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浚  丁汝福  陈伟民 《物探与化探》2003,27(6):431-434,448
通过景观调查和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试验,对我国东北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存在形式、迁移富集机制、影响因素、采样介质、采样粒度、采样方法等理论和方法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该类地区元素表生分散富集的某些地球化学规律和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东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牧 《物探与化探》2003,27(3):165-166,175
通过对中国东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区多年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回顾和总结,肯定了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不足.提出加强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特别是对有机质的研究,确定适合于森林沼泽区异常追踪查证方法技术的化探工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得耳布尔铅锌矿位于森林沼泽景观。通过对低温富有机质环境中土壤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受到到基岩、土壤粒级、铁锰氧化物、有机质、酸性地表水的控制;残积层和腐殖层元素存在形式主要是铁锰氧化物态,铁锰氧化物对元素次生富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机质对元素的吸附作用受到土壤粒级、层位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 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沼泽景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该类地区表生条件下元素迁移集散分布规律和对地球化学异常的一些影响因素.通过已知矿区找矿方法试验研究和找矿预测区示范性测量,制定出一套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与异常查证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7.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石旗敖格道仁诺尔铜多金属矿(化)区内成矿及伴生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石旗敖格道仁诺尔铜多金属矿(化)区内成矿及伴生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敖格道仁诺尔银铜多金属矿(化)区内成矿及伴生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钙积层、风成沙等地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等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等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用显微组分的双重属性研究沉积有机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素平  金奎励 《地质论评》1995,41(6):525-532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沉积有机相的区分主要依据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光性特征。实际上,源岩显微组分的特征、类型、数量和产状是源岩有机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双重反映,并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利用源岩显微组分的属性可以简便快速地确定沉积有机相,并可更好地反映盆地内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侏罗纪煤系的沉积有机相进行研究,圈定了有利的煤成油相带。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矿体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及相关金属矿床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诸多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与黑色岩系、特别是有机质岩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为矿床与黑色岩系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包括微生物)在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以及矿石矿物的结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富集过程中金属硫化物可以直接置换有机质,有机质还可以作为还原剂存在于含矿热液。石油固化为沥青过程中,金属元素沉淀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早期以还原作用为主,而晚期则出现氧化过程,沥青在此阶段也由均质体变为各向异性体,内部的化学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黑色岩系矿床勘探中,目标层位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有机质的丰富程度,有用组份的初始富集程度,目标层位内部的岩石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热液通道一构造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飞宇  肖贤明 《地学前缘》1995,2(4):189-196
本文评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有机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机成熟度评价中镜质体反射率抑制、固体沥青反射率所反映的热成熟度等问题已基本解决,难点在于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沉积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已基本统一。尚未有明确认识的关键问题是无定形有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特征和分类,这影响到有机质类型有机岩石学评价准确性。我国石油部门一直采用透射光干酪根显微组分定量评价有机质类型,建立反光下全岩和干酪根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和类型评价标准显得十分迫切。烃源岩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有机岩石学剖析为沉积盆地有机质演化和烃类形成提供了最直观和准确的认识。对烃类流体包裹体和固体沥青显微特征的分析为油气藏形成演化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包裹体在生油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郑有业  马丽娟 《地学前缘》1998,5(2):325-331
在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体会,较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盆地构造演化史、储层成岩史、有机质演化史以及盆地古地温和生油热历史的恢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盆地断裂构造、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等方面和在油气演化程度、运移期次、运移通道、油气源性质的确定以及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区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根据有机包裹体的丰度特征进行储层评价、根据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评价油气藏、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确定油气勘探深度、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预测勘探远景区以及根据包裹体的流体势图确定油气圈闭部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同时对某些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局限性、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洪水庄组页岩是燕辽裂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而辽西拗陷的洪水庄组研究相对薄弱,对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该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为揭示辽西拗陷洪水庄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保存条件,以辽西拗陷凌源地区辽凌地2井和3条剖面的洪水庄组样品为对象,进行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西拗陷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局部含Ⅱ2和Ⅲ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1.15%~2.26%,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样品过成熟,综合评价为中到好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凌源地区以洪水庄组为生油层,可构成2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且处于有利储集相带,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综合地球物理测井通过测量钻孔中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从而获得地层丰富的物性和位场信息。这里阐述了某铁路隧道钻孔的综合地球物理测井勘查效果,该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文和工程地质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有机质类型、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层厚度、埋藏深度、构造形态等七大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定该区分布广泛的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气源条件。页岩厚度较大,埋深较浅,脆性矿物含量较大,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压裂与开采。  相似文献   

19.
地质微生物作用与油气资源的生成、保存、破坏、开采和勘探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细菌)本身不仅是良好的成烃母质,还是促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烃的主要营力。微生物作用使沉积有机质向更有利于生烃的物质转化,并使有机质中表征成熟度的一些指标在尚未受热成熟作用前就显示成熟特征。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的发育对有机质的贡献与保存有积极作用,细菌对有机质的降解也有利于有机质中成烃组分的保存与富集。微生物作用生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甲烷水合物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资源。然而,微生物对已成藏的油气资源又具有破坏作用。储层中喜氧与厌氧菌的存在,不仅破坏石油储量,还使原油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彭加强  江映  潘仁凯 《贵州地质》2009,26(2):112-116,148
通过对贵州松桃杨立掌锰矿区菱锰矿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特征和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总结该矿区锰矿石的物质组分特征,为该地区锰矿找矿、成矿规律研究和锰矿石的选冶工艺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