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环境响应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210Pb测年、历史事件记载和沉积记录, 对钻孔岩芯沉积物年代进行了确定. 利用花粉、硅藻、磁参数、色素及结合态磷等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 讨论了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植被、土壤侵蚀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龙感湖营养态的变化. 湖泊经历了两次由贫营养向中等营养的转变, 两次富营养化的发生(1770AD后和1906AD后)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湖泊营养外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历史时期降水的变化又是决定该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诱因. 近0.04 ka来, 湿地的严重破坏和流域化学肥料的使用, 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呈现明显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蒙新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曾海鳌  吴敬禄 《湖泊科学》2010,22(6):882-887
蒙新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内湖泊众多,但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年来,由于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区内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本文选取蒙新地区11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湖泊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蒙新地区湖泊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湖泊类型多样,湖水阴、阳离子涵盖了各种水化学类型,而内蒙湖泊均为钠组-氯化物型.不同湖泊间湖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差异较大,湖水交换是蒙新地区湖泊水体矿化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1988年相比,哈纳斯湖、阜康天池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矿化度无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柴窝堡湖和红碱淖湖水矿化度快速升高,而达里诺尔水体矿化度增幅较小,其差异反映了修筑水库、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在湖泊水环境变化中的不同作用.近50年来,乌伦古湖、博斯腾湖、吉力湖和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波动升高,尤其近年来矿化度升高趋势加快,反映了流域内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增强而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加以及气候干旱引起湖水浓缩两个方面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星云湖作为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下环境问题突出的代表性高原湖泊,其水体健康与生态平衡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量化解析星云湖流域人类活动净氮磷输入时空来源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于流域管理和湖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量化星云湖流域NANI、NAPI强度。结果表明,1989-2020年研究区NANI、NAPI均值分别为(14614±2196)和(3135±452)kg/(km2·a),时间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出现在2015年,分别达到18076和3889 kg/(km2·a);空间分布上,除东部NANI、NAPI较低外,其余区域均较高;化肥和食物/饲料输入分别是NANI和NAPI的最大来源,占比分别为58.2%~63.8%和30.5%~59.5%。此外,基于模型选择和变量重要性分析发现,经济作物产量和畜禽密度是影响NANI、NAPI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星云湖流域氮磷管控应从调整种植结构和模式等控源措施入手,加快经济模式转型。本研究结果可为星云湖流域建立有效的氮磷综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年代学、色素、硅藻、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化学元素)的分析,建立了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呈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源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上沉积记录的气候暖干-冷湿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委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湖泊沉积记录中包含丰富的人类以的信息,磁化率,元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洱海湖泊沉积岩芯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 在精确定年基础上, 建立了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 研究表明, 云南洱海地区约12950~8399 cal. a BP气候由冷湿转为暖湿, 转换时间发生在约10329 cal. a BP. 洱海湖面从约10329 cal. a BP开始扩张主要是由于全新世早期西南季风增强、降雨增多所致. 全新世中期流域气候暖湿, 最温暖期出现在约8399~6371 cal. a BP, 但由于全新世中期湖泊所在盆地内有效湿度降低, 湖面出现下降趋势. 洱海流域人类活动始于约6371 cal. a BP, 初始的人类活动方式主要以砍伐森林为主, 至大约2139 cal. a BP, 由于外来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 耕作农业得到广泛发展, 随后采矿业(主要为煤矿)也逐步开始.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江汉湖群沼泽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尚辉 《湖泊科学》1992,4(4):71-76
从破坏植被加速湖泊淤积速度、围湖造田使湖泊日渐萎缩、江湖隔绝促进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垸湖沼同体而互相转化等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加速了江汉湖群湖泊沼泽化的进程,并提出缓解湖泊沼泽化的措施;人类活动既具有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的作用亦具有延缓甚至逆转沼泽化进程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质时空特征及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孙金华  曹晓峰  黄艺 《湖泊科学》2012,24(3):347-354
湖泊水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是湖泊水质恶化的驱动因素.本文在分析1999-2009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受人类干扰的土地比例、城镇与湖岸的距离、人口密度、单位土地GDP作为陆地人类活动压力的表征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滇池水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的草海部分和外海部分水质差异显著,草海水质整体较差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外海NH3-N、TN、TP浓度明显低于草海,且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外海CODMn略低于草海,年际变化与草海相似.城镇用地比例、人口密度、单位土地GDP是草海与外海水质相差悬殊的主导因子;草海汇水区城镇扩张、人口和GDP产值的飞速增长导致草海污染物浓度大幅增加,而河流截污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使外海NH3-N、TN、TP上升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流域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炯心 《中国科学D辑》2004,34(8):775-781
从泥沙收支平衡的概念出发定义了河道的输沙功能, 提出了河道输沙功能的定量指标, 研究了流域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用不同水沙来源区的降水量、进入黄河下游的大于0.05 mm粗泥沙占来沙量百分比、黄河上游水库对汛期清水基流的调节程度(以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表示)、高含沙水流频率、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面积等来定量表达.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与上述7个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表明不同水沙来源区降水量的减少对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 河口镇以上清水区和龙门至三门峡之间年降水量减少, 将导致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降低; 河口镇至龙门间降水减少, 将导致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增高. 来沙的组成强烈地影响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 进入黄河下游的大于0.05 mm粗泥沙占来沙量百分比越大, 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 因此, 小浪底水库拦截粗泥沙、排出细泥沙, 将有利于提高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 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越低, 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 说明黄河上游水库大量拦截汛期清水基流, 是下游河道输沙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197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气候变化是饶河、信江和赣江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是修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抚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有不同,人类活动为干季(11月到次年2月)径流增加和湿季(4-6月)径流减小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78.9%和82.7%.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鄱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赣江流域径流1955—2010年间演变趋势,再分别应用统计方法和IHACRES集总式模型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IHACRES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径流,适用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在1979年发生突变,可划分为1955—1979年和1980—2010年两个时段.降水是影响赣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水库建设显著影响赣江径流的季节分配,1980—2010年间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显著,其中45%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50%以上,26%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超过100%,其中1989年的秋季径流增加幅度达到320%.  相似文献   

11.
适宜的生态水位能够反映湖区生态系统的多种需求,是湖泊长期稳定健康运转的基本保障.目前湖泊适宜生态水位的推求大多侧重恢复天然水位情势.然而过水型湖泊承担着防洪、供水、航运等多种功能,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湖泊水位情势异常复杂.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质恶化对过水型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仅恢复天然水位情势难以反映过水型湖泊的生态需求.因此,在IHA-RVA法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过水型湖泊吞吐性强的特点,利用水质-水位二元响应关系系统地提出了一套逐月修正过水型湖泊适宜生态水位阈值,并确定适宜水位变动率的方法.以洪泽湖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1)根据湖泊水文情势和入湖污染物变化情况,湖泊调度周期可以划分为平水期(1-4月)、泄水期(5-6月)、蓄水前期(7-9月)和蓄水后期(10-12月);2)各时期内,洪泽湖水位和水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平水期、泄水期和蓄水后期水质均随着水位上升而下降,平均Pearson系数达-0.77,仅在蓄水前期水质随水位上升而改善;3)现阶段洪泽湖的自净能力和污染物滞留比例竞争关系激烈,逐月适宜生态水位阈值为:12.92~12.99、12.79~12.99...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卡尔森指数法对安徽省境内91个县级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以及31个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全省91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达标的有83个,达标率为91.2%,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3.3%,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7%,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7%.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浅水湖泊水质系统滤波模型和相应算法,根据滇池流场比较稳定等特点,对湖泊进行单元分区,考虑模型误差扰动和观测误差扰动的存在,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然后采用吉尔(Gill)算法求解微分方程,进行系统多点连续模拟和实时预报,用此法对1988年滇池BOD,COD时空变化进行连续预报,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甘磊  钟萍  苏玲  刘正文 《湖泊科学》2019,31(5):1219-1228
分析湖泊沉积物磷形态的变化是揭示控制沉积物磷释放机理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暨南大学南湖加镧改性膨润土前后水体磷浓度和沉积物磷形态变化,以探讨镧改性膨润土对削减水体磷浓度的效果.结果显示,镧改性膨润土添加后,上覆水磷浓度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至60 d时,水体总磷、颗粒态磷、总溶解磷和溶解性反应磷分别比添加前下降了45.1%、44.1%、48.2%和85.3%;沉积物中的弱结合态磷和氧化还原敏感性磷含量减少,更稳定的磷灰石结合态磷和残渣磷含量增加,而金属氧化物磷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本研究表明镧改性膨润土能改变沉积物磷形态,使活性磷转化为稳定的磷形态,从而提高沉积物对磷的滞留能力、降低湖水磷含量,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Livestock for beef and milk production are important economic activities worldwide. These require intensive cultures of pastures and forages, with the consequent impacts on water quality in downstream rivers and reservoirs. Monthly temporal variation of nutrients and water quality were assessed along one year at basin scale (basin area <3500 ha). Several indicators of farming intensity (number of dairy cows and beef cows, percentage of area devoted to crop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effluent treatm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export of nutrients and sediments from the basins an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of receiving streams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analysis (PLS). According to PLS analysis, the most relevant variables to explain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and high export coefficients of nutrients and sediments, were the percentage of basin area dedicated to crop activities and the density of dairy cows without effluent treatment. Beef and dairy cows had an important local impact on stream water without animal access restrictions. We also propose some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transport pathways of sediments and nutrients to stream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urgent need to implement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t the farm scale within each basin, focusing on: adequate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lete dairy effluent treatment system and animal restriction to fluvial channels.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江苏省)水质污染空间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胡开明  李冰  王水  周家艳  田颖 《湖泊科学》2014,26(2):200-206
基于SPSS 20.0统计软件,对太湖流域(江苏省)9个三级生态功能分区和湖体28项水质指标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从原始监测数据中提取出5个主成分,计算其贡献率和主成分得分值,研究主要污染因子的组合,并对相应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水体中氮、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而第二个主成分主要反映水体重金属水平,整个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略有不同,水环境质量也大体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湖体也存在对应的空间特征,反映了流域外源输入是导致湖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太湖流域的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甲氧氯(methoxychlor,MXC)作为一种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水环境和沉积物中的检出频率均较高,并且对各种水生物种均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制定中国MXC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t quality criteria,SQC),并开展生态风险评估,对保护中国水生生物至关重要。基于收集和筛选的17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和10种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选取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的最佳拟合对WQC进行推导,MXC对水生生物的短期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质基准(LWQC)分别为0.75和0.11μg/L。通过相平衡分配法,在WQC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SQC,沉积物质量基准高值(SQC-H)和沉积物质量基准低值(SQC-L)分别为0.73和0.11 mg/kg。此外,通过收集中国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MXC暴露浓度数据,利用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s,RQ)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表水和沉积...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南四湖上级湖水质变化评价(2008-2014年)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于南四湖上级湖6个监测点2008-2014年42个奇数月份的水质资料,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和氟化物作为水质评价的指标.对水质指标的归一化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得出的各月综合得分序列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与2000-2007年南四湖上级湖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比较,2008-2014年水质明显变好.评价结果表明,同一监测点的水质在不同时间点上有明显变化,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监测点的水质状况也有不同变化.此外,分析得出南四湖上级湖的主要水质影响指标为COD、CODMn和BOD5.结合评价结果,分析水质变化原因,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和湖区底泥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环太湖22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及其对太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易娟  徐枫  高怡  向龙  毛新伟 《湖泊科学》2016,28(6):1167-1174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太湖湖区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太湖湖区以及环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按行政区划分析22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太湖水质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境内河流2007年以来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浙江省,但主要入湖河流总体上呈好转趋势,并且河流各指标的浓度变化与太湖的水质变化密切相关,验证了河道污染物输入作为太湖主要的污染物外源,直接影响太湖水质的变化,指出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输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