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致  任攀虹  刘恒  栗国华 《北京测绘》2022,(11):1508-1513
基于关中地区近20年的跨断层垂直形变资料,采用速率和异常强度模型对断层形变异常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关中地区地震与邻近构造带强震活动关系。结果显示:从断层活动速率、映震能力及异常强度分析,秦岭北麓断裂和麻街测站垂直活动大幅度剧烈,对三次强震及同震形变都有很好地反映,应对这两个区域地震危险性予以重视;形变异常强度大于等于0.55,时间上表现为中短期异常时,关中地区及相关联的构造带上一般有地震发生,可作为预测地震的指标之一;在1997—2010年,关中地区断层活动呈同步分时段的异常特征,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第三次地震活动丛集高潮期符合,可能是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跨断层形变测量动态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的走滑位移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引入断层倾角信息, 使其反映了走滑断层倾角对地表形变的影响。由于断层倾角的存在使得震间位移曲线的中心是以断层面闭锁-滑动分界在地表的投影为中心, 并且此处形变变化最大; 公式中的倾角项表示拟合的断层倾角, 体现了断层出露地表处与断层闭锁-滑动分界的整体偏移, 其值往往小于近地表倾角测量值。以改进的公式作为断层剖面分析的拟合公式, 应用于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走滑断裂形变特征的剖面分析研究中, 得到的拟合结果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改进公式比原公式更客观地反映了断层的形变状态, 但由于针对单条断层的剖面拟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拟合结果需结合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首都圈的跨断层垂直形变资料(1995~2015年)和场地分布位置,将场地分为3组进行研究。首先对每组场地的垂直活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再以首都圈及其邻域中强地震为震例,分析了各主成分和地震相关的异常信息;最后对相应的主成分进行时频分析,用以初步研究断层活动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雅玛里克断裂南支断层形变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建立了跨雅玛里克断裂南支断层形变监测网,通过资料分析得出该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 确定了雅玛里克断裂为全新世早期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6.
利用徕卡TS50全站仪为开发平台,采用C/S架构开发了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跨断层基线测量软件,基于观测流程设计并实现了跨断层基线的自动化测量。在唐山地震台等场地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了测试,将结果归一化处理后与传统基线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手段观测结果趋势一致性相近,完全满足断层形变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GPS观测数据的汶川地震断层形变反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w=8.O)可靠的同震形变位移,较大形变主要在汶川、青川和北川县,其中最大同震形变不在震源处,而在北川县,水平方向达到2.3 m,垂向为0.7 m.并进一步采用分布滑动模型,利用弹性半空间均匀位错理论反演得到同震断层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约束断层滑动特性的反演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断层不仅仅是右旋、逆断层,还伴随着少许左旋走滑及正断层变化.其地震矩张量为2.38X1021N·M,基于反演的断层滑动分布正演的区域同震形变场主要变形区域分别在都江堰-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等一带,地表最大变形达到东方向4.5m,北方向0.8m,具有极强的右旋走势,均与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采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18年台湾花莲县Mw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地震造成的最大地表形变量为38.2 cm,以隆升为主,断层上下盘最大相对位移为50 cm。利用InSAR观测得到的升降轨地表形变数据,分别构建2018年与2021年台湾花莲两次地震的断层三维滑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Mw6.4地震主震断层为靠近米伦断层的西倾隐伏断层,断层最大滑动量为1.8 m,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逆冲分量,断层破裂传播至米伦断层西侧,影响了苓顶断层和米伦断层的地震活动性。2021年花莲Mw6.0地震发生在苓顶断层北段,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8 m,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两次地震事件均具有高倾角滑动特征。综合两次地震静态库仑应力的重新分布和M-T图发现,2018年花莲地震对2021年地震起触发作用,应力沿断层从高纬度向邻近低纬度传输累积,花莲地区及近海海域短周期内地震活动性仍强烈,主要表现为小震频发、中强震孕育周期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跨断层多期复测整体平差基础上分析了一期数据对最小二乘结果之影响,探讨了跨断层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已知气温、地温、降雨等主要气象参数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处理跨断层观测数据,其中对混合回归方程的建立,模型方程与地震异常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可能包含异常信息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两个实例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此外还提出了用GM(1,1)模型对残差进行修正的灰色动态数据模型。实际应用表明上述做法是形变数据处理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建筑物变形分析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近年来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涉及高科技和多交叉学科,成为测量工作者与其他学科专家合作研究的领域。为此,论述了土木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土木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及变形分析与预报的各种方法,给出了土木工程建筑物变形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时变参数PGM(1,1)变形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GM(1, 1)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用多项式逼近模型参数,同时针对GM(1, 1)模型背景值取值方法的不足,引入背景值最佳生成系数,建立了时变参数PGM(1, 1)变形预测模型。多项式中的待定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背景值最佳生成系数采用搜索法确定。实例计算表明,时变参数PGM(1,1)变形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预测精度, 适合用于变形体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3.
结构体整体变形量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提取变形量都是基于DEM模型进行变形量的提取。该方法提取的是一维变形量,没有考虑不同方向的变形量。针对此,对基于K-最邻近点搜索的ICP算法进行改进;并基于局部匹配的方法,提取结构体的整体变形量,包括变形的方向和大小。首先,对ICP算法中最邻近点搜索容易出现重复的地方进行了修改,构建了改进的K-最邻近点搜索的ICP算法。其次,利用该算法对采集的两期点云进行全局配准,并将配准后的结构体点云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该算法对结构体点云进行局部匹配,从而可以得到结构体的整体变形量,包括3个旋转向量和3个平移向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结构体变形提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全国开展了多次变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工作且效果显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全国建筑变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工作相关内容,其次结合全国33个建筑变形测量成果受检项目中出现的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从成果类型、质量元素、典型问题3个方面对成果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与检验情况为建筑变形测量成果在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高耸钢筋砼结构日照变形的监测方法与监测过程,初步总结出了日照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回归分析在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宁市民生广场沉降的实测资料,文中运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差异沉降回归模型和累计沉降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沉降变形的预测、成果的分析和检验,证实了在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应用回归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2010-04-04墨西哥Baja California(32.259°N,115.287°W)Ms 7.2级地震发生在GPS连续观测站及钻孔应变仪相当密集的区域,利用GPS监测数据计算出了若干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离震中近的观测站变形量普遍较大,最大可达0.2m,大部分观测站明显向东南方向运动。通过选择较稳定的观测站作为参考站,计算了4观测站的动态变形序列,同时得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3.2km/s,与应变观测计算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变截面杆件形常数微机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先处理定位向量法,形成变截面结构关于独立结点位移坐标的结构刚度矩阵,经静力缩聚得到关于集中质量水平动力自由度的侧向刚度矩阵,由Stodola迭代法和规范地震反应谱完成抗震动力分析和振型组合计算。  相似文献   

19.
模糊神经网络在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模糊神经网络的网络建模,提出了单点建模、分组建模和整体建模3种建模方法,为变形分析和预报提供了新思路。结合滑坡变形实例,指出了模糊神经网在工程变形分析和预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GPS卫星定位系统精度高,可以全天候作业,在变形观测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高层钢结构建筑物进行全天候实时变形观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