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功能本程序用BASIC语言编成。在PC-1500型微机上通过。该程序能对二~三类样品中每个样品取P个变量x_1、x_2……x_p,通过做雷达图,分别分析出:(1)P个变量在“是”与“否”二总体中的变化特征,以选择出有区分意义的判别变量。(2)P个变量在三总体中的变化特征,以对“未知”体进行判别,确定属于“是”或“否”。并且打印出  相似文献   

2.
判别分析是属于分辨样品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故也称分辨法,它是根据样品的 P 个测定指标(又称判别变量,如 P 个化学元素含量,一般 P>2),对一批未知样品进行分类;前提是已知一些样品的分类,然后根据 P 个测定指标来确定未知样品究竟归属哪一类。判别分析有两组判别(或称二级分辨)和多组判别(或称多级分辨)之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东、云南、四川等省病区与非病区的饮用水、人发、粮食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姚在永提供),采用 Bayes 准则,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1.水分析:饮用水是克山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外环境。对山东省病区(记为组1)20个水样和非病区(记为组2)10个水样进行判别,每个样品选用15个变量,建立了判别函数: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地层各向异性多波地震判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中国在海上采集到的多波地震资料:PZ分量(P波)时间偏移剖面、X分量(P-SV波)时间偏移剖面和Y分量(P-SH波)时间偏移剖面,对莺歌海盆地3个构造(A构造、B构造、C构造)和D砂体的地下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Y分量(P-SH波)、X分量(P-SV波)的旅行时间闭合差、准各向异性系数和泊松比结果表明A构造、B构造、C构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且A构造的各向异性最强.实践证明,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多波地震资料用于地下岩石介质各向异性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准确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解决矿井水害的前提条件。基于淮北袁店二矿各含水层共59个水样水质化验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水样的因子得分,并进行系统聚类,剔除错误样本。利用剩余水样作为学习样本,检验Bayes判别函数的判定准确性,得出准确率为92.5%,并进行交叉验证。利用该判别函数对某工作面底板下一富水区水样进行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结果指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ayes判别法较单一Bayes判别法更加准确,能够消除样本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对突水水源的快速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6.
一、稳定同位素在硅质岩研究中的应用目前,稳定同位素在硅质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判别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在一定温度下,硅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是水介质氧同位素组成的函数(δ~(18)OSiO_2=δ~(18)O_水+A,在一定温度下A为常数),而水介质的氧同位素组成在又是盐度的函数(δ~(18)O_水=BS+C,S代表盐度,B、C是常数)。因此,根据硅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断形成介质的盐度,进而判别形成环境类型。  相似文献   

7.
A型岩套的分类、判别标志和成因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以新近在粤北开展A型岩套研究所获得的新数据,结合国内外文献中已发表的数据(17个岩体,124件样品),讨论了A型岩套亚类型划分的必要性和亚类型之间的判别方法。将A型岩套分为两亚类型三组。A1类型主要以似长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和响岩为主(AS组),SiO2不饱和、准铝、过碱-碱性岩石,通常含似长石,如方钠石、霞石、白榴石和钠沸石等为特征。A2亚类型为SiO2过饱和、碱质-亚碱质岩石。该亚类型又包括铝质A型花岗岩(AU她组)(弱过铝质、亚碱质岩石)和碱性花岗岩(AAG组)(准铝质、碱质-亚碱质岩石);后者通常含少量钠钙质和钠质辉石和角闪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A1亚型具低SiO2,高ALK和NK/A值,相对富氯低氟,低R1和高R2,低Y/Nb比(具OIB源区特征),高Nb/Ta,Zr/Hf,Eu/Eu*,LREE/HREE和锆石饱和温度等。A2亚型中,以AAG组为例,其许多地球化学特征与Al亚型相悖,如高SiO2,较低ALK,相对贫氯富氟,高R1和低R2,高10^4Ga/Al和Y/Nb(具IAB源区特征),低Nb/Ta,Eu/Eu*和LREE/HREE,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等。A2亚型中ALAG组除铝过饱和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很相似于.AAG组。利用R1-R2,Yb/Nb-Yb/Ta,Nb-Y-Ce,Nb/Ta-Nb等图解可有效地区分和判别A型岩套中Al和A2两种亚型。利用A1和A2亚型Sr,Nd同位素组成,以亏损地幔-全壳两端员混合模拟计算A2亚型花岗岩物质来源得出结论,其源区物质主要是以地幔端员占优势,地幔组分占68%~78%(7个岩体),只有Namibia的碱流岩为下地壳成因,其地幔组分仅占30%。A1亚型碱性正长岩(3个岩体)以亏损地幔-富集地幔两端员混合模拟计算表明,其源区物质中富集地幔端员所占比例较低,为4%~17%,表明A型岩套两亚型其源区物质组成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根据华南46个花岗岩类样品,在贝叶斯准则下建立了它们的成矿专属性Ⅰ、Ⅱ级判别模型,通过F检验都是高度显著的。此外,对建模样本通过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模式和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说明本判别模型符合迄今对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认识,因而模型是可靠的。 另外,经181个与建模样本有联系的岩体、13个已知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和华南90个不同时代花岗岩含矿性的回归判别,结果与地质结论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信息研究,对华南花岗岩类成矿规律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9.
判别分析在判别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判别分析是由已知不同类型的总体建立判别函数,再用判别函数判断未知个体所属类型的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地质学、生物学、农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岩性系数、孔隙度、侵入系数、含油饱和度四个观测变量,用判别分析法对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构建判别函数,并对已知样本进行了重新归类。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效果良好,可以用于试油层的判别。该数学模型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将数学函数用于油气勘探领域是一种新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地震超声模拟试验多数是在均匀介质中,以简单的几何模型进行实验.用于碳酸盐岩地区,研究多层介质中三维地震的运动学正演问题则要求模拟非均匀介质中复杂模型的地震超声技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研究非均匀介质的复杂模型成形技术,它包括二个内容:一是根据相似性准则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二是复杂模型的成形加工.一、地质摸型进行模型试验的典型碳酸岩构造地质模型(苏北黄桥地区)大体分为三个构造层,各构造层之间的界面自上而下用A、B、C表示.超声物理模型试验只模拟A、B两个构造层位的地震记录.图1给出了这两个层位的构造图,它们的速度和密度参数分别由下表表示(见表1):二、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百里坪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白垩纪岩浆岩主要有花岗质与闪长质两个岩石系列。前者为富钾质钙碱性岩石,后者为富钠质碱钙性岩石,二者具有不同的变异曲线特征;花岗质岩石Co/N i值平均为2.644,闪长质岩石平均为0.498;花岗质岩石R b/S r值平均为0.223,闪长质岩石平均为0.020;在R b、S r、B a演化趋势上,花岗质岩石趋向富集R b,闪长质岩石趋向富集S r、B a,二者明显不同;两个岩系代表性岩石在稀土含量、稀土比值以及稀土模式上都不相同。两者的成矿专属性为:花岗质岩石对A g、Cu、P b、Zn矿化有利,闪长质岩石对A g、A u矿化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藻灰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藻灰岩在测井曲线图上具有不同于其它岩性的特征,据此确定了7种测井参数(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井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及深电阻率),将测井数据归一化后得到了相应的岩性判别样本参数。利用F-Means中速度较快的聚类迭代(LBG)算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优选了一组数据用于判别分析。在进行Q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岩性判别的3个判别函数,并对花土沟油田某井段进行了岩性识别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举孝 《物探与化探》1987,11(3):188-196
判别解释法区分磁异常是利用磁性矿床和磁性岩体上的电磁异常特征和表征航磁与航电异常相互关系的相关系数作为特征参数,建立线性判别函数,按一定的运算规则将多变量变成一个新的单变量,并以它作为判别指标,对未知磁异常进行综合评价分类.通过对八个磁异常十三条测线的计算所得的判别值进行判别解释,表明了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客观、快速、正确地对磁异常进行综合评价分类.  相似文献   

14.
岩土勘察取样数量有限是土工参数统计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小样本条件下参数估计偏差向可靠度计算环节传递,导致分析结果呈现不确定性.针对小样本岩土参数X,围绕样本平均值(X-)构造具有不同随机偏离程度的一系列假想参数总体均值μ*,以μ*i的不同取值为发生条件P(Bi)、对应的可靠度计算结果Pfi为条件概率P(A|Bi),基于...  相似文献   

15.
粘弹性体力学模型的判别准则及在岩石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薛琳 《岩土力学》1996,17(1):9-15
从粘弹性介质的蠕变柔量出发,推导出粘弹性体力学模型的判别准则。并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4种岩石的蠕变试验,讨论了判别准则实用化中的两个问题,解的存在条件问题,多解性及解的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均匀系数法判别无黏性粗粒土渗透变形类型,至今仍被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推荐和应用,为验证该法的适宜性,采用试验验证、其他方法印证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的43个工程313个试样的渗透变形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C伊斯托明娜的不均匀系数法三准则中,只有第3条准则是适合的,第1、2条准则均是不适合的,其中第1准则的判断结果甚至和实际试验结果截然相反。因而可以确认,B.C伊斯托明娜的不均匀系数法整体上不适合无黏性碎砾石的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相似文献   

17.
杨红  刘平华  孟恩  王舫  肖玲玲  刘超辉 《岩石学报》2014,30(10):3021-3033
扬子地块西缘近年报道了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层和侵入岩体,这些地层和岩体的构造环境多数被认为与大陆裂谷相关,而位于扬子西缘的~1.7Ga大红山群一直缺少相关的地球化学证据。本研究对大红山群两种变质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A组)和绿帘斜长角闪岩(B组)的主微量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判别。A、B两组变质基性岩基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主量元素SiO2含量集中于46%~50%,MgO含量较低(5%~6%),但A组FeOT(平均14.28%)远高于B组FeOT(平均3.26%),可能与A组后期发生铁矿化作用有关;两组角闪岩的REE配分模式较一致:A组(La/Yb)N=1.52~4.67和B组(La/Yb)N=1.34~4.50,显示LREE轻微富集,Eu异常、Ce异常均不明显:Eu/Eu*=0.82~1.24,Ce/Ce*=0.93~1.05,两组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均具有类似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特征;二者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也基本一致:相容元素Cr、Co、Ni含量变化较大,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Nb、Ta、Ti负异常不明显,Zr、Hf轻微负异常,其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区别于岛弧玄武岩和OIB,而与E-MORB较一致。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可与东川群的基性侵入岩进行类比。A、B两组变质基性岩的原岩为拉斑玄武岩,通过不活动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推断其构造属性为与富集地幔有关的大陆裂谷环境。变质基性岩中未受陆壳混染样品(Nb/La≈1)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地幔,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εNd(t)推测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的岩浆源区为不均匀的岩石圈地幔。同样,据扬子西缘相关火山岩的εNd(t)、εHf(t)值推测,扬子西缘1.8~1.5Ga变质火成岩的岩浆源区可能为不均匀的岩石圈地幔。本研究为扬子西缘1.8~1.5Ga大陆裂谷环境的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大红山群与其同时代火成岩及地层的存在,共同表明了扬子西缘曾在古-中元古代发生了一系列与大陆裂解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这期事件是哥伦比亚大陆裂解在扬子西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朱永峰  H.-J.Massonne 《岩石学报》2007,23(12):3249-3254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部的榴辉岩样品B1021R642P40a、B1039R646P47a、B1046R648P4c和B1053R649P74k中,我们发现了磷灰石的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磷灰石是该榴辉岩的主要副矿物,其自形程度较高,与石榴石共生。样品中几乎所有磷灰石均发育出溶结构,至少存在两组相互垂直的出溶棒。出溶棒形状规则,一样宽(<1μm),但长度变化大(5~50μm)。利用高分辨能谱仪测定表明,出溶棒主要由Fe和S两种元素组成。由于还不能准确地确定其Fe/S比值,初步确定其为磁黄铁矿(Fe_(1-x)S)。磷灰石由于含大量稀土元素和挥发性组分如OH、F、Cl和S,它的深循环因此可能对地球的水、硫以及其它挥发性组分的全球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地下水系统水质分类判别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矿区地下水系统为例,对该矿区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耦合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利用因子分析对存在相关关系的离子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处理,找出能够反映众多离子信息的基础变量(正交因子),以其作为系统聚类变量;运用系统聚类法获取能代表各地下水子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典型水样;使用贝叶斯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建立地下水各子系统水化学判别模型(判别函数),并对随机检验样品进行判别归属和判别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适用于矿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类及水源水化学判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海温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洋表层海水温度(SST)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测量西沙永兴岛海域1个现代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4个中-晚全新世滨珊瑚样品生长率基础上,定量重建了中晚全新世5个特征时段的SST:1887 ~ 2007A.D.(27.27℃)、1993~1936a B.P.(26.73℃)、2985~ 2904a B.P.(26.5℃)、4004~3962a B.P.(26.8℃)和5514~5398a B.P.(27.0℃).这些结果表明5.5~ 1.9ka B.P.期间西沙海域SST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温度基本同步变化.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SST的降低趋势受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的控制,也可能与这一时期逐渐活跃的ENSO存在联系,而岁差引起的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可能是SST变化的根本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