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与矿井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紧密相连,是煤矿生产技术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假如对开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足,在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及生产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会损失一定的煤炭储量。只有科学准确地评价井下开采的地质条件,为综采工作面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才能使综采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如何实现对矿井地质准确、可靠地勘探,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现有水害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技术与相关工作投人不足;矿井防治水专门人才缺乏;超层越界开采、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都威胁着矿井的安全开采。因此,详细研究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为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资源环境分院承担的《郑新福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郑新金金(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郑新兴旺(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郑新鑫旺(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在国瑞公司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在评审会上,专家组成员在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后,就报告中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质疑、讨论、认可,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报告内容全面,结论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技术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河万家寨库区右岸岩溶探测为例,论述了雷达探测方法的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岩溶探测实例,分析了岩溶地质现象所产生的雷达波场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划定了该测区溶洞、溶蚀裂缝等岩溶地质异常的空间展布范围,验证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浅层岩溶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11日至12日,由河南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厅组织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会在郑州市将军宾馆举行,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编制的9个矿井报告一次性通过评审。本次参加评审的矿井报告是济源鹤济煤业有限公司财源、富源、金捷、顺达、王屋山、磨庄、克二、济联8个煤矿以及郑州鹤郑公司东兴煤矿井地质报告。其中财源、富源、金捷、顺达、王屋山矿5个报告由煤勘总院矿井地  相似文献   

6.
矿井瞬变电磁法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电法勘探技术,PROTEM47CM仪器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为煤矿井下掌子面掘进处的安全施工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依据井下瞬变电磁法的的应用发展技术,结合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运用PROTEM47CM仪器对掘进头进行了实测,后期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绘图并结合实际的地质资料分析,能够有效地探测出低阻充水区域,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运用PROTEM47CM仪器探测井下掘进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覆盖型岩溶塌陷区第四系内土洞的性质特点及电性特征,使用GprMax2D软件构建多个土洞模型,对土洞探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频率地质雷达波对各种土洞的响应特征,之后与实际探测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雷达波频率为80MHz和200MHz这2种主频能满足探测浅部土洞分辨率的要求,而80MHz拥有更大探测深度,能够反映土洞深部更多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8.
双鸭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矿集团”)是一个拥有8个矿井、年产1100万吨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目前,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也创出历史新水平。随着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地质问题对煤炭生产的影响愈加突出,因没有超前查明地质构造所造成的生产被动和经济损失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9.
水下的地质雷达探测与常规的地质雷达探测具有显著的不同点。文中对CPML吸收边界条件的公式进行推导,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均匀介质以及非均匀介质中吸收边界条件的吸收效果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的波场快照证明了CPML吸收边界条件在水下的地质雷达数值模拟中具有很好的吸收效果。通过对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以及倾斜层状介质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探测的雷达图像,证明地质雷达对于水下地层的探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空洞体位于不同深度时的数值模拟,证明了地质雷达对于水下的空洞探测也能对其位置及规模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这为水下地质灾害的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0.
瑞雷面波勘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瑞雷面波勘探发展的历史,剖析了面波频散曲线正反演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在石油和煤炭反射地震中,应从剔除面波转变为利用面波,并借助现有石油“大炮”反射地震资料中“有害的”瑞雷面波提取浅层地质结构信息,为反射地震静校正、近地表工程地质评价等提供物性参数,把反射地震的面波干扰变为对勘探十分有利的参数提取源,实现以强干扰面波为主要数据源的浅层结构探测,以促进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井涌水一直是煤矿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文章基于贵州省习水县大丰煤矿多年生产涌水量资料和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比拟法预测更为准确,可为下一步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带压开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影响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底板富水性是突水与否的前提,掌握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无疑是分析评价突水危险的关键,不同的矿井甚至不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等地质条件也会出现差异性突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及构造带富水性,结合突水因素分析评价底板危险性对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志钊  马宁  魏巍  赵强 《山东国土资源》2013,29(6):61-64,70
用水源热泵技术,将矿井回风、矿井水、洗浴废水、冷却水(风)中的低品位废热转变为供热热能。该热泵热回收技术系统可靠、经济效益好,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文分析了矿井系统中的废热类型和应用原理,给出了矿井回风、矿井水、洗浴废水、冷却水(风)废热回收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山东济宁梁宝寺煤矿矿井废热回收供热系统设计实例。认为该技术的应用为矿区提供了生产、生活必备的热源和热水,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煤矿企业的绿色生产,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蒋庄煤矿的主采煤层将由开采3煤层逐渐变为16煤层。为了合理设置和调整矿井排水系统,更好地开展16煤层矿井防治水工作,尽可能准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矿井16煤层已开采了多年,其矿井涌水规律需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涌水量进行预计。简要分析了蒋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井实际,对16煤层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开采16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十下灰含水层。在此基础上对16煤层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并对预计结果进行了评价。该文分别采用大井法、比拟法和趋势线预测法等3种方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其中对传统的大井法进行了改进,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趋势线预测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可靠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各种方法预计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从而使得预计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下一步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现状,分析了目前地质找矿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及国内外探索新一代矿物勘查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光谱地壳"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建设意义。文中指出,"光谱地壳"计划的提出,旨在针对地表和地壳表层,实现高光谱技术对地球表面的地质填图和矿物蚀变信息的遥感探测,以及对岩芯的光谱探测,建立地壳高光谱数据库集,满足以高光谱探测技术对地壳表层一定范围内矿物的识别和探矿需求。 "光谱地壳"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式创新,提高星载、机载高光谱遥感矿产资源探测能力,建立地面光谱测量平台及地下岩芯光谱扫描、编录、分析平台,发展由天基、空基、地基,地下岩芯探测构成的一体化"光谱地壳"遥感立体探测体系。"光谱地壳"计划是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拟将解决遥感直接找矿和深部找矿的勘查难题,以带动我国整体勘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微震波速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震前波速比降低,震后波速比回升,波速比值变化反映出地震前后震源区介质受到由水引起的微裂隙的破坏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的涌水来源,认为上组煤主要涌水来源是煤层顶板的基岩裂隙水。下组煤主要涌水水源是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结合矿井近年来涌水状况及抽水试验参数,采用含水系数法、达西定律与"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算结果与矿井涌水量真实情况相接近,建议矿方在开采下组煤奥灰岩溶水带压区时,应配置不低于最大预测涌水量的强排系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立体、动态、形象地表示物体空间特征的优势,利用该技术能够立体展示矿井分布特征、地质构造与矿山采掘系统结构,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地质构造、矿床赋存与矿井采掘的关系,可以为矿井地质分析、救援方案确定、安全生产保障、矿井灾害救援决策和避灾救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了监控和监管方法,为"科学施救、有效救援"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矿开采不同程度地使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现状,以阜新矿区为例,应用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研究煤矿开采条件下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地层为碱性岩石和煤层含硫量偏低使矿井水酸碱度大于7,呈偏碱性.偏碱性条件使铁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同时促进了氨氮硝化反应进行,使矿井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增加.偏碱性条件也可能是造成氟质量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煤岩层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地区偏碱性矿井水形成的基础,水岩作用对矿井水各组分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