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台太阳辐射热的观测仍如往年一样照常进行,应用的测量仪器:(I)G10型露光计(actinometer)牌号81号,荷兰 Kipp 厂出品;(2)有赤道仪装置能自动随日位转动,并能自动记录的垂直辐射仪;(3)安装任水平面上能自动记录的全辐射仪;露光计是全新的,其馀两种是旧有的仪器.  相似文献   

2.
本台使用的太阳辐射热仪器计有(1)G_(10)型露光计一只,(2)垂直辐射仪及自记仪一架,(3)全辐射仪及自记仪一架,自记仪巳很陈旧(是1932年使用至今),它的机械部分常易发生故障,连续记录,受到一定影响,有待补充新的仪器设备.本地的纬度为北纬31°5′47″  相似文献   

3.
随着空间目标活动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增多,观测电离层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多,探测精度也越来越高.在Kalman滤波的基础上,利用2016年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6)模型中电离层垂直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TEC),结合地基反演得到的VTEC值,利用数据融合算法提高电离层VTEC的近实时反演精度.针对加拿大附近高纬度区域(130°W–150°W, 60°N–70°N)、朝鲜、韩国和日本周边中纬度区域(115°E–135°E, 32.5°N–42.5°N)、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附近低纬度区域(80°W–100°W, 10°N–20°N)进行了观测,比较发现地基反演和数据融合技术得到的电离层VTEC精度都比较高,但是数据融合得到的电离层VTEC在3个区域的精度都明显更好.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地面基准站数量较多的区域,同时也能应用在地面基准站数量较少或者海洋、沙漠等布设地面基准站不方便的区域,提高电离层VTEC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上海佘山观象台自本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的太阳辐射热测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对1932年—1943年以及1949年—1958年两个时段内取得的太阳全辐射资料进行了初步处理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统计规律。并与太阳活动资料进行了比对,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93年11月16日—12月4日期间用青海13.7米射电望远镜(22.235GH_2)观测的毫米波活动区及其爆发的观测特性,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毫米波活动区出现双极环结构是衰亡的征兆。2.毫米波上的渐升渐降型(GRE)爆发,与H_a耀斑和软X射线爆相关性强,其辐射为热迥旋辐射机制,其爆发源可能在色球高层。3.在GRE爆发上没有观测到毫秒快速精细结构,这与目前分米波的观测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在低轨卫星的轨道计算中需要输入太阳辐射指数,它常用来描述太阳活动对高层大气密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对轨道摄动的间接影响.因此太阳辐射指数的精度将影响轨道预报的精度.以太阳活动27 d短期震荡规律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利用135 d的辐射指数历史数据对F_(10.7)进行54 d中期预报的方法,能够预测太阳在未来2个自转周内辐射指数的变化.通过与其他预报方法的比较,表明:(1)该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三角函数长期预报法;(2)短期预报7 d时方法略优于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SWPC)的方法,RMS(Root Mean Square)下降约19%;(3)中期预报27 d时该方法与国内常用的54阶自回归模型精度基本相当,但方法的参数和需要的历史资料都明显减少,在轨道计算中使用更为简便,而且精度稳定,在54 d时预报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仍然优于0.92.该方法的特点是只利用辐射指数较少的历史资料,不需要额外的太阳观测资料作支撑,能进行长达54 d的中期预报,为航天任务中的轨道中短期预报提供合理、可靠的辐射指数.  相似文献   

7.
太阳辐射的肉眼可见波段很窄,约3500~7500A,太阳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是不同的,但主要集中在一个并不太宽的波长范围内,在0.217μ<λ<10.94μ的波长区间里能量就占了太阳总辐射能量的99.9%,在0.3μ<λ<3.0μ的区间约占97%(图 2)。可见与红外辐射能(约10~(33)尔格/秒)随太阳活动(如大耀斑爆发,其能量约10~(29)尔格/秒)的变化量是很小的,粒子辐射、X射线,紫外辐射和无线电辐射的能量则随太阳活动有急剧变化,但因这些辐射的总能量只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2%,所以太阳辐射总量基本不  相似文献   

8.
在近地空间目标和碎片的定轨预报任务中,需要准确计算热层中性大气密度。太阳辐射约27 d周期的短期震荡是影响大气密度的一种重要的空间环境因素,它会引起大气密度在全球尺度上的涨落。选择CHAMP、GRACE-A和SWARM-C这3颗极轨卫星星载加速仪数据推导出的大气密度资料,提取其中的27 d短期变化信号,与太阳极紫外辐射(S10指数)的27 d短期变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辐射短期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在不同高度、辐射水平、昼夜半球和纬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的影响与高度负相关(主要因素)、与辐射水平正相关(次要因素);对白天半球的影响是夜间半球的约2倍;在白天半球,辐射影响随着纬度增大而减弱,夜间半球恰好相反。将以上观测结果与NRLMSISE00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模型低估了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影响的(50%~60%),且低估了高度差异,但高估了辐射水平差异。利用SOHO卫星对太阳26~34 nm波长极紫外辐射1 h分辨率的测量值,研究了大气密度对辐射的响应延迟时间,约为18 h (0.75 d)。研究结果对于优...  相似文献   

9.
对无线电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掩星观测中的五组实际卫星轨道数据(包括GPS和LEO卫星),给出了在太阳射电辐射流量(FLUX)分别为0,70,160和240等几种情况下的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辐射流量的响应结果;这分别对应着无太阳辐射、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从中可以发现,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的响应表现为如下特性:电离层延迟同参数FLUX的大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FLUX越大,则掩星观测中的电离层延迟越大;对于上升掩星情况而言,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起先逐渐增加,然后达到某一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掩星观测的初期和中期,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之间的电离层延迟量差异都较为显著,而在掩星观测的后期,几种情形相互间电离层延迟量的差异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无线电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掩星观测中的五组实际卫星轨道数据(包括GPS和LEO卫星),给出了在太阳射电辐射流量(FLUX)分别为0,70,160和240等几种情况下的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辐射流量的响应结果;这分别对应着无太阳辐射、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从中可以发现,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的响应表现为如下特性:电离层延迟同参数FLUX的大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FLUX越大,则掩星观测中的电离层延迟越大;对于上升掩星情况而言,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起先逐渐增加,然后达到某一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掩星观测的初期和中期,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之间的电离层延迟量差异都较为显著,而在掩星观测的后期,几种情形相互间电离层延迟量的差异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望远镜的观测日志在用户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台站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归档和发布时都非常重要,观测日志往往能提供很多信息以供用户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在观测过程中,观测日志通过观测助手或用户手工记录,存在信息不全、笔误等多种可能,且纸质的观测日志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归档和发布。针对丽江2.4 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成像光谱仪的观测数据,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记录观测日志的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日志信息,并提供修改错误信息的功能;系统中以用户的观测时间申请书编号为唯一代码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观测数据打包的功能。在保护观测数据权限的同时,降低了笔误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观测日志的准确性,最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帕兰(Prin)80毫米与100毫米蔡司(Zeiss 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  相似文献   

13.
肖胡兵 《天文学报》2022,63(3):37-140
<正>耀变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具有极端观测性质的子类,耀变体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辐射最强最持久的天体,其辐射包括电磁辐射以及中微子辐射.费米大视场望远镜的发射对耀变体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自从其2008年发射至今已经公布的4代源表包括了3000多个耀变体的伽马波段观测数据.本文中将分别从数据的统计分析,耀变体全波段SED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拟合,以及Me V波段探测的设计模拟出发对耀变体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Seyfert1 .9星系NGC52 6A的Chandra观测结果。高分辨率的图象第一次发现两个软X射线核 ,两核所在方向看起来与中心吸积盘垂直、沿喷流方向。谱分析再次证实NGC52 6是一个X射线“平谱源”。两套辐射模型均可很好拟和X谱 ,其一由一个热成分和两个吸收成分组成 ,表明中心核区必定被严重吸收、导致X谱变得平坦 ;另一个由两个热成分和一个反射成分组成 ,与新发现的双软X核一致 ,并同样能解释平谱现象。要从两者之中作出正确选择 ,需要光学偏振观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1968年春季在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米测点用单色仪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太阳辐射分光测量概况,对其中4天最佳观测条件下取得的28组相应于不同大气质量的大气内太阳分光辐照(0.6—2.5μ)资料进行了处理,用外推法求得了珠峰地区上空的平均大气透明度(表3)及大气外太阳辐射近红外区能谱分布数据(表5),并对这些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10厘米运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运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後,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的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体(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17.
<正>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来自太空任意方向的伽玛射线(ε_γ≈0.1~1 MeV)脉冲式辐射现象,暴后一般伴随有长时间的低频余辉辐射.为了对早期余辉乃至瞬时辐射进行多波段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4年11月发射了专门用于伽玛暴研究的Swift卫星.该卫星工作以来,以其快速响应与精确定位的能力和多波段观测的手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第1章将对  相似文献   

18.
本台的幅射热观测在1955年内照常进行。在辐射仪上给出的记录数据,最初祗是仪器上指针所示的偏度,在若干偏度相当于若干小卡的换算之时,需有一个热量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由一架热量标准仪(Pyrheliometer)来完成,而标准仪本身的标准,一般是由制造厂在制成后预先鑑定过的,例如,对于各个热量标准仪,用计算的方法或者和具有  相似文献   

19.
中子星-中子星或中子星-黑洞的并合可以导致强烈的高频引力波辐射,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向外抛射物质发出多种类型的电磁辐射信号,因而是当前多信使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各种电磁辐射信号中,由抛射物所发出的热暂现源辐射被称为千新星,或可更广义地称为并合新星,其辐射能量来源主要是抛射物中放射性重元素的衰变和中心并合产物的持续能量输出(如自转能损).这种现象最早由Li和Paczynski在1998年从理论上预言提出,并最终在2017年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中被观测证实.千新星(并合新星)观测在GW170817事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电磁对应体作用,帮助人们精确定位引力波信号、证认其天体物理起源乃至限制并合产物的性质.从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这一研究背景出发,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分别对千新星(并合新星)模型的提出、发展、并合产物的性质、相关候选体的发现以及GW170817引力波事件等不同的研究阶段和研究专题进行简要的回顾,以梳理这一方向上研究思路的历史变迁,展现理论和观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研究进程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昊平观测站40m射电望远镜, 在L波段对Vela脉冲星(PSR J0835-4510)进行了单个脉冲观测研究. 在56min的观测数据中, 共观测到38040个单脉冲. 探测到观测时间内辐射的所有单脉冲信号, 其中单脉冲的半峰线宽(half-maximum line width, $W_{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