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并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共10章98条。分《总则》、《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根本性法规,它的修订颁布,对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00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府强化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海洋法制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这部法律高度概括了党和国家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刻总结了原《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16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它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保护海洋环境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事…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关系到实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为了强化海洋环境管理,适应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这次修订完善了法律制度的规定,强化了有关法律责任,与国际公约的衔接更加紧密,对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污染及损害,将起到积极作用。──李鹏委员长(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全球各沿海国家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高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代正在到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的河口、海湾和与大…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 481.39 hm2(红树林11 928.87 hm2,盐沼1 258.00 hm2,海草床1 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 751.30 hm2(红树林10 171.70 hm2,盐沼1 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的海洋空间规划实践,提升我国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文章概述基于生态系统的挪威海海洋环境综合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挪威海的海洋环境空间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挪威海海洋环境综合管理计划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建立在良好的海洋环境状况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其栖息地的保护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来实现海洋产业的价值创造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该管理计划制定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和人类活动空间管理措施,以实现挪威海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海洋经济产业的有效管理;挪威海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可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涉海内容的编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海洋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既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诸多沿海国家均把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章从多个角度系统说明了海洋特别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海洋特别保护区法律制度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现行国际公约及国内法律、法规的关系,并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家调整人们在使用海洋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它既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法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于1983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该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十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保的领导和投人,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废弃物的海洋倾倒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加强海洋倾废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字第3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3月6日国务院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政府机构改革部署,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以往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调整,在明确目的原则、完善治理制度、优化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以及严格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显著体现。文章综合评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旨在为我国完善海洋治理体系提供具体建议,并力图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明确了我国海岛保护的主要内容。从海岛保护规制视角,我国已建立规划、调查评估、生态系统保护和海岛分类保护等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文章提出包括海岛生态保护在内的海岛保护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方面的挑战,无法有效与我国生态文明相关制度相衔接。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情况各异,有必要实施海岛名录化管理,建立海岛保护名录制度,通过分析其在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主张其为完善我国海岛保护制度的重要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会议消息     
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以及交流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方面例的科研、生产成果,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和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共同商定,将于1986年5月20日左右在秦皇岛市召开《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讨论会》。为了落实会议的准备工作,筹备组于1986年2月22日在大连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付理事长万邦和付教授,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理事长廖云和高级工程师、海洋局大连环保所史鄂候付所长、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刘文生厂长等筹备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海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其开发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海洋氢能起步晚,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政策支撑较少、法律配套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同时存在海域管辖权竞合、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国际合作开发难等问题。关于海洋氢能开发法律规制问题,在国际法层面,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基本法构建海洋氢能国际合作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BBNJ协定》为基础进一步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出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层面,通过现有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可知,《可再生能源法》填补海洋氢能开发法律空白;在海洋环境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对海洋氢能开发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综上所述,海洋氢能开发利用应当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氢能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成国际开发与合作。这些完善建议旨在为海洋氢能开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海洋污染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海洋经济已经从传统的海洋捕捞、晒盐、航运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旅游、海水增养殖、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油气开采、盐化工、港口建设在内的新兴海洋产业体系。但一些不合理的开发也使海洋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损害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而作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组成部分的海洋污染监测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土开发优化是“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陆海空间开发是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点之一。当前,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的持续拓展,用海需求扩增与海域资源和空间稀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对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提升海洋利用现代化水平提出新要求。基于人海和谐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统筹陆海发展、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成为新时期发展海洋事业的必然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须注重5点内容:科学编制海岸带规划,优化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加强海岸带空间用途管制,细化深化管制任务,丰富管制“工具箱”;提高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海域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海岸带蓝碳发展;加强海洋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工作情况 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体系 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新"三定"规定为主线,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分级管理责任制.按"海陆统筹"的新思路探索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与环境保护部签署了<关于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机制的框架协议>,加强双方协调联动,联合启动了"九龙江一厦门湾海域环境容量评估与总量控制示范研究"、陆源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十二五"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等合作工作.不断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组织制定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生态补偿赔偿、海洋工程、海洋倾废管理等方面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积极参与<生态补偿条例>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洋技术》是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办的海洋科技技术类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搞好海洋公益技术服务为重点,服务于我国海洋科技、国防建设现代化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内外海洋技术研究方面的高新技术、发展动态和应用情况,包括: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仪器装备、海洋环境监测、海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我国入海排污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入海排污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入海排污口的必要性;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从法律视角研究我国治理入海排污口的改进措施。在入海排污口治理的相关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门法律,以该法为依托,从法律角度思考入海排污口造成的污染问题,研究备案制度在入海排污口治理中的可行性与运行的不足之处,分析现存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现状,聚焦现有法律制度对入海排污口造成的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局限。进而从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的具体细化立法,改进监管体系漏洞、促进监管体系全面性,以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参与度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洋技术》是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办的海洋科技技术类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搞好海洋公益技术服务为重点,服务于我国海洋科技、国防建设现代化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内外海洋技术研究方面的高新技术、发展动态和应用情况,包括: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仪器装备、海洋环境监测、海洋  相似文献   

20.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成立于1977年,2000年7月加挂广东省海洋预报台牌,持有国家颂发的《海洋环境预报甲级证书》,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广州专门从事南海及周围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洋环境评价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