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作者实地考察,发现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势头迅猛增长中隐含不少重大问题,包括重复建设、急功近利、追求自我完善体系,与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走势相背。由于防灾意识淡薄,环境问题突出,资金浪费严重,许多重大项目建设布局不合理。本文探讨了隐患形成机制及其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温州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及可持续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颇具影响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其最本质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双轮驱动的经济运行新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3.
分析山东省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现状及其影响,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减灾工程建设与海岸带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山东省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现状及其影响,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减灾工程建设与海岸带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地区构建城市带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区形成城市带的机理和作用,构划了在沿海地区建设从北到南绵延几千公里。包括辽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福建沿海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巨型城市带的设想。城市带以香港、上海、京津为龙头,以厦门、青岛、大连为结点,以滨海山水城市为特色,以城市组合为手段,以观念和制度创新为理念,以加强城市间物流、人流、信息流、科技流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市带,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3个层次城市带空间结构。最后,探讨了实施城市带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山区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省的根本建设和国土自然环境的稳定,依据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了山区在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久文  蒋治 《地理学报》2021,76(2):277-294
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关键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制造业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前沿地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将有效带动内陆地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形成对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  相似文献   

8.
刘玉龙  陆大道 《地理科学》1996,16(4):305-311
着重讨论一种基于灰色GM(1,1)模型及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而建立的新组合模型。该模型建模方法简单,组合性强,并且在各模型的拟合精度提高。该模型汲取了灰色GM(1,1)模型模拟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优点和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模拟国民收入波动的优点,使组合模型不但在趋势上符合国民收入的发展,而且也给出了在波动方面的比较一致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迎昌 《地理学报》1996,51(3):193-201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沿海地区出现了外资中进北移的趋势,来正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也逐渐增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沿海地区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将为沿海地区的不同区域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合生 《地理科学》1999,19(5):392-399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分析了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基于国家规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是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地区;葫芦岛、丹东是循环经济发展有待加强地区;营口、锦州、盘锦是急需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并提出今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及加快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刘毅 《地理学报》1999,54(6):509-517
东部沿海地区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等突出矛盾,其中能源供需保障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持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语文在分析能源供需特点、问题及需求预测基础上,提出了下世纪初能源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强化煤电运系统的能力建设,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合理的开发本地能源资源,保持能源给的支持能力,缓解能源供的紧张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节能降耗,强化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沿海地区城镇体系发展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低谷区。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这一区域发挥多种优势,争取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大开放政策力度,以大港口、大交通、大经济、大中城市作为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战略。从核心到组团,从轴线到区域,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格局将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年~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南-北方向,呈明显的减小趋势;②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波动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相吻合,沿海地区GDP空间分布明显扩张,人口空间分布略有收缩,二者空间分布重心间的距离减小;③同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具有减小态势,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与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建议构建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区,有助于促进沿海经济空间由南向北发展;加大对安徽、湖北等靠近全国人口重心的经济投入力度,可以减小全国经济空间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沿海-内陆双轮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阔  李国胜 《热带地理》2011,31(2):153-158,177
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广东省沿海地区(阳江-汕尾岸段)风暴潮灾害易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对风暴潮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估,建立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国际通用的海岸易损性评估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与广东省沿海地区相适应的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盖文启 《地理科学》2000,20(3):274-278
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地区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最后提出了几点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各方面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地理学也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表现在地理学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方法支撑等。作为反映人海交互作用力最明显的典型区域,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在人地关系及其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与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探讨了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与贡献,并提出未来地理学应该适应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理综合集成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锴  李丹利  刘桂春  张耀光 《地理科学》2018,38(9):1543-1550
基于核密度估计、锡尔指数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 2005~2015年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呈“双峰”分布态势。②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差异逐年增大,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增大的决定性原因。③ 整体来看,各驱动因素能有效地促进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国有化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呈正相关关系;技术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远高于其它驱动因素;制造业水平、信息水平及政府作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相对较弱;人力资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有待提高;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方法,并选取沿海16个城市进行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采用适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数学模型对这些城市的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其中指标涉及人口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4个方面,构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得出了16个沿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比较结果,因之深圳在城市结构、城市功能方面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其生态化综合水平位居首位,其值超过标准值达到了1.19,营口市在工业废水达标率、环境噪声达标率、人均生活用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方面得分最低是导致其生态化综合水平最低的主要原因。16市在城市环境方面得分普遍较低,表明大气质量与环境噪声是限制这些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在新的环境形势下EIA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EIA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EIA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