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溶液的pH值对铀沉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酸性或碱性含铀溶液,而后又发生中和作用,这是形成铀矿床的一对极有利的条件。接近中性的水介质有利于铀的沉淀。中和作用是各种铀沉淀作用的触发钮。由中和作用引起的铀的还原沉淀作用称为中和还原作用。铀的还原沉淀是在水-铀比电位值△Eh_水~U<0的条件下发生的(△Eh_水~U=Eh_水-Eh_0~U)。铀的还原沉淀不仅是依靠Eh_水的降低,同时与Eh_水~U的回升或下降速率有关。花岗岩铀矿床中往往不存在强烈的还原剂,热液上升过程中,一般很难提高它的还原能力,这时中和还原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研究铀矿成矿机制和富矿条件的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极谱法同时测定岩石中的微量铀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样经过氧化钠熔融后,用硝酸溶液提取熔块,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凝聚硅胶,过滤除硅,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铀钍。在含0.02g/L四丁基碘化铵-4g/L铜铁试剂、pH=5的乙酸-乙酸钠极谱测定体系中同时测定铀钍,铀钍的线性范围为0.001~0.500μg/10mL。本法用于含铀岩石中微量铀钍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简便准确的直流极谱法、微分脉冲极谱法和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磷块岩样品中的微量过渡元素和铀。采用对细粉状的磷块岩样品进行水浸,接着用酸浸的方法,制成分析用的分析物。结果表明,此分析物中存在着Cu、Cr、Tl、Te、Zn、Fe和U。应用与氢基三醋酸的不同络合作用,可更好地分辨极谱波。得到铀的明确极谱波为E1/2=-0.82V(相对于SCE)。用标准添加法进行定量分析。伏安法结果表明,磷  相似文献   

4.
油气对砂岩型铀矿中铀等伴生元素富集成矿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岩型铀矿“二次还原作用”的成矿模式,采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进行褪色蚀变模拟实验。在半动态情况下,运用含油气还原溶液与漂白砂岩和紫色砂岩反应,依此进行铀成矿作用的模拟。认为造成铀沉积的原因是由“pH落差”所致。  相似文献   

5.
1922年创立极谱学以来,极谱工作者从仪器上作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为了克服溶液的内阻产生的电位降和电容电流,消除电解时间对电解电流的影响,Oldham于72年提出了半积分极谱法。75年由Goto在半积分极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微分极谱法,随后又发展了1.5次和2.5次微分极谱法。这类极谱方法被统称为新极谱法,新极谱法实质上是在电解池输出电流的处理上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铀砂岩试样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过氧化钠熔融, CTMAB凝聚,有效地消除了硅酸溶胶对铀钍分离富集的影响,与示波极谱法衔接,同时测定铀钍.铀钍的线性范围为0.001~0.500 μg/10 mL,检出限铀为8.63×10-6 μg/mL,钍为5.16×10-6 μg/mL.本法用于砂岩型铀矿中铀钍含量小于5×10-6样品的连续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512矿床可地浸砂岩铀成矿环境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正义  戚大能 《铀矿地质》2000,16(6):362-374
本文要野外观察取样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型并完成6组铀、钼、硒的深解和还原实验,取得了179个分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形成层间氧化带强氧化的溶液为酸性含氢溶液。铀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溶液pH值的改变、CH4等气体还原及深液中SO^2-4与HCO^-3浓度比值的变化。硒与铀、钼不同,可在氧化亚带中沉淀。实验还证明,512矿床初始含铀溶液为富钠的酸性溶液,它在强氧化亚带内“驱赶钙”(及铀、钼、硒),保留硅、铁“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指导四川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床勘查和战略选区工作,本文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通过查明铀源体和铀源层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铀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形成过程,初步建立了铀成矿模式。研究表明:(1)区域内铀含量最高的地层是铁船山组,其次是郭家坝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2)含矿主岩物源分析表明苍溪组沉积碎屑来自米仓山和龙门山两大蚀源区;(3)蚀源区含铀岩石在地表风化解体过程中,岩石中的铀被释放出来,进入地下水形成含铀溶液,含铀溶液在苍溪组砂岩层中流动,在碳质和黄铁矿发育的沼泽和停滞水还原环境,铀发生沉淀并能够保存形成铀矿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六价铀在碳酸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矿样在密封条件下,六价铀与碳酸盐形成「UO2(CO3)3)」^4-而转入溶液,同铀(Ⅳ)、铁(Ⅱ)、铁(Ⅲ)等分离的最佳条件。制备液用亚铁还原-钒酸盐滴定法测定。对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总铀、铀(Ⅳ)和铀(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准确度、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相山铀矿田中磷灰石对生成特富铀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特富矿体中含磷矿物的成分及矿物学特征,配合特富铀矿石硅酸盐化学分析结果的矿物计算及对特富铀矿石与蚀变岩、低品位铀矿石的化学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对铀成矿热液体系下一系列反应方程的热力学计算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模拟的结果表明,氧化还原介质的变化不是磷灰石形成的重要条件,溶液体系中的pH值降低是特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磷灰石在弱酸性介质中吸附铀构成"铀磷共沉淀"之后,由于磷灰石的结晶,造成"铀、磷分离",从而使铀变得更富。这一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富矿中磷灰石大量存在,而贫矿中磷灰石很少出现的客观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铀与PMBP形成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并建立了痕量铀的极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用于地质样品分析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铀是一种地壳中常见且重要的战略变价金属元素,主要用于核电供能、医学治疗、核武器防御等领域,大部分铀资源来源于矿石,铀价态反映了铀矿化的理化环境,铀的迁移富集、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都与价态相关,因此分析铀价态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归纳总结了铀价态的有关分析方法和特点,依据是否进行铀价态分离操作,将方法划分为两类:分离测定分析法和直接测定法,详细综述了各种方法的分析原理,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主要讨论了方法在测定矿物岩石中铀价态的应用。分离测定分析法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操作简单,但主要缺点是前处理过程中铀价态易受试剂影响和空气氧化。直接测定法包括循环伏安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漫反射光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其优点是不需进行耗时的化学前处理,分析速度快,不损伤样品性能,是测定铀价态的主要方向。最后对测定铀价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岩矿测试》1983,(2):158-160
1922年创立极谱学以来,极谱工作者从仪器上作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为了克服溶液的内阻产生的电位降和电容电流,消除电解时间对电解电流的影响,Oldham于72年提出了半积分极谱法。75年由Goto在半积分极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微分极谱法。随后又发展了1.5次和2.5次微分极谱法。这类极谱方法被统称为新极谱法,新极谱法实质上是在电解池输出电流的处理上作了改进。 新极谱理论 Oldham等首先讨论了电流的半积分值,导出半积分值m与去极剂浓度C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Goto等又讨论了电流的半微分值并导出了1.5次2.5次微分值与去极剂浓度C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以矿物学和矿床学为指导,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层位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人工重砂样品中分离和挑选矿物组分,经电子探针研究,首次在该矿床含矿层中发现胶硫钼矿、铀石和含钛铀矿物等新的矿物组分,丰富了本矿床的矿物组合。此外,对含矿层中有机质的含铀性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还原过程有2期,早期不含铀,晚期含铀,从而佐证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红色杂岩系在油气还原退色过程中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地球科学》2018,43(2):459-474
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叠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大大增强铀储层砂体的整体还原能力,这种组合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和持续的铀成矿.沉积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决定了含铀岩系还原介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铀储层砂体双重还原介质的组合规律,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成矿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在进行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预测时,需要将双重还原介质模型评价与具体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期控矿条件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庐枞盆地南缘黄马青组中含铀砂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枞阳县某地测制三叠纪黄马青组地层剖面过程中,发现一层含铀砂岩,层厚8.5m,含铀矿物为铜铀云母,呈片状分布于岩层表面、裂隙面和砂岩颗粒之间,拣块取样铀含量超过工业品位.含铀砂岩的发现为在庐枞地区寻找中生代砂岩型铀矿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一些作者关于碳酸盐分离铀的损耗作了概述,并对微量铀与铁分离的碳酸盐法作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证明:1.随着溶液中碳酸铵浓度的增高,溶液中铁量也增高,但氢氧化铁吸附的铀量随碳酸盐浓度增高而减少。2.当溶液中铵盐浓度>15%和碳酸盐浓度>1.0%时,溶液中铁量也显著增高。3.碳酸盐沉淀铁的pH值为3-3.5时,铁大部分仍与铀一起留于溶液中。当pH为5.0时,约有50%的铀为氢氧化铁所吸附,而当pH=7.0时,铁几乎完全沉淀,铀实际上不被沉淀所吸附。当pH=7.5-7.6时,溶液中的铁量最少。  相似文献   

18.
岩石中微量铀的测定多用分光光度法、极谱法或荧光法,发射光谱法测定岩石中微克量铀尚未见成熟的方法。感耦等离子体(ICP)光源的应用,使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垂直放置炬管的 ICP 对铀的捡出限仍然较差,难以用于岩石中微克量级铀的测定。郭玉生等试验水平放置炬管的 ICP—AES 测定岩石中微量铀钍,对铀的捡出限达0.01微克/毫升,但测定岩石中的微量铀仍有线背比较小,结果精密度欠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含铀砂岩中铀的存在形式和定量计算各形式的相对、绝对含量,进而研究矿床成因并为矿石水冶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离子交换膜人工控制动力学法电渗析实验。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矿石中的铀脱离它的赋存体进入溶液,并且通过离子交换膜向两极移动的一种电化学或电迁移过程。所谓人工控制动力学法,就是对影响电迁移过程的诸因素用人工控制为某一定值,使电迁移过程成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这时一定赋存状态铀的电迁移速度就是一种常数,叫电渗析速度常数,用K表示: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73-475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良好的除铀效果,在所选择的条件下,活性炭吸附法对铀的去除率≥96%,同时对重金属铬、镉、铅、铜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用活性炭吸附法除铀,方法简单,除铀率高,特别适合实验室含铀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