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前寒武系主要分布区之一,是27个太古宙陆核中的一个。1972年编制出版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质图(1:500万),将澳大利亚前寒武系分为:西澳造山省西澳地台盖层北澳造山省北澳地台盖层中澳造山省中澳地台盖层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域)等构造区Rutland(1973b)认为可按三个 Chelogenic 划分三个特征省(图Ⅵ—1):(1)太古宙皮尔巴拉—伊尔岗省,相当于西澳造山省。  相似文献   

2.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全区的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近十多年来取得主要新进展如下:中晚元古界建立了五个叠层石组合,震旦系中确定了三个冰期的存在,寒武系划分出13个三叶虫带,奥陶系有7个笔石带.喀喇昆仑山区新发现稳定型长城系相地台型早古生代沉积,其北坡发现早二叠世冷水动物群及冈瓦纳相沉积;区内火山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复杂,提出太古代—元古代,二叠纪火山岩属双峰式,古生代火山岩为岛弧型;多时代侵入岩均有出露,已划分出七个岩石演化系列,并查明24条蛇录岩带,它与造山花岗岩链成对出现;本区构造单元以塔里木地台为界作了重新划分,北部为天山—兴安褶皱区(包括阿尔泰、准噶尔—北天山、天山褶皱系),南部是昆仑—秦岭褶皱区(含东、西昆仑褶皱系)及滇藏褶皱区(包括松潘—甘孜褶皱系、喀喇昆仑褶皱系和冈底斯褶皱系)。地壳演化的特点是,以多施迥拉张—闭合及“×”剪切作用的控制,形成了今日条块嵌合的菱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分布和地层划分(一)分布北美地台和周围造山带是世界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区之一(图Ⅲ-1)。由巨大的加拿大地盾,包括北极区、大平原区、东落基山和中部大陆区在内的北美台坪,以及周围的科迪勒拉褶皱带、因奴特褶皱带、东格陵兰褶皱带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组成(表Ⅲ-1)。前寒武系在本大陆的所有构造单元中均广泛发育,尤其广泛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地盾中,据知它是世界上最广阔而又连续的前寒武岩层,只有哈得孙湾区为水域或古生界所覆。地盾东部出露较差,巴芬和拉布拉多海隐伏着北美大陆和格陵兰的前寒武基底之间的密切构造联系,格陵兰除一条狭窄的海岸外,全部为冰雪掩没。  相似文献   

5.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褶皱带等3个亚带)和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等3个构造带(区)。南大巴山冲断带地表构造以类侏罗山式褶皱为显著特征,主要发育叠瓦断层系、断层相关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反冲断层系和冲起构造等变形样式。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和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及其前缘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南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依次从震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下三叠统逐渐抬高的多层次滑脱前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库鲁克塔格前寒武纪地块岩浆热事件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鲁克塔格地块是新疆前寒武系出露较全、保存较完好地块。通过对前人岩浆活动定年工作总结,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构建库鲁克塔格岩浆活动序列及构造演化格架。库鲁克塔格地块前后经历了4次构造岩浆运动,前3次较强烈,具区域变质、变形、岩浆侵入及地形隆起特征,第4次构造运动主要为隆起和沉积缺失。具体划分为7个阶段:古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3.6~3.3 Ga);陆壳增生改造阶段(2.6~2.3 Ga);古元古代陆壳改造阶段(2.1~1.8 Ga);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造山运动阶段(1.1~0.86 Ga);新元古代中期造山后伸展阶段(830~800 Ma);新元古代中晚期陆内裂解阶段(770~630 Ma)和显生宙造陆运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景洪傣族自治洲大勐龙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及其中的变质磁铁矿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滇藏地槽褶皱区,三江褶皱系之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端。组成含铁建造的变质岩系属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澜沧群为一套晚元古代形成的厚约8000~10000米  相似文献   

8.
皖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轮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阶段,晚期碰撞造带可以划分为羊栈岭前陆褶冲带、障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白际岭岛弧仰冲带三个构造单元和若干个次级单元。  相似文献   

9.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0.
秦祁昆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祁(连山)昆(仑山)地区为我国的重要构造单位,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构造单位划分及地质概况根据沉积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相系将秦祁昆地区及外围自北而南划分如下构造单位(图1)。 (一)塔里木一阿拉善板块为具中条型褶皱核心的扬子褶皱,包括塔里木地块、阿尔金山断块、敦煌地峡、阿(?)地台等。塔里木地块的基底埋藏很深,仅四周出露有前寒武系及古生代沉积盖层,如柯(?)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等断隆。阿尔金山断块前寒武系分布广,下元古界为结晶片岩、片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关于大陆上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建造)的主要类型数量分析的总结。我们使用了以前对显生宙及晚前寒武纪的分析方法,并且考虑了文德期原始地质资料的某些特性。苏联上前寒武系的划分是以乌法会议制定的方案为依据的。即文德开始的时限为680±20百万年;而其与寒武系的界限为570百万年。这样,文德的延续时间约110百万年。这就比过去所划分的晚元古时限小的多,但仍大于显生宙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延续时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13.
陈廷愚 《地质论评》1986,32(3):300-310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南极横断山脉(Trans-Antarctic Mountains)称作罗斯褶皱带,系罗斯地槽经罗斯造山运动后形成的产物。罗斯造山运动(Ross Orogenv)一词最早由B.M.Gunn和G.Warren(1962)所命名。他当时所说的罗斯造山运动,是指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在南极南维多利亚地区,发生于罗斯超群中的褶皱和变质作用。后来,这一名词的含意发生了不少变化。例如C.Craddock 1970年曾经把发生于前寒武纪末期大约630—1 000Ma的造山运动称为Nimrod运  相似文献   

14.
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风化和裂缝的形成,储层物性较好。寒武纪-侏罗纪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球形风化壳(段),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的走滑拉张应力场与前寒武系刚性基岩的耦合作用在基底产生了大量高角度断层、共轭缝、微裂缝和节理等,风化淋滤、表生和热液作用控制了溶蚀、胶结和次生孔隙发育。风化壳和裂缝储层发育具有“似层状”的特征,垂向上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带和致密带四个区带。中非裂谷系盆地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裂谷期发育了三期区域性厚层泥页岩,古近系暗色泥岩由于埋藏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作为有效烃源岩,上白垩统泥岩以滨浅湖相为主,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是区域上的优质烃源岩,同时为基岩提供了良好的油源和顶盖层。根据盖层的时代,可以划分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类成藏组合。乍得Bongor盆地基岩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发现了一批高产稀油油田,打开了中非地区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东山峰背斜是湘鄂西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剖面构造为基底和盖层组成的双层结构。由于江南-雪峰基底拆离推覆隆起带向NW方向的推挤,导致湘鄂西区沉积盖层沿南华系和震旦系陡山沱组下段、寒武系牛蹄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等三个主滑面发生了三个层次的滑脱和褶皱,形成自底部滑脱层向上传播的以前展式的正向(倾向SE)冲断系。铅锌矿的产出层位与矿源层的分布层位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是区内主要的铅锌矿源层,矿源层与构造形迹共同控制了东山峰背斜范围内的铅锌矿分布。背斜两翼构造形迹的不同,造成了两翼铅锌矿化特征的差异,背斜西部轴部转折区带是最具找矿潜力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正> 地球历史长达46亿年,可是在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系(纪)以及更详细的划分直到目前还仅限于距今大约6亿年以来寒武纪开始之后的显生宙(Phanerozoic)。一个笼统的术语“前寒武纪(Precambrian)”,包括太古宙(Archean)和元古宙(Proterozoic),概括了寒武纪以前长达40亿年之久、占整个地球历史85%以上的漫长时期(Hedberg,1976)。这种极端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地质学家在前寒武系研究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系老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工业意义的伟晶状花岗岩脉型铀矿床,这不但启迪了人们的思路,同时也拓宽了老地层中的找矿前景。富含晶质铀矿的伟晶状花岗岩脉型铀矿床(简称U型),主要产于华北地台南缘褶皱隆  相似文献   

18.
二十几年前,我提出了文德这一名称(文德系、文德杂岩、文德植系),以前在地层表中把这些沉积划分为俄罗斯地台的寒武系(含有古老的管状无骨骼化石的兰泥的波罗的群)。“文德”这一名称提出后很快在苏联被采纳了。在1957年我曾提出作为全大陆震旦最晚期的命名(在巴黎国际寒武及前寒武系划分会议上)。广泛传播这一概念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的两本综合著作(上前寒武系,1963,1968),关于俄罗斯地台及全苏的上元古界(上前寒武系),及提交在印度召开的22届国际地质会议的资料(1964)。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和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与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将中国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成因类型:深成型花岗岩和火山型花岗岩。 (1)深成型花岗岩是指在地槽发展的褶皱回返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类。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内,如产于阴山古陆东端前寒武纪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纪花岗岩、产于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产于天山东端、内蒙大兴安岭和吉黑海西褶皱带中的海西期花岗岩等,皆属于此类。在这类花岗岩分布地区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20.
引言俄罗斯地台的沉积盖层和环绕乌拉尔山、高加索和喀尔巴阡山系的地槽褶皱岩系,包括上前寒武系的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岩浆形成物。由于进行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工作的结果,因此可以肯定,俄罗斯地台上前寒武系岩层的分布面积大于25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