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相关分析法确定圈闭评价中关键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钻井圈闭为模型,根据各面参数评地质因素与已知钻井圈闭含油气性的相关性来确定各参评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以塔里木盆地圈闭评价为例,应用此方法求得评价所需的各参评地质因数(构造条件、可靠程度、通道条件、储层条件等)的仅重系数,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不仅具客观性,且与圈闭的含油气性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圈闭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王英 《新疆地质》2003,21(4):493-494
1 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库尔勒鼻凸-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受南天山构造带挤压作用的持续影响,整体呈现南升北降的构造格局震旦纪是区内第一套沉积盖层,与前震旦系浅变质的结晶基底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上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广大地区沉积格局在震旦纪基础上继承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圈闭地质评价的方法,试图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动、静态相结合,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对圈闭进行客观的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4.
BP人工神经网络油气圈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为模型,地表油气化探组合指标为导师训练信号,已知工业油气流产出点、油气显示和干井(无油气)产出点,相应的希望输出信号为1.0~0.0之间,在导师信号引导下进行网络联想记忆自学习,训练成熟后对预测区进行含油气远景圈闭评价,对胜利油田JYHM凹陷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识别圈闭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 2 0年来 ,随着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 ,已知含油气盆地勘探成熟度提高 ,新发现的油气藏中隐蔽油气藏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寻找隐蔽油气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隐蔽油气藏不仅是高勘探成熟区主要勘探对象 ,也是新探区内极具潜力的勘探目标。笔者与孤岛采油厂同志合作在高勘探成熟的垦西、孤北地区综合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寻找隐蔽油气藏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的研究思路是利用层序地层学和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 ,结合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寻找和评价隐蔽油气藏。首先在搞清构造、沉积背景基础…  相似文献   

6.
油气化探异常综合评价指标与评价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在本文中根据油气化探异常的特点,首先确定了评价区块(靶区)中各化探变量的异常点群和背景点群的划分,然后提出了异常强度系数、异常面积系数、异常中心位置、环形异常指数等四项指标作为单化探变量异常的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化探异常靶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即综合异常强度系数、综合异常面积系数、综合环形异常指数和异常中心重合程度。依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油气化探异常,评价软件已应用于大庆油田近十个工区的油气化探资料再开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赤水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赤水工作区石油地质条件作为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的基础,依据烃类微渗漏理论及油气遥感信息,分析了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油气藏和油气遥感异常之间的相应关系,用构造控油理论重点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对比分析多源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研究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发展极为有利,可为圈出有可能的油气远景区和赤水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含油气地层或含油气盆地的物质运动规律分析,探讨了油气的应力圈闭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对其模式建立、演化机理与现实意义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的局部构造圈闭评价,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基底海相地层T_1至P_1为目的层,以T_5(印支不整合面)构造图上反映的局部圈闭为评价单元。为了客观反映各圈闭含油气性,在地质综合评价基础上,把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地质问题看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模糊概念,从而应用模糊数学方法 ̄[1]赋以各圈闭一个表征相对含油气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进而按其数值大小将各圈闭按降序排列,为盆地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更为可靠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方海相沉积岩可分上古生界(含三叠系)和下古生界(含上震旦统)两大套生储盖组合。两个成油组合在地史中都发生过大规模油气聚集,形成过许多油藏(已发现12个古油藏)。由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斯构造运动的影响,原始海盆已被强烈改造,有些隆升成山,有些被中、新生界履盖,地下水自由交替带影响深度大,因此保存条件是找油的关键。选区首先要有区域盖层分布,其次目的层要全。已有资料表明,具备保存条件的有利地区为对冲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对被评估体的各个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的方法,并举某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实例加以说明,使危险性评估结果尽可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2.
河北蔚县崔家寨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是当前矿井地质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关键技术体现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数学模型两方面。在地质分析和勘探资料处理的基础上,选取5个非连续性变形参数和5个连续性变形参数,作为地质构造复杂性评价的指标,分别采用统计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冀西北蔚县矿区崔家寨井田主采煤层的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取得良好效果。对比分析表明,两种评价模型在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方面各有优劣,比较而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油气圈闭的灰色特征,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圈闭评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圈闭灰色聚类评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论油气的应力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事例表明,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地层及其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油、气、水等)的运动,都主要受地应力驱动的控制。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地层中分散的油气,通过岩石介质形变产生的应力梯度(所造成的压力差异)的变化,而实现的“应力聚集”作用。在这种作用下的油气运移聚集和圈闭成藏,即是“应力圈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地质构造量化指标的网络化统计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指标的和量化获取是地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探讨了断层构造定量评价指标的网格化剖分,地质信息的存储与提取,评价指标的统计算法。断层构造的主要量化指标包括新层要数,断层长度,断层密度,断层强度和分维值等。设计的统计算法,从搜索断层与网格ID之间的映射关系入手,统计层经过的各结点的指标值,仅对断层各结点邻近的网格ID进行搜索,减少了搜索点个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了一套根据多种量化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衡量各种量化方法适用性的方法。在膨胀土铁路边坡塌方规模预测中的应用表明,这套方法既能定量,又简便快速,适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7.
长治水泥厂区域地震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水泥厂位于山西隆起区南部长治盆地, 长治盆地属中强潜在震原区。场地附近晋获断裂现代活动相对较弱, 晚更新后断裂基本停止活动, 对水泥厂场地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是新疆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向深部探测工作的兴起和成矿预测方法的不断成熟,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研究在以往科研成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库,应用证据权法开展卡拉麦里金矿带断层与金矿化空间定量评价研究,研究表明断层距离和断层密度为重要的证据权因子,断层距离在0~1500 m范围内,成矿作用最强,随着距离的增大,成矿作用变弱。断层密度在0.26~0.66为中高有利成矿区域。该研究成果对卡拉麦里金矿带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常用的储层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先用距离函数计算模型之间的差异,再以差异的大小来判断不确定性大小的方法.以WZ油田西区为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渗透率的三维模型.对各种度量差异的距离函数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曼哈顿距离函数和欧氏距离函数能较好地刻画模型之间的差异.选用欧氏距离函数计算模型之间的差异,其原理是先计算每两个模型之间相对应的每一网格节点的渗透率值差的平方和,然后取平方根,得到一个表征各模型之间差异的矩阵.根据该矩阵可得到各个模型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最后通过对比模型过井剖面图分析结果与距离矩阵分析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评价随机模拟生成的储层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地质灾害多发, 人类各类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地质灾害预防与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与基础.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的前提, 也是地质灾害区划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相关研究, 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总结, 并指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