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不对称测深法装置的测深原理;在吉林某地进行了激电测深勘探,结果显示:正向单极-偶极和反向偶极-单极采集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原始数据在拟断面图的分布特征,和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数据受到的静态效应类似,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受局部地形和电磁噪声的影响,在拟断面图中呈假的带状异常。正向单极-偶极、反向偶极-单极装置获取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数据也可分别进行二维反演,但联合单极-偶极/偶极-单极装置测深二维反演地质结果最好,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 、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根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二维反演在地电断面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确定电性异常体的空间分布,为钻探验证电异常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激电变频法用偶极装置找低阻陡倾斜极化体的效果,已被野外地质工作所证实。为配合对测得的拟断面图的推断解释,我们进行了水槽模拟实验。现将青海某地激电异常的模拟结果、钻孔验证情况和测井曲线分别介绍如下,供野外工作参考。图1是野外实测的视频散率P_s拟断面图和不同装置的视充电率M_s与视电阻率ρ_s剖面图、据青海冶金地质八队的资料,五指山逆冲断层穿  相似文献   

3.
引言偶极-偶极IP测量数据(即视电阻率ρ_a、金属因数MF_a和频率效应FE_a),经常用多层剖面图或所谓的假断面图来表示,推断的极化体的位置则用粗横杠标出(图1).由剖面图或假断面图构制的IP平面图,也都是由这些横杠构成的(图2).  相似文献   

4.
对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多层岩溶、溶洞洞高较小或顺层岩溶,直接从高密度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上难以将其区分。通过从高密度电法数据中抽取电测深曲线,对一系列测点的电测深视电阻率曲线进行解释,同时结合其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作出推断,能有效地将上述岩溶进行区分。在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跨线桥墩台桩基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实践表明,使用该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下水可导致黄土覆盖区隧道淋水、变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查明黄土覆盖区隧道上覆地层赋水性特征和导水通道,为后期水害治理和隧道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区复杂探测环境下布置了4条直流电法勘探线,经过数据处理,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发现电性剖面高电阻率区域与隧道位置吻合较反演断面图好;结合地质资料,查明了黄土地层富水区域,并指出了可疑导水通道。研究表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准确的进行地质解释,常规电阻率法勘探在探查黄土区隧道地层赋水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偶极装置激电异常的一些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祖棪 《物探与化探》1989,13(3):199-207
偶极装置的电磁耦合小,是幅频激电的常用装置。偶极拟断面的信息丰富,有利于提高推断水平。然而因研究不够,影响它的效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偶极异常的特点、规律和推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所介绍的便是所取得的基础性成果:在水平地形条件下,单原拟断而的图源对应规律。在描述和定义拟断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线源二度条件下的一组低阻源的图源局部特征间的对应规律和一组一般的图源总体特征间的对应规律。前者包括上、小、下特征点和上、中特征线间的对应规律,后者包括鞍峰规律、谷部分布规体,均衡u值的变化规律,正文规律和对称性对应规律。最后用模型实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上述规律也适用于点源三度条件。  相似文献   

7.
电位噪声是影响高密度数据采集质量进而影响反演成像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四种不同水平电位噪声并获得噪声数据,对比分析四种装置(温纳装置、三极装置、偶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装置),在噪声条件下的反演模型电阻率差异,并评估各装置对噪声响应的灵敏程度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的勘探深度的影响。将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勘探深度进行了量化,定量分析模型分辨率和不同装置勘探深度在各噪声水平下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估噪声对四种装置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的影响得出:①偶极和三极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较高,而温纳和温施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相对较低;②噪声对深层地电模型分辨率影响较大,在有效分辨地电模型的深度范围内,温纳和温施装置的模型分辨率降低2/5,三极装置降低一半,偶极装置降低3/5左右;③勘探深度在噪声影响下均有所减小,温纳和温施装置减小约1/4,偶极和三极装置减小约1/3。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东安岩金矿勘探中,采用常规中梯、不同极距偶极、复合对称四极等电阻率剖面测量等物探方法,确定含金硅化蚀变带产状,指导钻探施工,降低勘探费用,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9.
STING-SWIFT高密度电法系统可以应用于多金属、金属硫化物矿,地下水、浅部煤矿等资源勘探,也可以从事工程质量、无损检测,隐患勘探等.在金矿勘探中主要采用偶极-偶极装置,电极数42个,可以探测150 m以内的电阻率和充电率的精细结构,以推断精细的地质和电子性导电矿物结构.通过对黑龙江金厂、河北峪耳崖、青海门源多拉隆洼等金矿区的工作表明,该系统不同的参数设置往往会给结果带来很大差异;尤其是对于不同的矿区,灵活调整工作参数、极距、最大偶极距、测量时间、误差限等,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鹤岗矿区大倾角多煤层采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地面电法进行采空区勘探。首先根据瞬变电磁法的电位单枝衰减曲线、视电阻率曲线等异常响应特征进行定性确认是否存在采空区,再通过视电阻率断面图进一步划定采空区的范围及富水性。选用直流电剖面法三极装置对多层采空区及积水情况进行探测,最终确定该矿区3#、9#、11#及21#等多煤层采空区位置及积水区范围。根据矿区验证钻孔揭露的煤层采空区对应的视电阻率值变化情况,修正视电阻率"门槛值",对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二次解释,重新圈定的采空区范围与积水情况与钻孔资料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测区目标异常体深部空间产状、埋深,在桂阳宝山边部找矿中,使用激电四极测深。对测深极距排列进行相应改进,在大极距区域构成等深模式,使测得数据在深部具有更高的采集均匀度,测深断面图件的深部细节更加突出,异常数值高低过渡平稳,有效提高对深部地质体的分辨能力。根据目标勘探深度与单位电极距间的关系,直接用断面图对目标异常体的深部空间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解释,改变了极距排列改进前出现的测量数据杂乱与测深结果的对数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2.
邓晓红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30-134
通过对二维正演计算存在和没有浅部不均匀体时的二极、三极、偶极-偶极、温纳和对称四极等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拟断面的分析,总结了不同测量装置下浅部不均匀体导致视电阻率拟断面畸变的一些规律,认为在资料解释前应剔除浅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伪随机信号的大深度激发极化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伪随机信号的大深度激发极化勘探工作原理及优势,并阐述了大尺度激电勘探的工作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某盆地油气藏勘探中,为寻找深部油气藏,在研究了相关地质情况与地球物理特征后,对目的区采用大深度激发极化法偶极—偶极装置进行勘察,圈定激发极化异常区,并与钻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深度频率域激发极化勘探可以有效确定黄铁矿晕位置,并可反映底部油气藏的分布情况.应用伪随机大深度激发极化勘探,能够发现较大深度的激发极化异常,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侧轴向单极-偶极排列具有采集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在内蒙巴林左旗某工区使用GDP-32Ⅱ地球物理数字接收机,应用双侧单极-偶极时域激电测深法勘查银、铅锌等多金属矿,钻探验证二维反演地电断面异常见破碎带及多金属矿化,说明双侧轴向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在勘探区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典型的含金~硫化物蚀变带进行激电法勘查时,勘查地球物理学家考虑的因素有:矿化带的厚度和横向范围,覆盖层的厚度和导电性,围岩电阻率,勘探时所选用的电极排列方式和电极距,确定勘探深度也是必要的。轴向单极~偶极排列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图示说明了轴向单极~偶极测深原理和电极排列方式。简述了勘探区地质特征和岩(矿)石电性特征,激电测深二维反演结果表明,三叠系地层版纳组砂岩、细砂岩含金矿段均有明显的中阻~高极化响应特征。经钻探验证,深部IP异常多见金属硫化物含金矿脉,轴向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在勘探区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76年到1978年在用激发极化法勘探矿产时,总共记录了6282条IP衰减曲线的形状.为节省时间,进行时间域测量时,在每一测点只观测曲线的三个时间区间积分段(或充电率).这三段区间的时限分别是:130~650.650~1170和1170~1690毫秒(图1).直流脉冲持续时间和断电时间均为2秒.仅对偶极-偶极排列的测量结果做了统计.偶极长度为30~60米,两偶极的间距是偶极长度的2~8倍(n=2~8).  相似文献   

17.
许令周  夏卫芳 《物探与化探》2007,31(4):344-346,350
对自然电位勘探中的直立脉状矿体进行了概率成像研究。首先把剖面上偶极层的线分布产生的场看作是偶极层的边缘——旋度源的点分布产生的场;然后给出旋度源的扫描函数,用概率成像方法对旋度源进行成像。这种方法不是直接对矿体成像,而是对矿体的边缘成像,可通过更加准确的矿体的边缘分布判断矿体的分布。最后通过几个理论算例和1个实际勘探算例,证明这种改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玄武岩覆盖区面积达26000km~2。几年来吉林省地矿局物探大队研究了电偶源频率测深方法技术:探讨了偶极距的选择、观测点误差的影响、勘探的干扰因素、解释推断的原则和方法,成功地开拓了玄武岩覆盖区找矿方法技术。由于在极困难的工作条件下解决了勘探方法技术上的问题,在实践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确定了玄武岩的厚度;填制出玄武岩盖层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构造图;圈出了东北岔、红土山含煤盆地及长白二十一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在巨厚覆盖层地区勘查地下水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新郑市区东部覆盖层厚度达400m左右,其电阻率很低,对直流电法及瞬变电磁法勘探起着屏蔽作用,根据该区的地质条件在水源地勘察中,使用瞬变电磁法绘制TEM多测道剖面图,ρτ延时拟断面图,利用该区已知钻孔,求取得深度校正系数为1.8,得到深度拟断面成果图,最终查清巨厚覆盖层下的断层位置,圈定含水岩溶带,确定井位。  相似文献   

20.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