圾污染有基本认知水平,且有迫切治理需求,70.28%的受访者愿意支持海洋垃圾治理;在参与海洋垃圾治理中,公众不仅具有“经济人”的特征,而且具有“社会人”的特征;政府治理、污染认知、社会文化、关系网络均对公众治理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的社会、经济、居住特征等自主因素也对公众治理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开展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行动,文章在明确海洋塑料垃圾研究历程、特征以及总结颁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专门法律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存在的法律困境,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具有数量多、来源广、危害大等特征;目前我国存在缺乏专门针对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相关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国际治理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顺利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行动提供法律保障,应出台专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设立调解委员会,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污染者负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经营者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海洋大国,然而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和治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大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的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对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的自然状况和治理现状,结合海洋生态安全的特性与启示,从微观层面切入,主张通过海洋生态安全基础治理、用海治理、措施治理三大主要方面进行制度改革与完善,探索形成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海陆统筹、多方协调配合的现代化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海洋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政府海洋管理的基石,海洋管理关键在于创新政府海洋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要大力加强对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各级政府和海洋事业的领导者要进一步树立民主管理意识和观念,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发挥广大民众尤其是沿海地区居民参与海洋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海洋智库作为专业领域的智库机构,对服务政府海洋决策,推动沿海国家和海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圳积极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谋划布局全球海洋智库。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背景,明确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战略意义;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涉海智库的发展基础上,总结了八大发展经验;立足研判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建设基础及面临挑战,提出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在发展定位、重点任务与研究领域、组建模式与治理结构及其在经费构成、人员管理、交流合作、宣传推广和运营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