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5次4级地震,对该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这是一次非前兆性震群。震群中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特征显示,本次震群的发生可能与克孜尔断裂活动有关。对比分析历史震群及其前后新疆及周边的地震活动后认为,本次震群附近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更大地震,但震群活动可能反映了新疆区域应力场增强,新疆及周边地区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9日至2月26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在福建德化县境内发生了170次小地震序列活动,其中,最大震级为ML2.7。从震区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2006年发生的最大震级ML2.0级德化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与北东向断裂带吻合,可能是该断层的应力调整,并且该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甘青川交界的玛曲地区1987-2000年之间地震的活动特征以及地震记录波形特征,发现1998年以来的小震群与以前不同,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异常背景。  相似文献   

4.
林松建  赵志伟 《地震研究》2011,34(4):447-452
整理和分析了1971~2009年发生在福建及邻区的46组地震序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序列类型分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以孤立型或主余震型地震活动为主,而西部内陆地区多发生震群型地震;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可能与福建地区地震动力作用、构造应力场及地震断层运动性质、地层岩性分布特征有关,同时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也...  相似文献   

5.
对阳江6.4级地震晚发余震的ML≥4.O级地震、频度和前兆震群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余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变化与震区周围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其前兆震群和一般小震的前兆震群一样具有前兆意义.它的余震频度、强度和震群活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粤桂琼三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监视粤桂琼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2016年8月21日17时15分,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39.70°N,118.35°E)发生ML 3.5地震,震源深度6 km。据河北省快报目录,8月21日至10月24日共发生可定位小震694次,最大地震为9月10日ML 4.7地震。计算本次震群序列参数,分析其物理特性。精定位结果显示,ML 4.7震群集中在唐山-古冶断裂,属唐山老震区余震活动。与该区同等震级地震相比,震群中几次3级以上地震视应力水平较低,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存在较为一致的稳定应力场。震群活动显示,该震群为非典型前兆性震群。分析结果对正确了解此次震群特征及判断序列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1 998年 1 1月 1 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 6.2级地震 ,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 ,分析研究了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入非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 ,根据序列参数 h、b值的动态变化 ,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 :1 .地震孕育中期阶段 ,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 ,震源区高度平静 ;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 ,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 ,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 ;至短临阶段 ,孕震区出现显著的小震群活动。 2 .宁蒗 6.2级地震在其 5.3级前震前 ,震群发育 ,震群参数 h值小于 1 .0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震群参数 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 3 .5.2级前震和6.2级主震前 ,序列参数 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 ,5.3、5.2级前震后 ,其 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 ,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8.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3日至9月19日在山西代县发生一次3.7级震群,着重研究该震群活动的时序列特征、韵律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相关参数。进一步探讨其对周围地区中强震的指示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活动是该区域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并与周围350 km范围内华北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宁蒗6.2级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图象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3):15-22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6.2级地震,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分析研究了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行入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根据序列参数h、b值的动态变化,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1.地震孕育中期阶段,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震源区高度平静;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且随着地震的逼近,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至短临阶段,孕震区出现显的小震群活动。2.宁蒗6.2级地震在其5.3级地震前,震群发育,震群参数h值小于1.0,且随着地震的逼近,震群参数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3.5.2级前震和6.2级震前,序列参数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5.3、5.2级前震后,其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86年运城震群活动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得出异常现象在时间空间分布上有定规律,与震级、震中分布、地震烈度、地质构造等有一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科洛火山群火山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洛火山群的新生代火山共有23座,坐落于科洛河两岸,火山岩面积约为350km2,岩性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由于地处NE向断陷盆地这一特殊的构造位置,科洛地区的火山活动及展布主要受到区域基底断裂的制约.火山喷发形式总体为中心式,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3期.上新世在断陷盆地边缘形成了一系列NE向线性展布的中心式溢出型火山,其中部分火山因风化剥蚀而失去了原有的火山地貌特征,仅保留盾形熔岩台地.早更新世火山活动相对平静.中-晚更新世火山活动仍受到NE向基底断裂的控制,但喷发中心、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均发生改变,火山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进入全新世以后南山喷发,其火山结构保存完好,裸露的熔岩台地保留了较好的微地貌特征.该期火山亦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构成.在科洛火山群的火山活动过程中,其熔岩流覆盖了早期沉积地层,并对盆地中的河流进行了改造,最终导致该区断陷盆地初始地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山西形变台网对近年来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分析了形变异常特征。认为,大部分地震均发生在异常转折或异常结束时段,异常持续时间一般为半年至1 a,震中距大多为200 km~300 km,并出现明显的丛集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地震》2004,24(4):73-79
强震前中期阶段(1~3年或稍长)区域性形变异常往往表现出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① 区域垂直运动变形呈现与构造有关的异常隆起区、 垂直差异变形高梯度带(有的还呈“四象限”)分布特征; ② 水平运动变形呈现与活动地块及断裂构造有关的、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高应变集中区(带)特征; ③ 区域性垂直形变异常区与水平形变的高应变分布区共生的特征。 分析这些异常共性特征的形成机制, 初步认为: 它们是在基本统一的大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 不同层次块体系统运动及其边界带变形的非平稳、 非协调性, 在活动地块边界地带和地块内部次级断裂构造部位产生变形差异而导致应力-应变积累、 孕育强震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 分析探讨了基于区域性形变异常共性特征、 结合地质构造活动背景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琳  吴敬禄 《湖泊科学》2008,20(1):76-82
通过沉积岩芯元素含量垂直分布和富集因子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如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分析,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以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为基础,将梅梁湾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段:0-6cm为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阶段,25-50cm和55-72cm层段都是自然过程的表现,反映了流域物源的影响,而两层段元素记录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自然作用驱动下的湖泊环境变化;6-25cm和50-55cm层段则是不同环境特征的过渡阶段,因此,综合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更直观更精确地量化影响湖泊环境的因素,有助于恢复湖泊环境历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中平原区的新华夏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近年来地震地质、卫星照片解析和大量钻探和物探工作发现,关中平原区之下广泛发育着北北东向构造形迹,是华北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一个现今很活跃的构造体系。它改造先期生成的结构面、影响和控制地貌水系的发展、牵制着地震活动和地热异常区的分布。它的小震活动与华北区新华夏系构造的强震活动相呼应,可能成为现今华北区强震发生的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17.
模式识别法最近已用来进行地震预测.我们用其中一种无监督分类方法--集群或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华北和宁夏两地区,其结果表明:有序聚类比系统聚类结果好,此结果与交替的地震活动高潮与低潮相对应,从数学的角度有效地模拟了地震成组活动的现象;误识率分析及预测检验表明误识率较低且结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earlier concept of the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means those earthquakes recurring along the same portion of active fault zones, and having nearly the same size, displacement and rupture scale (Schwartz, Coppersmith, 1984). However,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rupture(s scale of earthquakes recurred on an individual fault portion has variability (Thatcher, 1990). For instance, the rupture of the 1906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  相似文献   

19.
While mapping parts of the Shahdol district, the author for the first time noticed a dolerite dyke at Tikwa and a basalt sill at Chirha intrusive into the Gondwanas (Supra-Barakars). Though the dolerite dyke shows no noteworthy features in the field, the sill encloses xenoliths of Supra-Barakar sandstone in its basal portion. The present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mode of occurrence, petrography and age relationship of these intrusions.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xenocrysts of quartz in the basalt sill leads the author to term it a quartz-xenocryst-basalt. The occurrence of Deccan Trap flows in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intrusions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related to the period of Deccan Trap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吴贻  李天斌 《地震地质》2005,27(1):131-144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山脚断层各段落的活动性并不相同,向NE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段落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不活动。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同时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应该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盆地周围发育了一系列的火山 (群),由于盆地的发育是紧随这些火山主要活动之后的,盆地的形成与周围火成活动有着必然联系,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和盆地内的构造发育及沉积迁移特征表明,台北盆地的发育是深部岩浆体的冷却收缩所致。台北盆地深部存在与大屯火山群深部相通的岩浆体,岩浆体的冷却由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