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维全  王玉霞  韩雪 《海洋通报》2020,39(4):416-425
旅游产业是海岛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借助 DEA 模型测度 12 个海岛县 (区) 的旅游效率,采用组合方法对海岛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演变进行刻画,并通过 EVIEWS 软件分析海岛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 (1) 海岛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不高,技术效率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规模效率水平较低,海岛旅游发展能力未得到全面发挥。 (2) 海岛县 (区) 之间旅游效率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明显。海岛旅游效率空间状态演变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可能存在“贫困陷阱”和“俱乐部趋同”现象。 (3) 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对海岛旅游效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城镇化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约束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岛县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海岛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各海岛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海岛县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概况.然后重点介绍了12个海岛县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其中具体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分析了海岛县旅游发展的态势并对未来几年的旅游业绩进行了预测,最后给出了海岛县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型的生态休闲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与认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文章从概念与内涵、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结合海岛旅游环境管理的需求及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情况指出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关切点:丰富基础理论、改进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规范化、合理把握时空尺度、建立预警系统、紧密联系管理实际和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期为指导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促进海岛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岛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开发历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使海岛经济形成自己特有的属性。受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以及政策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各海岛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文章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可以使我们对各海岛县的发展现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海岛资源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智力评价指标为目标,建立海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从而以12个海岛县为研究对象,评价12个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状态和进程,并对海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设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中海海岛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中海为全球海岛旅游发展的典范。2010年8-9月,笔者随团赴地中海踏访了马耳他岛、意大利厄尔巴岛、希腊圣托里尼岛和米洛斯岛,广泛了解、学习海岛旅游的发展经验,以期推进我国海岛旅游高水平发展。文章在简述所考察海岛的旅游概况基础上,研究提炼出地中海海岛旅游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经验,比较分析地提出我国海岛旅游发展可获得的启示,以及所需推进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辽宁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海岛旅游资源特点与类型分析,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海岛,并划分海岛旅游景区以及探讨与陆上旅游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旅游有着休闲与放松,浪漫与时尚,远离城市喧嚣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备受旅游者的喜爱,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现在,国外很多海岛的旅游业达到了高度发展的状态,而中国海岛旅游正处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因此,需要借鉴世界一些已经成熟发展的海岛旅游经验来促进我国海岛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首先论述我国海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其次,借鉴世界著名海岛旅游的成功开发经验;最后,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纪海洋大潮,面对入世的严峻挑战,山东省长岛县作为全国闻名的海岛县,应发挥海洋生物资源、海岛旅游资源和海岛区位三大优势,凝聚力量,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做大做活海洋经济发展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外海岛研究相关文献的年代、关键词、研究内容、发文期刊、发文国家及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海岛研究的热点主要为海岛旅游业、海岛可持续开发管理、海岛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模型构建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中国12个县级地域单元的海岛作为研究区,通过TOPSIS模型对其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其贴近度指数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比较安全、安全4个等级,引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洞头区、崇明区、定海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平潭县、嵊泗县、普陀区、玉环市和南澳县为较不安全;长岛县和岱山县为较安全;长海县和东山县为安全状态,研究区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安全面临着较大威胁。(2)压力系统中海岛脆弱性和响应系统中生态保护力度是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而自然灾害对海岛的损害、环保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有限的海岛空间承载量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基于障碍因素的诊断,提出了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策略,为保障我国海岛的生态安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休闲渔业与海洋牧场的结合作为新兴的渔业产业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在生态环境退化和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大背景下,以海洋牧场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渔业和旅游业为带动的渔业模式不断发展。我国近海海岛众多,具备围绕海岛综合开发建设海岛类海洋牧场的天然优势,可以预见以海岛为中心、立足海岛生态开发构建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将是近海海洋...  相似文献   

14.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无居民海岛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为促进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舟山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无居民海岛分类保护原则,基于国家权益类、自然保护区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其他重要保护类、限制开发类和保留类的单岛功能定位分别制定管理方案,基于旅游娱乐用岛等9种用岛...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小海岛固体废弃物合理的处理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对我国南海海岛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国内外小海岛固废的产生特点为夏秋季节总产量高于冬春季节、日人均产量高于大陆地区、组分以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为主,处理方式以全部岛内填埋、全部岛外处理和岛内外协同处理为主。针对小海岛的环境特点,探讨出近距离小海岛"岛内生化+岛外焚烧、回收利用"和中远距离海岛"岛内生化+岛内焚烧"的固废处置模式,以期为我国小海岛合理开发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丁金胜 《海洋科学》2019,43(12):59-66
我国对海岛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岛管理立法研究、海岛开发利用研究与海岛生态保护研究3个层面。鉴于我国目前的海岛管理制度在法律、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环境约束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海岛居民异地搬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居民海岛的个人特许经营制度效用低下、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执法力度欠缺,综合现代社会发展前沿趋势,针对不同的环境约束提出优化我国海岛管理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完善海岛立法体系、完善岛民外迁政策、创新经济机制与加强过程监管并举等。海岛巨大的军事、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使得对海岛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深远,为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18.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开发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综合景观时空变化与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2010年之后人为扰动逐渐减弱,进入海岛自然景观恢复时期,景观破碎有所改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导致菩提岛近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按照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