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噬可维持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内环境的稳定,自噬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蛋白碎片和衰老的细胞器在软骨细胞内过度沉积,这种病理机制与中医学中的“痰瘀”在OA中的致病机制具有相似之处。本文从痰瘀机制探讨自噬在OA中的作用,认为自噬将机体内“异物(特指‘痰瘀’)重新回收利用”的过程,正是中医气化功能以及化痰祛瘀的微观体现。从自噬角度对中医学中“痰瘀”进行解读为现代中医药临床开辟了新思路,通过自噬深化对“痰瘀”的探究可为中医药临床通过调节自噬探寻防治OA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化痰祛瘀调控自噬探寻防治OA的新方法,以期为有效防治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8.
介绍宁为民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宁教授认为眩晕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治疗当痰瘀同治,脾肾并补,临床上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牛膝等活血药治疗。还注重调理情志,使药物与精神同治。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呼永河教授从“痰”立论辨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呼教授认为痰邪内凝于颈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提出理气化痰法、活血化痰法、健脾化痰法、养阴化痰法、温阳化痰法治疗,以期启发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0.0%、76.7%,83.3%,对照组分别为66.7%、50.0%、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总结吴华堂教授从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吴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痰瘀贯穿本病始终。故吴教授对于痰瘀互结型痴呆常用加味癫狂梦醒汤治之,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为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介绍郑爱华教授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的临床经验。心悸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但与脾最为相关。郑教授从心脾入手,抓住心悸“虚”“痰”“瘀”的特点,擅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以益气健脾安神,化痰祛瘀生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动脉硬化指数,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C、LDL-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浊解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Ab、TPOA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论述戴思恭对痰证、郁证的用药特色。戴思恭认为,治痰应该首先审因论治,消除病源,以阻断痰化生之途,常根据病情、病性及病位的不同辨证施药。治疗郁证以疏理气机、开泄解郁、升降兼施为大法,用药尤为推崇苍术、香附、川芎三味;对于“六郁”分治施药,同时根据发病季节、病变部位而随经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19.
痰浊为多种疾病发生的病因,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津沽名医张锡纯为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针对五脏生痰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并运用补虚开痰、平冲降逆、调畅气机等法治疗五脏痰邪,用药准确大胆,疗效显著,为后人临证施治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糖尿病发展至后期,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络所致。根据其病情轻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根据患者早、中、晚三期临床表现,卜教授分别提出以益气养阴,行血通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独创的豨莶通络液外洗治疗,并将化瘀通络法贯穿于三期治疗之中,标本兼治,内治外治并施,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