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关于地形图与地籍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的各种建设和经济活动中,地形图和地籍图为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两者的众多共性和具体特征,大家未能十分明确,相应的测量组织工作亦出现盲乱现象,在此笔者浅略对地籍图、地形图绘予探讨。一、关于地形图的认识地形图——表示地面点...  相似文献   

2.
CH992808 关于地形图与地籍图的探讨/赖志礼(成都市勘察测绘院)∥北京测绘.—1999(2).—19~21 分析了地形图和地籍图的定义、内容、精度、成图方法及比例尺及其两者的共同特点及效益作用。认为国土部门应在丰富的地形图资料中获取地籍信息。 CH992809 常规地籍调查成果转化为数字化成果的尝试/高秋华(长春科技大学测量系)∥测绘通报.—1999(5).—39~41 运用原调查成果中的实测与实量边长,解算其中界址点与地物点坐标,因原权属调查成果的宗地草图上均注有实量的界址边长、界址点与地物点间相关距离,数字化后不损失原成果精度,而  相似文献   

3.
宋会传 《测绘科学》2007,32(6):59-60,16
通过分析、对比常规地形图与影像地籍图的特性,结合影像地籍图的生产、管理和应用,提出了影像地籍图的制作方法。通过作业过程实践,对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影像地籍图表示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变化的自动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基于地形图数据库、地面巡视、地形图修测对原始数据和修测数据比对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地物变化自动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高,准确性强,已成功用于北京市1∶500地形图数据库更新前地物变化的自动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对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的分析,从数字地籍图生产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数字地籍图生产过程中对数字地形图现有数据的直接利用,利用南方CASS7.0软件生成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时信息分层储存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得出了数字地形图向数字地籍图的转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转换能够在完成外业地籍调查表和界址点测量的基础之上,利用南方CASS7.0数字成图软件能够实现数字地形图向数字地籍图转换,并且对整个具体实施过程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述和在转换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做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刘敏 《河南测绘》2007,(1):14-17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地籍测量的方法很多,按其采用的仪器设备和达到的精度可分为图解法、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3种。图解法是通过直接量距并在近期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图解定出界址点及地物点位置而形成地籍图,其缺点是精度差,且不便管理。解析法是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如动态GPS、全站仪等)在实地直接采集或间接求出点的坐标,并依据这些点绘成地籍图。部分解析法是上述2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在视野较开阔的地区和街坊外围用解析法,而在复杂地区和街坊内部采用图解法。  相似文献   

7.
3维数字地形图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岚 《测绘通报》2002,(5):10-11
传统的纸质丝划地形图和2维数字地形图由于采用正形投影的方式表达地物和地貌,无法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地物的高程与破碎地貌,为了克服其在空间表示的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建立3维数字地形图的想法,并着重探讨3维数字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和应用价值及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荣  谢刚生 《测绘科技通讯》1997,20(2):34-35,21
介绍了化地形图的生产过程,地形图与地籍图的异同点,探讨了利用数字地形图生成地籍图的可行性,并对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地形图图式是测制、出版地形图的基本依据之一,是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符号标准,也是识别和使用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在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时,如何正确地运用地图符号来表示地物、地貌,是测绘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尤其在进行地图更新工作中,对地表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修测、更新和补充,更需要准确、完善的地形图图式。由于地表各要素的变化日新月异,新的地物、地貌类型不断产生和“消失”,编绘工作中也发现原有的1:5千至1:10万地形图图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新增地物没有相应的符号系统(如地下街道、特区境界、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些现行<地形图图式>中没有相应符号可以表示的、新出现的独立地物和线形地物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采用高光谱遥感影像自动检测地形图变化的技术途径。针对地形图变化检测特点,利用经过辐射和几何处理的高光谱影像,结合已有地面资料确定地物样区,建立地形图要素的光谱特征。在建立地物要素光谱特征过程中,提出结合地形图资料,采用迭代光谱特征重建方法,利用训练样本和初始分析结果作为新的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克服高光谱影像处理中存在的训练样本数量要求大的难点,提高地物光谱特征建立的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分析精度。采用EO-1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地物要素信息的自动提取,是变化检测与自动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项目工期紧、任务量大、现有作业方式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方式对农村房屋进行航摄,使用Context Capture软件对航摄影像建模,利用北京清华三维EPS软件对实景三维模型进行地籍图及村庄周边1∶500地形图的采集,并利用GPS-RTK采集的检测点,按照同精度中误差计算公式对地籍图和地形图精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文中的作业方式,生产的地籍图精度可满足地籍二级精度要求,地形图精度可满足1∶500地形图规范要求,有效提高了地籍图及地形图的生产效率,为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项目按时完成提供保障,也可为从事地籍测绘的作业人员提供一种新的作业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铁路公路两侧、黄河两岸、经济开发区及城镇周围发展更快。全省1∶1万地形图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施测的,其中约30%是60年代施测的,这些年代久远的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与现实相比变化很大,现势性很差,大部分已失去使用价值。同时,原测制的1∶1万地形图坐标系统采用的是以原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为基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以下简称54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的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而近10年来,全国已普遍采用了由我国自行研制建立的1980年西安坐标系(以下称80西安坐标系)和19…  相似文献   

14.
李为民 《河南测绘》2007,(1):12-13,17
像片调绘是根据地物在像片上的构像规律,在室内或野外对像片进行判读调查,识别影像的实质内容,并将影像显示的信息按照用图的需要综合取舍后用规定图式的符号加上注记内容在像片上表示出来。对于像片上没有显示而地形图又需要的地物,要用适当的方法补测描绘到像片上(通称补调),最终获得能够表示地面地理要素的调绘片。更新调绘是在原有成图信息的基础上,为适应新时期用图需要,依据新近获取的像片资料,对成图要素进行更新、补调,使其具有更强现势性的调查与描绘。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在工程测量中,对一些特殊地区,尤其是陡峻的山区,利用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方面如何合理地确定摄影基线长度,及其与所摄地物豎距的相互关系,作一扼要的分析讨论。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极测绘科学考察将近25年,随着考察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地形图图式已经无法满足南极地区特有的地物需要。本文是笔者在南极现场考察基础上,对南极地物的表示方法即在GIS中的实现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电子化地籍图与数字化实测图之间的差异,评定街坊边线的精度,实施地籍图校准,介绍了利用CORS技术、导线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等对上海市徐汇区8个街道典型地物点进行测量,通过与原有地籍图对应点的匹配来分析地籍图的精度。首先利用CORS技术建立控制网,并对RTK控制点进行测距检核;在此基础上布设导线,在导线点上利用全站仪对典型地物点进行数据采集;经过对不同街道的各街坊点进行细部测量,并与原地籍图同名点进行匹配,计算转换参数和坐标转换的残差,实现对地籍图的校准工作。经校准分析各街道点位残差均方根误差为30 cm,能满足现时情况下城市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在地形图测绘中常遇到的干沟、水部注记及输电线等地物的识别和在图上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GIS技术分析,以模拟图作为分析成果显示,仍然是现代地理信息相关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输出标准地形、地籍图仍将是地理、地籍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和实用功能。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的地理信息十分丰富,要素表示非常详尽,如点...  相似文献   

20.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专题讲座(五)地形图的数字化@杨德麟¥清华大学土木系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专题讲座(五)地形图的数字化杨德麟(清华大学土木系100084)传统的地形图是空间信息的直观描述。它运用坐标位置、图形符号和注记等来表达地面的形状大小与高低起伏。图解图形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