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板纲软体动物统称石鳖,是软体动物门较为低等的一个类群,在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关我国沿海多板纲软体动物的调查研究十分欠缺,而且对中国沿海多板纲的分布状况和区系特点尚不明确,并存在着一些鉴定错误和分类混乱现象。本研究利用10%Na OH溶液处理齿舌部获取齿舌带和壳板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拍照,对我国沿岸常见多板纲软体动物中5科7属13种的齿舌和壳板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片鳃科(后鳃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鳃科(Arminidae=Pleurophyllidiadae) 是一群营底栖生活的后鳃类软体动物,种类较多,世界各暖海都有分布,常见于潮间带滩涂至潮下带,直至水深260米之间。作者过去在潮间带生态调查和采集中,仅见到少数几种;在整理、鉴定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标本时,发现这科动物在底牺生物拖网样品中比较常见,种类也较多,而且其中大部分种类在我国尚未报道过。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采集的标本以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标本写成本文。 迄今已知,片鳃科共有4属,我国已报道的仅有2属5种,本文共报告20种,隶属于3属、4亚属,其中有8种是新种,7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这些种类中有3种广泛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区,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王祯瑞 《海洋与湖沼》1985,16(6):502-506
拟套扇贝属(Semipallium)的种类,皆为暖水动物区系中的双壳类,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本文根据我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搜集的材料,共记述该属有4种,分隶于2亚属,其中有1新种和2新记录。除对新种作了比较和讨论外,并对其他种类的形态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也作了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4.
角蝾螺(Turbo cornutus Solander)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Gastropoda)、原始腹足日(Archaeogastropoda)、蝾螺科(Turbinidae),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南部以南沿海、南朝鲜和我国浙江以南沿海,是一种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的经济贝类。有关角蝾螺的生物学,日本和南朝鲜均有详细报道。但我国关于角嵘螺生物学研究资料甚少,仅张玺等和董正之对其形态和分布作过简要地描述。我们于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对浙江沿海角蝾螺的分布、食性和生长等生态习性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曾对我国南海诸岛丰富的动植物区系进行过多次调查,本文作者对采到的后鳃类软体动物曾发表了几篇论文,共报道104种、2亚种,分隶于22科,50属。近年来这两个研究所在海南岛、西沙群岛又陆续进行了调查采集,获得了一些新资料。经作者研究又发现了29种、2亚种,分隶于17科,24属,其中有16种、2亚种首次发现于我国沿海。 在本文报道的种类中,1种是环热带分布:尾棘无壳恻鳃;9种是印度一西太平洋区的热带种:亲缘蛹螺、线红纹螺、宽条饰纹螺、耳口露齿螺、短丽罗螺、大叶海天牛、海洋凹缘侧鳃、网窝枝鳃海牛、整齐盘海牛;其余21种是西太平洋的热带种,其中有11种为中国-日本特有种:细孔捻螺、波纹月华螺、瓷丽罗螺、小囊螺、碗梨螺、长枝鳃海牛、褐斑扁海牛、相模舌尾海牛、琉球裸海牛、日本巨幕、白斑宽足海牛。 迄今,南海诸岛后鳃类总计有133种、4亚种。有14种向北可分布到东海台湾沿岸,而进入黄海到达青岛沿岸的只有5种;50种是印度-西太平洋的热带种,67种是西太平洋的热带种。在我国和日本南部沿海共有的65种中,有34种是中国-日本特有种。可见我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区系的组成是以热带种为主,它和日本南部沿海的区系相近似,其分布北界大都在台湾东南沿岸。  相似文献   

6.
西沙群岛潮间带的后鳃类软体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沙群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过去仅有零星报道,计有:张玺、齐钟彦和张玺与本文作者记载的19种。为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潮间带栖息的后鳃类,给我国沿海软体动物区系和潮间带生物生态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三次在西沙群岛潮间带调查所获得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共42种,分隶于14科,25属。其中有2新种,19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在42种中,属环热带种的2种:黑指纹海兔,斧壳海兔;属西太平洋热带种的10种:凹穴踊螺、枣螺、东方枣螺、卵圆月华螺、美丽全缘侧鳃、条凸卷足海牛、素色舌尾海牛、天青叶海牛、无饰燕尾海牛、多肉翼簔海牛;属印度-太平洋热带种的20种:四带枣螺、柱形阿里螺、阿地螺、隐肺螺、截尾海兔、燕尾海牛、眼斑多叶鳃、缘六鳃、波叶海牛、斑刺海牛、被球片海牛、革质扁海牛、粟斑扁海牛、薄片扁海牛、革皮星背海牛、黑枝鳃海牛、叶海牛、丘凸叶海牛、华贵叶海牛、鸡冠卷足海牛;属我国沿海地方种的4种:西沙凹缘侧鳃、红斑舌尾海牛、西沙舌尾海牛、西沙瘤背海牛。在这些种类中,31种是中国和日本南部沿海的共有种。可见,我国西沙群岛的后鳃类为热带、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沿海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这些种类中分布到海南岛的有19种,向北分布到台湾沿岸的仅有4种。可见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区系极相似。  相似文献   

7.
文蛤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Meretrix meretrix),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ousca)、双壳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为广温、广盐性的滩涂埋栖型双壳贝类,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种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尤其在辽宁辽河口沿海、山东莱州湾沿海、江苏南部沿海、广西合浦沿海等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巨蛎属牡蛎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多重种特异性PCR(multiplex species-specific PCR)技术,研究了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在辽宁沿海的分布。从辽宁沿海的共11个采样点共采集802个牡蛎样本,通过对COI基因的扩增,随机检测了其中的531个牡蛎样本,结果517个个体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14个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未发现其他巨蛎属牡蛎。结果表明,辽宁沿海有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等2种巨蛎属牡蛎分布,其中长牡蛎为优势种,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下带,近江牡蛎为稀有种,分布于潮下带,而且在黄海和渤海海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浮游软体动物是海洋中各种终生营浮游生活的软体动物的概称,为海洋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一般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如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中的异足亚目(Heteropoda)及海蜗牛科(Janthiniidae),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中的翼足目(Pteropoda)、腹翼螺科(Gastropteridae)、波叶海牛科(Phyllirrhoidae )及海神鳃科(Glaucidae)等。其中以翼足目、异足亚目及海蜗牛科为三个主要类群,其余三科无论种类或数量都非常少。 浮游软体动物大多数为暖水性、营大洋上层生活的种类,仅有极少数冷水种及深水种。有的种类在极海出现数量很大,为鲱鱼、鲸及某些海鸟的普通饵料;某些种类在暖海有时出现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能也会有一定的饵科意义(如Okutani, 1960,发现Argonauta boettgeri捕食龟螺;著者1960年在广东水产研究所采集的大眼鲷的胃含物中发现明螺。它们的死壳沉积于海底,为生物性沉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热带海形成有名的翼足类软泥,在海洋学上,有的种类已被取用为水团或海流指标。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也已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对大洋上层浮游动物区系进行过区划。 我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研究工作,迄今还比较零散。 本文整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集的标本、全国近海调查(1958-1960)的标本、中苏东海渔场调查(1958)的沉积样品及浙江近渔场调查(1960)的部分活体标本,共记录了我国近海浮游软体动物11科、28属、59种及6个变种,其中有1个新属、3个新种及1个新变种。以我国近海来说,其中除15种外,其他全为新记录;就南海与东海的全范围而论,约半数的种类为新记录。在本文记录中,翼足类为7科、19 属、35种及6个变种(Agadina属除外),约占翼足类总种数的1/3;异足类3科、8 属、20种,包括异足类所有的科、所有的属及绝大部分的种;海蜗牛类为2种。 另外的几科浮游软体动物,在我国海也有代表,将在以后另文报告。各种浮游软体动物在我国近海的分布状况,亦将另文论述。文中各种类的描述及插图,都是根据著者的实际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0.
蛸类俗称八蛸、章鱼、八带鱼或八爪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为近岸渔业的一种捕捞对象。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诱蛸和钓蛸经验,为调查了解蛸类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研资料。 蛸类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软体动物,其肉质的脂肪含量高,维生素甲丰富,是良好的副食。 我国近海蛸属(Octopus)种类丰富,目前已知16种(包括本文中描述的三新种),约占全世界蛸属总数(约90种)的六分之一。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在我国海域采到的蛸属标本,通过内外形态的综合鉴別,以及和本属中一些近似种的比较,描述了三个新种,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La Mer Sud de la Chine est une mer chaude et formée par une partie de l'Océan Pacifique occidentale. Par ses latitudes basses, par ses immenses plages à mangroves, par ses myriades d'(?)les montagneuses et nombreux archipels à coraux, elle fournit une faune plus variée et bien différente de celle de la Met Est surtout de la Mer Jaune et du golfe de Pohai. Les espèces de mollusques de la Mer Sud sont aussi un peu différentes de celles de l'Indochine et de l'Indonésie, à cause de débit des fleuves qui apportent de grandes quantités de limon et matière organique dans cette mer, et emp(?)chent, en bien des points, le développement de certaines espèces de mollusques qui exigent une eau pure, d'une part, et favorisent le dévetoppement de certaines  相似文献   

12.
该岩样系太平洋东北部胡安·德·富卡洋中脊上底拖所取得的岩石样品,其表面具有黑色玻璃质,由表面向下逐渐过渡为晶质。 对该岩样的化学成分做了较全面的(化学、X光、红外光谱、电镜等)分析。其化学成分虽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相近似,但Ca、Mg略高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而Si,K含量又稍低于大洋拉斑玄武岩。表明该岩石系地幔岩浆分异早期溢出而成的。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拉长石和普通辉石,其中拉长石占斑晶的70—80%左右。 镜下研究表明该岩石从顶面到底部可被划分成若干层次,并具有气孔的存在,表明该岩石系水下溢出而生成的。 电子探针分析发现Cu、Co、Ni三元素在冷却玻璃质部份的含量较结晶主体部份的含量为高,而Rb、Sr、Cs三元素在岩石冷却边部份与结晶主体中的含量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 根据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的微区元素分析研究,结晶表明铁镁硅酸盐先结晶,随后结晶的为基性斜长石。  相似文献   

13.
14.
海底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近几个新兴起的海底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解决许多利用常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探讨了技术手段或方法上的发展及局限性,提出对热液沉积物中透明矿物的大范围显微测温对比分析和非透明矿物分温度段释放包裹体气候相结合,从而获取不同类型和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物化指标及成分特征,进而研究热液循环机制及成矿作用过程的思路,对热液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多年养殖生产经验,并渗考诸多文献,阐述了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的几个技术关键;必须彻底清塘;加强幼虾放养前的强化培育;争取虾苗在浮游动物高峰期下塘;尽量延长养殖周期;加强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幼虾饲料中最佳蛋白能量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不同规格的中国对虾(0.368~0.699g;1.025~1.525g)投喂饲料的最佳可消化蛋白质与可消化能比值(DP/DE)进行了研究。将精制饲料配成3个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包括4个能量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中国对虾对蛋白利用率不同,较大规格的对虾对蛋白质利用率比较小规格高;对于以上2个不同规格的中国对虾,饲料最适DP/DE分别在145.2mg/kcal和136.4mg/kcal时,获得最大增重率、最佳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存活率有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乳糖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5,29(11):22-27
以重组别藻蓝蛋白表达工程菌JM109(DE3)/pET28-APC作为研究对象,对于JM109(DE3)菌株在乳糖诱导下表达重组蛋白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诱导,最佳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诱导温度等参数对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M109(DE3)为宿主菌,经过条件优化,乳糖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以达到IPTG诱导的水平;较低的诱导培养温度能有效提高可溶性重组蛋白的表达。最后在摇瓶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乳糖诱导工程菌的5L全自动发酵罐培养。研究结果为在大肠杆菌大规模发酵中,运用廉价、无毒的乳糖作为诱导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均一化转录组测序获得的47604个曼氏无针乌贼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贼转录组中微卫星位点丰富,每1402nt的EST中就有一段不小于12nt长度的微卫星序列。单碱基重复是EST微卫星序列的主要形式(38.69%),其次依次为三碱基(31.14%)、二碱基(26.35%)、四碱基(3.29%)、五碱基(0.38%)、六碱基(0.14%)重复,短序列类型占微卫星总量的96.18%。同碱基类型的微卫星序列组成又存在差异,AC(54.51%)和AG(31.22%)是最常见的二碱基重复序列;而AGC(16.37%)和AAC(14.06%)是最常见的三碱基重复序列。通过引物设计和体系优化,共筛选到了24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来自福建漳州海域的35只野生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3—10个不等(均值5.9个);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_e)分别为0.518和0.681。除2个位点外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都大于0.5。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仅4个位点有显著偏离(P0.05),未检测到连锁不平衡现象。这表明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适于乌贼微卫星位点的开发,获得的SSR标记可用于今后乌贼资源遗传评估和科学有效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胡安·德富卡隆起西翼沉积柱样中的碳酸盐含量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试以及浮游有孔虫丰度、溶解指数和粗组分的统计,发现在晚第四纪约65 ka以来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大(0 4%~77 2%),相差非常悬殊,但其变化未呈现出冰期时溶解作用减弱、间冰期时溶解作用强烈这样明显的旋回性。粗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地层中有明显的浊流沉积发育。另外,碳酸盐含量和浮游有孔虫丰度分析结果揭露了研究区的 CCD在3 500 m左右。研究认为,在约65 ka来水深浅于3 500 m的区域碳酸盐含量的无规律性变化应与浊流沉积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水深深于3 500 m的区域碳酸盐含量主要受控于深海碳酸盐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绒螯蟹放流群体12S rRNA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果蝇与蚤状汊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放流群体的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158bp(34.57%)、178bp(38.95%)、51bp(11.16%)、70bp(15.32%),与果蝇与蚤状相同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