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加伦  徐芝敏 《海洋学报》1983,5(6):783-788
1980年我国初探南极,进行科学考察.采到了几种藻类及腔肠动物类标本,在这些生物体表上,发现着生许多硅藻,这些附着硅藻类的形态结构、个体大小都有差异.尤其卵形藻类、楔形藻类数量最多,种类变化也复杂,我们对样品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了大量珍贵的附着硅藻标本,并对这些标本做细致观察,个别种类还经电子显微镜作超微结构的拍照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对硅藻和甲藻细胞的选择性摄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甲藻类是浮游植物中的2个主要功能类群,传统上认为硅藻类是贝类的主要饵料.通过饲喂单种和混合藻液实验初步研究了栉孔扇贝对我国近海硅藻(中肋骨条藻和小角毛藻)、甲藻(东海原甲藻)常见种的摄食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和摄食选择效率均高于2种硅藻,即,相比2种硅藻,栉孔扇贝更倾向选择摄食东海原甲藻.这与传统认识有异,提示需进一步全面认识甲藻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冰岛北部陆架MD99-2271孔沉积硅藻组合呈现暖水硅藻数量增加、冷水硅藻数量减少和这两类硅藻数量周期性此消彼长的特点,反映了气候在趋暖的背景下,冷暖交替的过程。通过该区温度指数Rw/wc值(暖水硅藻种含量与海冰种及暖水种含量总和的比值)的变化,重建了冰岛北部陆架古海洋环境:Blling-Allerd暖期时,暖水硅藻T.nitzschioides含量较高,表明印明格暖流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强;随着暖水硅藻含量减少,海冰硅藻F.cylindrus和T.bulbosa的显著增加,此时暖流强度减弱,东格陵兰寒流明显增强,冰岛北部海域进入末次冰消期以来最冷的时期——Younger Dryas冷期。11cal.kaBP左右暖水硅藻T.nitzschioides和T.oestrupii数量急剧升高,表明该海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并逐步向全新世大暖期过渡,此时冰岛北部陆架海域现代海洋格局基本形成。全新世大暖期时,硅藻群落表现为暖水种的显著增多,海冰、极地及冷水硅藻较之前明显减少,说明冰岛北部海域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印明格暖流的影响,海洋环境较温暖;6cal.kaBP之后东格陵兰寒流逐渐增强,冰岛北部海洋环境转冷,全新世大暖期结束。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次年5月(丰水期)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第一农场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75种(属),其中绿藻28种、硅藻21种、蓝藻13种、裸藻6种、黄藻2种、甲藻2种、隐藻2种和金藻1种,绿藻和硅藻在种类组成上占明显优势.各期优势种不尽相同:平水期优势种为类颤...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硅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辉 《海洋学报》1987,9(6):735-743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129个硅藻样品.根据样品中硅藻优势种、特征种的数量变化,把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硅藻划分为若干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硅藻组合,并讨论了硅藻组合与深度、温度、盐度和海流等海洋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复州湾内湾附近8个不同深度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做硅藻分析、种群优势度进行计算,查明复州湾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主要包括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radiatus、C.excentrcus和Rhaphoneis surirella等9种.且优势度最高的3种硅藻P.sulcata、C.radiatus和C.excentrcus均为内湾指标种,与样品采集点的地貌位置相吻合.根据硅藻咸水种、半咸水种、淡水种占比的水平分布特征,对不同样品的硅藻组合、所处地貌位置与样品粒度的关系以及硅藻鉴定结果的聚类分析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明复州湾表层硅藻的组合主要受到夏季辽东湾向西南方向流动的沿岸流以及复州河与红沿河的河流的影响,另外不同的地貌部位和距离河口的远近也对硅藻组合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5年冬季台湾海峡中北部至南麂列岛海域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硅藻58属159种(含变种和变型).调查期间正值冬季,种类组成以广温种(占49.69%)为主,其次是暖水种(占18.24%)和温带种(占14.47%).优势种有14种,占总种类数的7.53%.调查海域冬季硅藻群落分布的特点是:硅藻细胞密集区和高值区基本上集中在海峡中线断面上,底层硅藻丰度较表层高.硅藻丰度介于(0.216~7.544)×103个/dm3,总体上,硅藻丰度较低.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表明:影响调查区冬季硅藻平均细胞数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是硅酸盐浓度.同时,硅藻平均丰度与水温的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硅藻平均丰度的分布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象山港潮间带底栖硅藻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5月和11月对浙江省象山港潮间带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底栖硅藻与水温、营养盐、潮汐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33属124种.硅藻数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细胞丰度高于秋季.主要优势种为柱状小环藻(Cyclotella stylorum),春、秋季平均占总细胞数的25.8%.种类的季节变化反应硅藻对水温的适应性,潮汐、盐度、pH值对底栖硅藻组成影响并不明显.秋季营养元素含量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硅藻对黑潮流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的相对含量、热带远洋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与黑潮流、硅藻组合的分布与物质来源的关系等问题 .结果表明 ,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 >2 0 %的界线与黑潮流的边界基本上一致 ;优势硅藻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留下了与物质来源的关系较为密切的记录 .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湾外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玥 《海洋科学》2017,41(1):96-103
本文对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物中硅藻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153种,分属50属。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本区域内最为丰富的硅藻种类。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主要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其中淡水硅藻Achnanthes delicatula、A.hauckiana、A.levanderi和Cocconeis disculus可以作为低盐度海水环境的指示种,半咸水种Cyclotella striata/C.stylorum、Paralia sulcata与海洋中硅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则可以很好的指示高盐度环境。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站位可划分为3个硅藻分布区,分别对应高低不同的海水盐度,与实际站位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取自南海6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分析,查明了研究海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共鉴定到硅藻56属的235个种和变种、变型.种类以热带外洋种为优势,如Azpeitia nodulifer、Roperia tesselata、Azpeitia africanus、Hemidiscus cuneiformis、Nitzschia marine 等,伴有一定量的热带—亚热带近岸种和广布种如Paralia sulcata、Thalassiosira excentrica、Cyclotella stylorum、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Thalassiothrix longissoma等.总体上,南海硅藻丰度变化呈现从陆架向陆坡至海盆递增的趋势.研究海区硅藻种类组成与临近的菲律宾海域相似程度最大,其次是东海、太平洋东北部海域.对影响南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南海表层沉积硅藻主要受海底地质地貌、沉积速率、水动力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等的影响较大,硅藻的分布往往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5及10月,在长江口南部及其邻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分别进行拖网和水样采集,获得浮游植物样品180个,进行硅藻种类组成与数量分析.3个航次分别鉴定出硅藻43属134种、37属126种及45属155种;3个航次共有的属有29个,分别占各航次硅藻属总数的67.44%、78.38%和64.44%.硅藻种类多样性4、10月高于5月.3个航次的种类最多硅藻均为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4、5月和10月圆筛藻属的种类数目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2种(16.30%)、30种(23.62%)及26种(16.67%).在这3个航次调查中,圆筛藻种类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低-高-低的特征,而硅藻种类多样性随季节变化刚好相反,呈现高-低-高的变化,两者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硅藻细胞密度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的变化趋势为春季4、5月高于秋季10月.骨条藻(Skeletonema spp.)是4、5月的数量优势种,10月没有明显优势的硅藻.硅藻数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和春季藻类赤潮、长江冲淡水通量及其流向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长江口南部及其邻近海域硅藻高值区表现出从近岸向外海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7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所属单位对东海大陆架进行了综合调查,采集了比较丰富的样品.有关资料报导了在东海大陆架有12种硅藻的记录,大陆坡11种,海槽区12种,如归并重复出现的种类,总计有20种硅藻.本文基本上用同一批材料对沉积硅藻的沉积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沙湾2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31属8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夏季和冬季分别鉴定出31属71种和31属67种,主要属种以中心纲硅藻为主,如爱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ii)、波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undulatus)、横滨盒形藻(Biddulphia grundleri)、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等.在生态习性上,底栖海水种占绝对优势.硅藻丰度从湾顶向湾外递减,夏季丰度高于冬季,平均丰度分别为9 003个/g和6477个/g.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研究表明三沙湾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存在一定相关性,夏季硅藻丰度变化范围为2 104~28 209个/g,粒径范围为5.26~7.36Φ,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变化范围都较大;而冬季硅藻丰度变化在1 929~14 372个/g之间,粒径范围为5.51~6.98Φ,相对夏季其变化较小,论证了水动力是影响硅藻沉积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影响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探讨,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主要受潮流、深度和盐度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2010—2012年对青岛汇泉湾海滨浴场区2站点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67周次连续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53属94种,细胞总丰度的变化范围为7.19~272.35个/mL,均值为46.74个/mL,硅藻在细胞总丰度中的比例平均达70.34%,主要优势种有骨条藻、角毛藻、菱形藻、新月筒柱藻和舟形藻。调查期内,共检到3次硅藻的赤潮,未检到营养盐发生限制的现象。周年的统计分析显示,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中的羽纹硅藻类与营养盐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在浴场开放期,Chl-a质量浓度均值达7.26mg/L,为全年最高,浮游植物群落以羽纹硅藻类最占优势,并且Chl-a与羽纹硅藻丰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特别对羽纹硅藻在开放期占优势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作了探讨,并建议在今后监测和评价该类休闲水域时,应对此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硅藻席沉积是由"树荫种"硅藻大量勃发并快速堆积而成。与成席硅藻同时大量生长的还有其他体型较小的硅藻。通过对WPD03和WPD12孔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40属101种(含变种)。硅藻组成中既有淡水种和沿岸种以及外洋冷水种,也有外洋暖水种,但主要以大洋暖水种和广布种为主。在主要的硅藻属种中,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的平均百分含量最高,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Azpeitia nodulifera、Nitzschia marina、Hemidiscus cuneiformis等次之,这5种硅藻占了整个非成席硅藻物种相对百分含量的85%左右,说明在该海域表层水体硅藻席沉积过程中,这5种硅藻最容易与成席硅藻在同时期的环境中生存,形成勃发。初步断定硅藻席形成时期环境为热带水体的大洋性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查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区表层硅藻属种组成及表层硅藻组合面貌;利用硅藻组合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将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到硅藻分析中,使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研究逐渐由定性或半定量向定量研究发展.但在利用硅藻进行古环境定量重建等方面,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建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表层沉积生物硅的溶解、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和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开发  蒋辉  冯文科 《海洋学报》1985,7(5):590-597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以热带、亚热带远洋性种类为主,伴有少量近岸种和北方种,依据柱状剖面硅藻种类百分含量的变化,自上而下划分出六个硅藻带,奇数带基本上为热带-南亚热带硅藻植物群,而偶数带则为亚热带硅藻植物群,反映了该区古温度及古地理条件变化,其中Ⅰ带相当于全新世,其余各带均属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福建九龙江和东屿地区全新世微型硅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九龙江口现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九龙江地区中全新世剖面和东屿中-晚全新世剖面的微型硅藻(细胞大小为2~20μm)的组成和丰度.共计硅藻12属26种(包括变种).对每个种的生态分布作了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壳面电镜照片.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九龙江口现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优势种;九龙江中全新世地层的优势种为Navicula climacospheniae,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东屿中-晚全新世地层中,Cyclotella striat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优势种.微型硅藻在各个样品中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最高可达86.7%,表明微型硅藻在沉积硅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钱树本 《海洋与湖沼》1979,10(3):252-256
迄今已记载的角毛硅藻属种类中,只有Ch.dadayi和Ch.tetrastichon这两种角毛硅藻的细胞链通常是与沙壳纤毛虫(Tintinnus sp.)互相依附的。我们在整理由广东省水产研究所赠送的浮游植物标本(1974年12月至1925年1月在我国广东省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海域采获)时,不仅同时发现有上述两种角毛硅藻,又发现一种细胞链与沙壳纤毛虫相互依附的角毛硅藻属新种——飞燕角毛硅藻(图版Ⅰ,图1: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