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本文利用上蔡县气象局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同期自动站和人工站数据年报表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点。1气压两者的月、年平均值基本没有差别,月极端气压有一定差别,且自动站极值均低于人工站极值,尤其是是12月份,自动站最高气压偏低人工站最高气压0.6 hPa,3月和8月自动站最低气压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年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迁站前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新站月平均气温、月最低气温、降水量、2min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于旧站,大风日多于旧站,6—8月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小于旧站,新旧站风向有显著差异。造成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观测场周围环境、下垫面性质改变,海拔高度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自动站小时气温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点、08点、14点、20点)定时观测气温数据,研制形成了适用于中国自动站(区域站和国家站)逐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2006-2010年中国27000多自动站小时气温观测数据中。结果表明:区域站的正确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9.43 %、2.24 ‰和3.45 ‰,国家站则分别为99.82 %、1.27 ‰和0.49 ‰;区域站和国家站数据的可疑率相当,但国家站错误率明显比区域站低一个量级。通过历史数据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证明自动站气温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判断出错误和可疑数据,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与人工站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祎  冉国辉 《贵州气象》2005,29(6):41-42
由于仪器工作原理、数据观测时间以及数据采样方式与样本数的不同,人工站与自动站观测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对误差原因进行了初步诊断,认为自动站对气象要素的反映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版自动站软件中的“文件转换服务”功能,可以编程实现人工站与自动站月数据的比较,消除月报表中部分人工观测项目的输入错误,同时提高报表的质量。为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可利用CommanDialog控件增加2个“浏览”按钮,用以选择进行比较的人工站和自动站月数据文件。程序中可设一变量factor$用于存放当前要比较的要素名,并设2个数组CompD$穴31熏24雪与CompB$穴31熏24雪用于存放人工站与自动站某要素各时次的值。由于云量、能见度在A文件中存储格式类似,可用同样的方法获得要素值:factor$=“总云量”;低云量、能见度一样Fori=1Today…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面气象观测逐步从人工观测向自动化观测转换,自动化气象站已开始投入业务应用。自动站采集通讯系统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技术优势,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在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人工测报数据与自动站采集数据产生了一定偏差,就这些问题进行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GPS数据处理的TEQC软件,对威宁GPS站在2011年8月5日-2012年10月15日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得出威宁GPS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比较平稳,周跳较少.接收机在接收L1和L2频率波段时对外界其他信号的抵抗能力也较强,但是实际采集的数据远远少于应采集的数据量,通过对比威宁站和其他6个IGS观测站在同一时段观测到的卫星个数,得出威宁站GPS地面接收机在每个时段跟踪到的卫星个数很少,少于3个卫星的时段所占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数据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遥测站业务规章制度要求台站每天将自动站日数据拷入软盘 ,如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数据复制 ,不仅繁锁 ,而且影响自动站的数据正常接收 ,如利用业务系统中提供的外接程序管理器加载外接程序 ,则很容易完成每天日数据拷入软盘的工作。方法如下 :打开地面气象测报系统外接程序菜单 ,执行外接程序管理器命令 ,在外接程序命令行中输入“d :\awsent \a bat” ,在外接程序标题中输入“日数据拷入软盘” ,然后按“确定”键 ,则在系统外接程序菜单中新建了一个“日数据拷入软盘”命令。最后 ,在MS DOS状态下 ,进入d :awsnet目录 ,编辑a bat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织金县气象局平行观测期间人工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造成2种观测结果差异的原因及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53942)第二次迁站后的3号站与第一次迁站后的2号站,2015—2016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进行差异对比评估,并对两次迁站前后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进行显著性T检验。结果表明:3号站与2号站平均气温差异不明显,3号站最高气温高于2号站,最低气温低于2号站,相对湿度差异变化在2%左右,2分钟平均风速3号站小于2号站,风向一致性较差,受地形影响明显。迁站前后3个站点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本站气压、降水量仅1号站(第一次迁站前的旧站)与2号站的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但经气压高度差订正后的本站气压3个站点资料序列可合并使用;2分钟平均风速资料不可合并使用。3个站点降水量的序列分析待3号站降水量资料完善及序列增加后再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巧用自动站RTD文件查找数据和分析异常数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自动站RTD文件的使用方法,在自动站数据出现缺测、异常时,运用自动站RTD文件及时有效地查找并补全缺测的分钟数据和分析异常数据,来保证自动站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相似文献   

12.
自动站日、月地面数据维护和处理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的日、月数据维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供部分自动站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目前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利用编程法在micaps系统中生成一般站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差值综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孙恒鸿 《贵州气象》2004,28(6):35-39
通过对自动站和一般人工站冬、夏两个季节各要素采样观测数据的比较。对比两种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双套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效益,不断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同时避免对现有业务及现用站数据造成影响,经过前期试验,新疆气象局观网处决定自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展业务单向融合试运行。该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气象双套站数据融合软件的环境搭建,为台站顺利融合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实现备份站数据无缝补缺上传。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黔东南2010—2019年203个乡镇区域站和国家站16县(市)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极端降水量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区域站的降水量、雨日、暴雨与国家站相关性较好,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呈正相关及线性一致增加;全年降水量均呈单峰型、雨日呈平缓型、暴雨日数呈双峰型等分布,但量级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雨日和暴雨日数的峰值期、开始期和结束期等不同。乡镇区域站的降水量主要以两条带状分布,并掺夹3个大值中心区,雨日和暴雨日数的集中区呈零散破碎型分布,极端降水量呈带状型分布;而国家站的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等呈片状型分布。由于乡镇区域站点分布密集,相较于国家站以点带面,乡镇区域站能更好地反映出山地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相关系数分析了大同国家基准站2003年-2005年自动站和人工站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尝试探讨了二者相互对比的差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基准站在长期、连续的观测中获取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效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王晓兰 《四川气象》2007,27(3):43-45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9.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间为缺测。  相似文献   

20.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问为缺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