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海军卫星导航维修中心研究制造的我国第一台卫星导航接收综合测试仪,通过两年多的实际使用,在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卫星导航接收机是通过接收子午仪卫星和欧米加发射的信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天候工作的一种导向定位系统。1988年,海军设在青岛的航保修理厂的卫星导航维修中心研  相似文献   

2.
郭治龙 《海洋科学》1989,13(4):42-42
1988年9月17至19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湛江、武汉、舟山、福建、广州等全国各地的36个单位,49名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海军青岛基地航保修理厂,对《卫星/欧米伽导航接收机综合测试仪》通过了技术鉴定,这项科研成果属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卫导接受设备故障检测自动化的空白,为导航设备维修技术应  相似文献   

3.
雷达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指标异常是接收系统性能恶化的标志,接收系统性能恶化会降低雷达产品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影响雷达的探测和预警能力。通过对CINRAD/SA雷达的多次测试、分析和故障排查等一系列过程,详细分析了导致接收机动态范围异常的原因,迅速定位故障点并解决故障,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数字接收机动态异常故障维修提供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GPS/GLONASS信号的同机接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GPS/GLONASS卫星及其导航定位信号的异同点,讨论了GPS/GLONASS集成接收机的研制难点。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卫星多普勒定位和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我国海洋测绘中的应用,进而展望了GNSS在下述几方面将成为海洋测绘未来应用的新亮点:导航卫星将为海洋强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GNSS三频接收机将为海域测量开创新篇章;GNSS导航卫星能够为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提供更高精度的在航7维状态参数和3维姿态参数.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极地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发展历史,从躲避气旋和灾害性天气、冰区导航、指导大洋作业3个方面举例说明了高分辨卫星接收系统在极地航海气象保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极地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卫星导航应用越来越重视对抗与防护的背景下,梳理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欺骗干扰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了欺骗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转发式欺骗干扰定位模型、新型渐变自同步欺骗干扰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舰船知识》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科普杂志。它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舰船、航海知识;报道各国海军实力和动态;它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的军舰、民船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远景,提供最新舰船科技动向和成果;它生动地展示一幅幅中外海军、造船、航海发展的历史画面。它设有“舰船介绍”、“舰船设备”、“名入名舰名船”、“昶船史话”、“舰船第一线”、“海模爱好者”等专栏。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测时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T-RAIM)算法,给定漏检率和误警率,解算出了不同可视卫星数对应的故障检测门限值和非中心化参数,模拟卫星钟出现ramp误差和step误差两种故障情况,分析了异常卫星钟差对故障检测的检验统计量、接收机钟差及其标准差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RAIM算法能很好地解决GPS测时的完好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测时精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接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接收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接收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为今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海洋局所属的三级海洋监测站分布在我国沿海各地,负责沿岸近海的海洋监测、监视工作。由于监测站位布设在5米等深线内的重点排污口、重点海湾和生态敏感区,因此,只能采用小船采集样品,缺乏必要的定位设备,使采样位置的准确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海洋局为基层监测站配置了先进的卫星导航设备——导航星GPS接收机。  相似文献   

12.
由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和常州能源设备总厂共同研制,并由海军舰船科技开发部和常州能源设备总厂联合开发的国产MFI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5吨/日)日前在江苏常州通过由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持的设计定型审查。 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无相变高效节能液体分离技术,在化工、医药、食品和海水淡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自7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3.
1986年6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青岛海军北海舰队海测船大队H983号航标船,圆满完成了更换和布设青岛、烟台、威海、大连等海区5个港口的29个新式航标任务,为这些海区的航运事业作出了贡献。 航标是保障舰船安全航行的重要导航标志,外轮进出我国海域都要遇到航标,因而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4.
海面高对北斗定位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面高要素对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研制的海上用户接收机进行了陆地试验和海上试验,证明了考虑海面高因素的海上用户接收机能有效地提高北斗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在东海渔场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12月预报中心进行了一次东海渔场表层水温及流系速报试验。在试验期间,遥感应用部利用自行开发的微机系统。实时地接收到和处理NOAA卫星数字信号,得到了东海大面积海表温度(SST)的分布,预报台根据卫星遥感的SST数据以及航测、船测、浮标数据和历史资料及时地做出了东海表层水温和流系速报,提供给渔业部门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卫星遥感产品的制作等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接收和处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我们这套卫星信号实时接收和处理系统是在原有国产的卫星云图接收机的基础上,配上PC386微机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自行开发的一系列软件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718”,是1967年7月在北京诞生的一个绝密工程代号。1967年7月18日,国防科委副主任刘华清邀请中央有关部委、海军和国家海洋局的领导同志,在神秘的国防科委大楼某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密级程度极高的会议。在此之前的1965年6月,根据我国导弹、卫星研制和海洋调查的需要,周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13、14次会议,研究并确定建造3条船,即导弹跟踪测量船、卫星跟踪测量船和远洋科学考察船。并要求国防科委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提出规划。1966年9月,国防科委组织中国舰船研究院、国家海洋局、西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初步论证。此次会议将3…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完成国家海洋局下达的“改进浮标实时接收质量”的课题任务和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合作,在课题有限资金投入下,基于现实条件,出于对卫星资源综合利用的全向考虑,宏观规划,本着一机多能、一机多用、节俭重效的原则,对各系统进行研制改造综合开发治理,使之成为系统完整功能较为齐全,综合高效适合国情的业务化系统。主要功能有:一、多功能接收机:对国产WT-1A接收系统技术改造。 使在有效接收波段内(1685~1710MHz)对所收卫星(NOAA,GMS)数据有较高的质量。二、GTFRTP发功能实时图象处理系统计有32种数 字定量处理系统多光谱组合图象16/32种,定量增强、附加定量原始和增强灰谐、附加经纬网座标,及对NOAA实时校畸,实现了多光谱图象的定量综合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差分GPS定位(DGPS)可显著提高GPS导航、定位的精度。但在卫星几何分布图形不良或个别方向卫星信号失锁的情况下,DGPS将失去其作用。若将发布差分改正信息的基准站看成伪GPS卫星(简称伪卫星),则可极大地改善差分定位的精度。本文结合国外的试验成果,将这一技术作一介绍,可对我国建立海上差分GPS观测模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受海司航保部委托,日前,七院七二六研究所在沪专门为海军开办了一期测深仪技术培训班。来自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海测部队的9名专业技术人员,在此接受了为期10天的CS—12000及SC—Ⅳ_A测深仪技木培训。 SC—12000及SC—Ⅳ_A测深仪,是七二六所提供海军使用的一种专用舰船导航及水深测量的新型仪器。为使指战员尽快掌握测深仪技术,以确保装备的完好和战备的需要,培训班专门聘请有关研制人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一种用于水深测量和船舶导航的H/HCSOO4A型回声测深仪,在七二六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由海军装备部门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上海联合主持的产品设计鉴定。 这种量程为1000/2000m的测深仪,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